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厕工程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实施以及"厕所革命"发挥的巨大成效,农村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现阶段,各地区农村厕所的数量、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卫生厕所普及程度存在"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现象;虽然水厕是改厕工程的重心,但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因素,卫生旱厕也应该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改厕的重点;传统卫生旱厕的类型主要包括打包型生态厕所和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具有无需用水、应用范围广、装置简单、易于维护、原位处理、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特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新型卫生旱厕被研发出来并成功应用到实际当中.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本研究对22个省份396个典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开展了集中调研,采用现场考察、座谈交流、资料查阅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分散处理-达标排放、分散处理-就地利用4大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处理、生态处理和生物-生态组合处理3种。常见生物处理技术有厌氧-好氧组合(A/O、A2/O等)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和生物转盘等。生态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渗滤工艺等。其中,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适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不同需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前景。通过研究地方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技术模式,对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从地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进展、规划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模式和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缺乏规划指引、技术模式选取不合理、运行维护难以保障、市场培育不足以及农民参与度不够等。针对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农村经济条件、地形条件和风俗差异等,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采取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治理方针,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加强欠发达农村地区污水生态治理等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及现状分析,提出了利用农村特有资源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几种主.要方法,尤其对经济实用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工作原理、流程及基础设备、设施、材料做了研究探讨;对生物氧化池处理法、人工湿地细合、生态厕所技术、砂滤处理技术等处理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使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现今主要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的主要原则,即不能拘泥于形式,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来完成污水处理技术的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厕所改造的区域特征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基于对我国农村厕所污染防治措施及改造类型的梳理,利用《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区域特征,探讨农村改厕的区域差异来源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主要包括粪尿分集式和水冲式两种类型。截止到2016年,我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80.40%和60.50%。从区域上来看,东部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中部和西部,东北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有27.86%,约为西部的1/2、东部的1/3。从厕所类型上看,粪尿分集式厕所在各区域的应用比例较小,东部、西部和中部主要选择水冲式厕所,应用比例分别为85.28%、72.47%和65.52%;东北部主要应用其他类型厕所,比例为64.75%。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农村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文素养、政策落实等因素,是卫生厕所类型、数量、利用程度与功效的区域差异来源,未来农村改厕路径包括提高卫生厕所适用性、普及率、利用率和粪尿资源循环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原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建立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模型.采用沼气池、生物滤池、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态稳定塘组合工艺,设计了中原地区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该系统既能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及其氮磷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江苏省210个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农村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主要有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和生物生态组合技术三种类型.三个典型技术的示范工程对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处理效果呈显著性差异,对总氮的处理率都在13:00-15:00时达到最高,不同时段对总磷的处理率差异不显著.三种技术中,生态技术模式对于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和92.33%,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技术,且单位体积污水处理成本最低.针对江苏省农村的特点,适宜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且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并在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以保证正常运行,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减少农村环境的氮磷负荷.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处理现状,分析了生物处理技术及生态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建造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普及等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简易模式,该模式由化粪池沉淀、厌氧消化、简易过滤器净化及还田利用四部分组成,该简易模式示范工程的浅层地下水样COD值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这个构建的农村生活污染处理简易模式实现了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作为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过渡模式,在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还没有遍及的农村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眉县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与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源头抓起,因地制宜地应用农村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摸索出一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