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豫南杉木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级标准地和生产经营经济指标的调查,利用Richards等经典方程拟合豫南杉木生长的基本模型,编制生长过程表,确定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采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析杉木经济成熟龄。综合考虑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结果表明:8立地指数不适合营造杉木用材林;10立地指数只能培育小径材,主伐年龄为22~24 a;12立地指数以培育小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20 a,以培育中径材为辅,主伐年龄为22 a;14立地指数以培育中径材为主,主伐年龄可确定为20 a。  相似文献   

2.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入进行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量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木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并以生产小径杉木原条为培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中现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据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  相似文献   

5.
低丘地区杉木人工林生长差,速生期短,衰老快,因此、应以经营小径材为目的,主伐年龄提前到13年为佳。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结合教学活动对我省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伐年龄提出如下看法。供参考。一、黑龙江东部地区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点我省人工栽植的落叶松大多数是兴安落叶松,其次是长白落叶松.木质坚硬,纹理通直,力学强度高,耐腐朽.可作枕木、矿柱、电杆、桥梁、造船和建筑等用材.树皮含单宁量高(8~16%),可提炼栲胶、松脂,可提制松香和松节油.易栽易管,生长较快,培育周期短,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1.我省东部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7.
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9~ 1 991年在安徽省怀宁县南埂林场营造项目杨树试验林 2 2 0hm2 ,根据杨树的生长特点及当地经济的要求现已进入主伐利用阶段。目前长江滩地杨树主伐年龄的研究仍是空白。确定林分的主伐年龄要综合考虑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等多种因素 (盛炜彤等 ,1 991 ;丁贵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集约经营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可能和杉木生长潜能的基础上,确定培育目标,而后依据“以工艺成熟为基限,重点考虑经济成熟,适当兼顾数量成熟”的原则,设计出了2种可供选择的主伐模式(低息贷款主伐模式和高息贷款主伐模式),经与现行的主伐年龄相比,其经济效益均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杉木丰产林培育目标与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集约经营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可能、杉木生长潜能的基础上,确定培育目标,而后依据“以工艺成熟为基限,重点考虑经济成熟,适当兼顾数量成熟”的原则,设计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主伐模式(低息贷款主伐模式和高息贷款主伐模式),经与现行的主伐年龄相比,其经济效益均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与最佳主伐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世纪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按照抓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总体布局 ,人们对人工商品林的培育、管理和经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方杉木人工商品林产区目前的突出问题是 ,经营单位何时采伐利用可以获得最大的收获量、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深入研究 ,建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杉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测模型 ,揭示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蓄积收获量、商品材 (木材 )收获量和经济 (货币 )收获量 ,进而以最大收获量为目标、科学地确定杉木人工林的最佳主伐期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合理经营利用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滩地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技术经济学方法对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最大值期间各年的木材净收益进行分析,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不同密度林分的主伐年龄;利润最大化主伐年龄比林分数量成熟龄提早l~2年。对不同密度林分主伐年龄内木材生产的费用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经济成熟年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树干解析和择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选用Chapman—Ri—chards 函数,建立了8参数生长模型。用贴现法求净现值,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主伐年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主伐年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的11种主要密度类型林分的调查资料,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以林分数量成熟与经济成熟为依据,对各密度类型林分的主伐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型杨树各种密度类型人工林的年均收益最大值出现在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数量成熟龄之间,一般早于数量成熟龄1~2a。②林分的主伐年龄与数量成熟龄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少而逐渐变大的总趋势,而主伐年龄时的最大年均净收益则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与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③培育造纸、刨花板等小径材林分的轮伐期为5~6a,木芯板、火柴、家具等中径材的轮伐期为6~9a,培育胶合板等大径材的年限则需要10~12a。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采用“山猫”轻型油锯和“SJ2—0.4/2”轻型遥控索道等小型、轻型化机械系统的伐倒木集材工艺是比较适宜的人工林主伐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5.
短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合理主伐年龄的确定一直存在争议。在充分分析影响巨尾桉人工林主伐年龄的各种成熟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短轮期巨尾桉人工林的主伐年龄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比较科学地确定巨尾桉人工林的主伐年龄,为巨尾桉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此模型分析得出广东美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巨尾桉人工林主伐年龄为5.71年。  相似文献   

16.
苏南低山丘陵地处杉木自然分布区的北缘,因受立地条件的限制,杉木生长较慢,速生期短,衰老较早.现有的成林杉木多是在1957—1958年前后营造,林分林龄多数已达20年以上,因此,能否主伐利用?如何使更新经济效益较高?这就愈来愈成为杉木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选用了在南京、镇江、苏州三地有关县、市伐取的30多株平均优势木树干解析资料、针叶养分(N)含量分析资料以及本所试验林多年生长定位观测材料,就杉木主伐年龄及其萌芽更新进行如下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安福县杉木人工林合理采伐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罗霄山脉北段,武功山脉东侧,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自60年代开始营造了大面积杉木人工林,据安福县198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统计,杉木人工林面积26064ha,占人工林总面积的82%。目前,早期营造的杉木人工林已陆续进入主伐利用时期,但何时采伐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8.
集贤县位于完达山北麓,从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营造落叶松人工林,现有21万余亩,保存率为52.5%,约有7万亩郁闭成林,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3%。已经成为全县的重要森林后备资源。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开始间伐利用,生产了大量的小径木,支援了国家建设,为营林生产积累了资金。为了研究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立木价值与投资效果,我们在不同的坡向、坡位选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造纸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省宜宾地区湿地松造纸林的主伐年龄,依据291个标准地,1758株材积测定样木,编制了该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材种材率表、现实林分平均生长过程表和模拟林分平均过程表。采用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计算方法,求主伐木数量成熟龄;近材种标准确定材种工艺成熟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造纸工艺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造纸工艺成熟龄;采贴现法进行分析,并净现值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依据“以材种工艺成熟和造纸工艺成熟为基限  相似文献   

20.
林木培育目标应根据林分立地条件类型、林分生长类型等级、森林经营集约度和社会材种需求综合确定。通过林木定向培育提早主伐年龄以获得较高目的材种产量。对大径材培育主伐年龄应先与工艺成熟龄比较后确定。良种化林木培育是森林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与Ⅰ类林分相比仍提早主伐年龄,增加材种产量1倍左右。应具体分析目前速生丰产林生长状况,林龄面积分布等,调整林木培育目标和主伐年龄,以保证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