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市场上茶叶产品较为混乱,对目前在茶叶品种与产地鉴别以及质量监控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化学指纹图技术做一综述,介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近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的指纹图谱在茶叶识别中的作用,并对指纹图谱的解析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总结了化学指纹图谱在茶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品质难辨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制约了茶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近年来,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感官品评、质量控制和产地判别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为茶叶的品质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文章就茶叶指纹图谱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红外(IR)及近红外光谱(NIR)、核磁共振(NMR)等,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为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建立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的必要性;结合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其在茶叶品质鉴定与调控上的应用,以期获取茶叶品质的综合信息——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茶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定量描述分析(QDA)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其在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茶叶中QDA技术和HPLC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南红碎茶电子鼻技术应用及其与感官审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海南红碎茶样品进行分析,并与专家的感官审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红碎茶用电子鼻技术均可呈现不同的香气指纹图谱,可以区分不同的茶叶;电子鼻技术结果与感官审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茶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HPLC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对于茶叶的质量控制与其功能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茶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的意义、起源、特点、研究方法和技术,并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茶叶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必须的一种饮品,其味甘甜醇厚,延绵悠长,深得很多人的喜爱。而茶叶质量的高低好坏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市场。因此,技术性地辨别茶叶质量的高低,是大多数商家所做的必要功课。在如今的茶叶质量检测中,指纹图谱技术被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的内涵以及其作用方式,其次,本文指出了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最后根据分析,本文阐述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指纹图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茶叶质量控制中,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2011~2014年生产的20个帝泊洱茶珍样品进行分析,建立了帝泊洱茶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帝泊洱茶珍和竞品茶珍进行区分。结果表明: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帝泊洱茶珍相似系数均大于0.995,而10个竞品茶珍相似度均小于0.970。通过系统聚类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明显区分帝泊洱茶珍和竞品茶珍。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研究显示,没食子酸(GA)、3号峰(未知物)、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不同是区分帝泊洱茶珍与竞品茶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普洱茶的挥发性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通过对17个样品的GC图谱的分析,共确定了26个色谱峰为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特征指纹峰,建立了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该方法重复性好,挥发性成分中各成分分离较好,因此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普洱茶香气品质鉴定和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鉴定九华黄精及不同产地的黄精样品。[方法]通过HPLC法建立九华黄精HPLC特征化学指纹图谱,并测定3种基原黄精药材的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优化了色谱柱、流动相等条件,建立了九华黄精特征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黄精药材的指纹图谱含量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基原及批次间黄精药材的指纹图谱及含量差异。[结论]单纯依靠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不同基源的黄精药材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辅助指纹图谱等方法对药材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茶叶香气的关键因子——香气前体物研究以及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以糖苷类前体物为目标,构建茶树香气前体物指纹图谱,建立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生物学特性、扩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重组NPV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更好的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origin traceability of edible oi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his review briefly summarizes research progress on origin traceability technologies for edible oils including 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mineral element fingerprint analysis, organic component fingerprint analysi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Moreover, the development trends in edible oil origin traceability technology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所包括的组织培养技术、色谱技术、转基因技术、离子束生物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和指纹图谱技术在中国药用植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中国特色的经济作物和高附加值的天然饮品,快速、准确的营养诊断和品质监控是保证茶叶制品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茶叶质量评价方法和近年来涌现出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性和该技术应用于茶叶领域的研究论文关键词的演变过程,详细评述了该技术在茶制品关键组分快速检测、茶制品质量控制、数字化光谱快速分析仪创制和技术标准开发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在茶叶分析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茶多酚总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以及茶多酚组分测定方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的儿茶素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茶多酚检测方法学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80个不同年份的景迈、芒景春季晒青毛茶为材料,通过HPLC指纹图谱技术分别构建了景迈与芒景春季晒青毛茶的标准色谱图。在景迈春茶标准色谱图中有22个特征峰,芒景春茶标准色谱图中有24个特征峰,有18个共有峰,其中景迈春茶与芒景春茶仅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景迈春茶、芒景春茶的聚类分析中,由于普洱茶陈化的不确定性和两地晒青毛茶的相似性,在不同年份晒青毛茶聚类分析中存在一定误差,在20个茶样中有1个茶样未被成功聚类。在景迈茶区与其他茶区晒青毛茶聚类分析中,能将景迈茶区春茶(包括景迈春茶与芒景春茶)成功聚类,并与其他茶区区别开来。通过相似度分析,景迈、芒景茶样与标准色谱相似度较高,分别为98.9%和99.2%,其他茶区春季晒青毛茶与标准色谱相似度较差,在95%以下。由此可知,HPLC指纹图谱技术可用于景迈茶区相同年份相同季节晒青毛茶的鉴别,为普洱茶不同茶区晒青毛茶的鉴别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功效密切相关的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萜烯类香气物质等合成途径的研究,并在茶树基因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组、茶叶加工过程代谢谱、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茶叶生物化学作为茶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为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香山早"茶树品系的DNA指纹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DNA指纹分析技术对三门“香山早”3个不同茶树品系与本省5个主要的特早生茶树品种进行遗传鉴定。19个引物RAPD分析共扩增出126条谱带58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占78%。DNA指纹分析表明,“香山早1号”和“香山早2号”属于同一遗传类型;供试比较的5个特早生品种与该3个品系是不同的遗传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