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徐州市2015—2020年农业用地的时空变化,厘清徐州市农用地时空变化特征,为相关部门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2015—2020年徐州市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以及景观格局指数对徐州市农业用地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2015—2020年,旱地、水田、果园是徐州市主要农业用地类型,占总农业用地的94%;(2)在时间序列分布上,农业用地总面积逐年增长,水田、桑园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旱地、设施农用地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果园和苗圃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他农业用地呈波浪性上升趋势;(3)在空间分布上,徐州市水田种植有明显的河湖集聚现象,桑园和果园种植较为集中,桑园分布在中心城区南部,果园主要分布在徐州市西北部的丰县以及东北部的邳州市,设施农用地集中分布在徐州市西北部的沛县以及与沛县相邻的铜山区的西北部区域;(4)在景观格局上,徐州市农业用地破碎度加强,但是斑块边缘有效性和稳定性增强。【结论】2015—2020年,徐州市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增长,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其中,水田、桑园面积逐年减少,旱地、果园、苗...  相似文献   

2.
许凯  周峻松  杨帆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301-1305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是基于矢量成果数据提取的反映地理空间变化、加强数据应用性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主要服务于地理国情数据动态更新与资源管理综合决策等。变化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相关决策正确与否,优化提取技术和加强质量控制能明显提高数据质量和提取效率,为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保障。本文结合昆明市呈贡区2015—2017年变化信息提取案例,从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成果应用局限性问题出发,制定了空间位置结合字段分析的提取方法与技术,探讨了变化信息提取质量控制过程和常见质量问题,为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数据的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镶白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正镶白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干旱草原区,过去的20年在气候变化和日益强化的人类活动的作用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近年来,正镶白旗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南治沟坡,北治沙漠"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封沙育林育草、飞播治沙造林种草工作。尤其是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正镶白旗南部1.3万hm2的耕地转变为林地,中北部1.9万hm2沙地恢复成林草地,扭转了过去20年耕地水土流失的严重、大面积草地荒漠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乌审旗1996-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ENVI5.3.1与ArcMap软件为平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及土地利用类型重心迁移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6-2020年乌审旗土地利用类型中沙地面积显著减少(-854.89 km2),主要转移为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与年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林地,分别为310.29%和12.41%。2)土地利用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呈现高度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乌审旗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低值集聚区,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值集聚区。3)1996-2020年间,盐碱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草地迁移距离最小,沙地与盐碱地和耕地同向迁移,与林地、草地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21世纪初的10年,中国陆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基于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陆地区域和流域尺度上,对10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森林和耕地为主,其中草地、耕地和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140413、20480、692 km 2,裸地和人造地表的面积增长的比较明显,增长了99645、26302 km 2;草地—裸地、草地—森林之间的转化较为剧烈,灌木地和人造地表的变化速率最大,达1.80%。各子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不同,大部分流域以草地、耕地和森林为主。区域内草地、裸地和人造地表类型的变化明显,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大且活跃,自然因素的影响较为持久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象]基于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丹江口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研究方法]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三个时期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数据源,采用ArcGIS软件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指标,分析丹江口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农用地的变化表现在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总面积减少944hm2,分布重心整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特征;建设用地总面积增加2882hm2,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且减少幅度不断增加,减少面积达1938hm2,变化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研究结论]为研究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城镇化的建设、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常德市汉寿县为研究区域,主要分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在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更新中的适应性,通过对比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地理国情普查二者成果之间分类的差异和相似性,分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论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更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部分可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更新疑似靶区,并用作重点区域,但是受时相性的差异影响,难以保证地表覆盖数据更新到位。  相似文献   

8.
9.
