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是困扰兽医临床用药的一个常见难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现状、产生原因、耐药机制、耐药防治措施等诸方面进行论述,供参考。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导致药物对耐药微生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  相似文献   

2.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  相似文献   

3.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1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多药耐药它表现为细胞对一种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指以分离的同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菌株数占分离该种细菌总菌株数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仍是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的常用方法。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奶牛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的趋势,给奶牛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研发抗菌药的速度,因此,保持现有抗菌药的疗效很有必要。一方面应该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如细菌分子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外排机制或降低摄入机制、生物膜等,以便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不同措施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如质粒消除、抗菌药替代品、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联合治疗)等。作者对奶牛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耐药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耐药性、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和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现象已成为当今人们极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大肠埃希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极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已十分严重,其耐药性呈进行性增长,对于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潜在的危机.文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历史、耐药性发展状况、细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耐药性系指病原体(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分遗传性耐药性和非遗传性耐药性。遗传性耐药性是先天的,一般是不会改变的,主要受染色体内DNA或染色体外DNA的控制。非遗传性耐药性是后天获得的。常常是由于药物剂量不足,或长期应用,致使病原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甚至能抵抗药物而不被抑制或杀灭。因此,非遗传性耐药性是病原体对不利环境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江苏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的137株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致病性试验,得到6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药物对6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细菌对8种临床常用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多数细菌对5种药物耐药,甚至有些细菌对其中7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曲松-舒巴坦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100%、100%和97.01%。说明该地区采集的养殖场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在兽医临床上 ,常使用抗菌素来控制和治疗动物疾病。但在少数情况下 ,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它原因容易出现细菌耐药现象 ,即产生耐药细菌 ,对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细菌产生耐药性不仅失去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 ,使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而且细菌对某些抗菌药还具有交叉耐药性。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不正确应用抗菌素而引起的 ,所以要想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必须从正确使用抗菌素着手。1 对症下药 抗菌素是预防和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最好药物 ,但应用时却不可乱用 ,要根据引起畜禽疫病的致病菌的种类来选择。如若是革兰阳性菌引…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周边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周边地区发病的猪场进行采样处理,得到2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用Kirby-Bauer法对2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1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14种临床常用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且均为四重耐药以上,更严重的甚至有些细菌对其中12种药物产生耐药性。试验细菌对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6.43%和92.86%。可见该地区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菌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兽医工作带来了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性与畜牧产业发展、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复杂,除由人-动物-环境三者之间复杂作用引起外,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新发展的药物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对细菌耐药机制的认识、新型抗菌药物的发现及药物的合理使用,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当前,细菌耐药性已然是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细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及新药研发的困难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和多种角度开展研究,从而控制其进一步发展。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归纳总结了多种应对细菌耐药的策略及方法,重点从新型抗菌药的研发、联合用药、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同步模型及多组学技术等方面阐述其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减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陈志华  张福英 《中国家禽》2005,27(20):56-58
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表现在不同年代菌株耐药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呈递增趋势,不同年代菌株耐药谱向多重耐药递增的趋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常常导致药物的无效治疗,文献报道大肠杆菌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在三年时间内从10%上升到100%,药物有效率从100%下降到33.3%。解决致病菌耐药的出路,一是不断研究和生产新的抗菌药物,二是重视继续发挥已有抗菌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因盒-整合子系统介导的细菌多重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变得越来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使得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引起很大的争议。细菌可通过多种方式逃避抗菌药物的治疗,最主要的是从外源获得耐药基因,基因盒-整合子系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细菌通过整合子系统捕获外来的耐药基因,并在位于整合子上游的启动子的作用下得到表达,使细菌具有耐药及多重耐药性。本文主要对基因盒-整合子系统的耐药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养牛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在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村养牛规模逐步扩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仅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牛常见病的防治技术,供参考。1常见牛病牛病类型复杂,多病原体混合,细菌耐药",疑难病"频发。目前,更多病原体混感的牛病比较常见,比如小牛腹泻、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等这些疾病多由两种或以上病原体相互作用所致,再加上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和耐药菌株的增加,更容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对目前细菌耐药状况,新型抗耐药性细菌药物3,5-二甲氧基-2'-磺酸钠-1,2-二苯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性状、部分体外抗耐药细菌试验结果,及其在兽医上开发应用的前景和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近20年来,由于各类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在人医、兽医临床上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使得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治疗更加困难,特别是近些年,国外报道了人医上不能被现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养殖场细菌消毒剂耐药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选择临床分离的104株猪源大肠埃希菌进行了消毒剂敏感性试验,并对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消毒剂耐药性比质控菌明显提高,qacE△1-sulⅠ基因检出率高达95.19%.结果说明,受试消毒剂耐药性在养殖业中已日趋严重,进一步研究细菌消毒剂耐药及与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的机制迫在眉睫,以期对细菌消毒剂耐药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为此,加强和控制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现象,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耐药性的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发新的抗菌药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一小型猪场保育猪出现顽固性腹泻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解剖、细菌分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从发病猪肝脏、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细菌,经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以及PCR扩增测序,发现分离菌为沙门氏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明该菌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敏感,但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以及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最后就临床上沙门氏菌的影响、耐药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