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作者简述了驻马店市芝麻田蟋蟀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据此提出了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来综合防治芝麻田蟋蟀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蟋蟀在保护性耕作玉米田中发生日趋加重,为摸清蟋蟀在保护性耕作玉米田中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我们开展了田间发生量调查和田间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基本摸清了蟋蟀发生规律,找到了有效防控技术。蟋蟀发生盛期为7月下旬和8月上旬,以还田的小麦秸秆为隐蔽场所,以5、6龄若虫和成虫危害为主,造成玉米缺苗、断垄,严重田块可造成绝产。用80%敌敌畏乳油或48%乐斯本乳油每667m^2 200ml施药量防治效果较好,还可用翻土灭卵方法和毒铒堆草诱杀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 蟋蟀又名蛐蛐,属直翅目,蟋蟀科,发生较普遍的有油葫芦、棺头蟋蟀等数种。蟋蟀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以南阳地区较多。蟋蟀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以成虫、若虫危害农作物的叶、茎、果实、种子,有时也危害根部(如花生的嫩根),以带有香甜滋味的植物更爱吃,如芝麻、瓜类、豆类、花生等。严重时也会飞到室内咬毁衣服及食物。发生猖獗的地方,可造成灾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发生危害情况八十年代以前,此虫在我省南阳地区发生较多,但尚未造成大的灾害。其它地、市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是蔬菜上比较难防治的虫害之一,每年在绥棱县较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广大菜农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了解它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通过对其进行了几年的观察与研究,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和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农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蜗牛在农田中的活动越来越普遍,对多种农作物和蔬菜的生长均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结合阳谷地区生产实际,对蜗牛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蜗牛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害虫是龙江县农田重点害虫,由于其发生危害隐蔽不易发现,很易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尤其幼苗时期危害更宜造成缺苗断条影响产量,通过物理办法及种子包衣和灌根喷药等多种措施防治,防效90%以上,效果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中国水稻的重要病害.早在1637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已把它称为“发炎火”用文字记载下来.日本在1704年也记录了这一病害.现在,全世界水稻种核区几乎都有此病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以上.水稻生长期中叶片受害严重时,成片枯死,有的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萎缩,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抽穗期穗颈受害严重,则造成大量白穗或瘪粒.  相似文献   

8.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e),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草地螟为多食性大害虫,可取食35科,200余种植物。主要为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大发生时禾谷类作物、林木等均受其害。但它最喜取食的植物是灰菜、甜菜和大豆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钻茎虫、髓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生产的第一大害虫,也是一种具有巨大为害潜力的世界性大害虫。分布广泛,我国除西藏、青海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玉米螟食性杂,可为害200多种寄主植物,其中玉米受害最重。如不防治,一般年份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冬暖式大棚发展较快,蔬菜面积逐年增加,菜田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为蜗牛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适宜的栖息环境,蜗牛发生相当普遍,已由次要有害动物上升为主要有害动物。介绍了蜗牛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影响因素等,提出了蜗牛绿色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豆蚜是我市大豆作物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可使大豆造成减产10%以上,严重年份可使大豆减产5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蚜发生危害,我们从2002年开始研究大豆蚜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钻茎虫、髓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生产的第一大害虫,也是一种具有巨大为害潜力的世界性大害虫.分布广泛,我国除西藏、青海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玉米螟食性杂,可为害200多种寄主植物,其中玉米受害最莺.如不防治,一般年份将减产玉米10%左右,大发生年份损失30%以上,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3.
14.
<正>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一15%。大发生年份减产超过20%,个别感虫品种减产可达30%~40%。目前尚无最理想的措施使其防效达到理想效果,但是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可将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一、危害特点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豫西地区杨树蟋蟀科、蝼蛄科害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豫西地区杨树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随着一些农药的禁用,杀虫粉剂使用面与量的减少,以及作物栽培制度和气候条件的改变等,农田蟋蟀的发生与危害不断加重,在一些地区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邵立侠 《河北农业》2009,(11):22-23
蟋蟀别名油葫芦,北方俗称蛐蛐,属直翅目,蟋蟀科。我国已知蟋蟀有185种(亚种),其中为害农作物的主要种类有北京油葫芦和大蟋蟀。大蟋蟀属于我国南方旱地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北京油葫芦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华北地区发生更重,是造成为害的主要蟋蟀种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防治措施等的改变,玉米田蟋蟀的危害不断加重,在滑县有的地方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为害特点蟠蟀为杂食性,啃食玉米植株的幼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夏苗期是蟋蟀大龄若虫发生盛期,9~10月份是蟋蟀成虫的发生盛期,这两个时期是蟋蟀的主要为害期。二、发生规律蟋蟀一般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若虫共6龄,4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孵化出土,7~8月为大龄若虫发生盛期。8月初成虫开始出现,9月为发生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死亡,个别成虫可存活到11月上中旬。气象条件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防治措施等的改变,玉米田蟋蟀的危害不断加重,在滑县一些地方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为害特点 蟋蟀为杂食性,啃食玉米植株的幼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夏苗期是蟋蟀大龄若虫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