土地资源是影响人类基本生活与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由于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人类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利用.因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转变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土地管理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对土地信息进行及时了解、及时分析与评估、及时发布.该研究以3S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和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建立了符合土地资源专题的地理国情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CCR和SBM-Undesirable模型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2005—2014年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效率结构变化,设定效率非有效城市的变量改进目标。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程度的失真;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受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影响,时间上具有"先降后升"、"稳定高效"、"回落渐升"3个变化阶段,空间上呈现出"中部聚集—边缘分散"的特征;效率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技术进步变动,全省呈微弱进步态势;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不当导致投入冗余、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增加,需按相应比例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动态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必须实现土地利用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解决分布式异构系统环境下土地利用数据的语义互操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土地利用参考模型,它清晰地表达了领域知识的语义,通过OWL对土地利用要素本体的局部进行了样例描述,可有效地实现语义互操作和知识共享,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综合本体模式集成的主要算法和过程,并利用Multi-Agent技术设计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地理国情数据为数据源,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2015—2017年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建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探讨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合肥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而耕地、园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合肥市2015—2017年间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处于极低状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期间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且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法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地规模约束的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解的存在及其合理性由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日标决定.在人均粮食占有目标为450 kg/人的小康水平下,与规划基期相比提高粮食单产、控制性减少耕地面积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策略具有现实可行性.在耕地规模不约束的条件下,粮食单产保持现状或者小幅度提高,均需要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才能在温饱、小康、富裕3个人均粮食占有目标下得到优化解,而耕地面积的大幅度提高是不现实的: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控制性增加耕地面积等途径追求小康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从粮食单产增加、耕地规模控制、优化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方案优选,确定了符合兰州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优化方案Ⅱ为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开展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利用牧草地的生态功能是实现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效益优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空间数据框架基础,结合农业部门现有的土壤普查和样点调查分析资料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相比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中以1∶50 000为基础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的评价结果耕地分布的空间定位更正确、更切合现状,评价单元的划分更合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更加精细,能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的精度。本研究方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上的应用,有利于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和科学管理耕地,更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施肥管理对耕地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兰州市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土地城镇化概念、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各县区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现状以及近5a兰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兰州市各区县中城关区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最高,为0.974 3,皋兰县最低为0.020 8.【结论】2008~2010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坡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不协调;2010~2012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发展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城市景观生态学原理,选择郑东新区景观水体、林地、湿地、商建区和绿地、广场等不同景观属地的空气负离子含量与环境温、湿度3项生态因子检测数据,通过比较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绿地优于广场;林地优于湿地优于商建区优于湖区。据此认为:新区城建规划开放空间景观配置应多植树,少种草,慎建水体;尽力保持原生态成年林地与湿地;依据城市新区自然风向、立地条件与景观属性,科学均衡布局,以谋求新区景观生态格局最大功效;多引种常绿与阔叶观赏类和耐力强的本地树种,创设优良环境,构建生态城市新区。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介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颁布的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将新的分类体系标准与原有<全国土地分类(试行)>进行了比较分析,使二者有效衔接起来.以便于国家标准更好地实施应用,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利于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该文以济南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济南市1995、2000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进行校正、重采样、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济南市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水体、耕地、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在减缓;城镇交通用地增加最快;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中大西洋延绳钓渔业大眼金枪鱼体长频率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体长数据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基础信息之一,来自渔业非独立调查(fishery dependent survey)的体长频率数据可以用来反映目标鱼种亲体和补充量的分布情况,并为基于体长结构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重要输入信息。多元回归树是一种用来分析生物数据与环境特征数据间关系的挖掘技术。本文根据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中国远洋金枪鱼渔船渔捞日志所记录的大眼金枪鱼生物学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大西洋大眼金枪鱼的空间分布及季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大型大眼金枪鱼主要集中在7.5°N~15°N,17.5°W~45°W;中型大眼金枪鱼主要集中12.5°S~5°N,17.5°W~45°W;小型个体主要分布在7.5°S~5°N,5°W~17.5°W;经K S检验,各空间尺度内体长分布差异显著。2009年1、2季度体长分布相对同质; 3、4季度体长分布相对同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分区的指标体系,划定了化州市36个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化州市耕地质量监测分区方案符合化州市耕地质量的实际需要,将为华 南地区耕地野外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广东省及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