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5种乳酸菌对奥尼罗非鱼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质量约3.49 g的奥尼罗非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空白组)和添加相同水平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粪肠球菌的试验饲料。饲料中的乳酸菌数分别为1.30×103、5.10×108、2.97×108、3.03×108、2.30×108、3.47×108 cfu/g ,养殖期为8周,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并留部分鱼进行72 h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计算72 h内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组、戊糖乳杆菌组、鼠李糖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戊糖乳杆菌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嗜酸乳杆菌组;鼠李糖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血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鼠李糖乳杆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2 h后,各添加组罗非鱼存活率均高于空白组,24~48 h ,鼠李糖乳杆菌组和粪肠球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72 h时鼠李糖乳杆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能提高奥尼罗非鱼免疫、抗氧化能力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为菌源,研究了不同配比复合益生菌对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幼苗养殖效果的影响。实验包括3个单菌处理和6个复合菌处理(3种菌1∶2∶3比例的随机组合),共9个加菌处理,另设无菌处理作为对照。用于评估养殖效果的指标包括:养殖水体菌群、幼苗特定存活率和生长率、幼苗肠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 M、白介素IL-1β、干扰素IFN-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肠道菌群。结果发现:加菌处理组中,其养殖水体均含有大量的目标益生菌,并且养殖水体的弧菌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幼苗存活率方面,除了D组(芽孢∶乳杆∶粪肠=1∶2∶3)、E组(芽孢∶乳杆∶粪肠=1∶3∶2)和F组(芽孢∶乳杆∶粪肠=2∶1∶3)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他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G组(芽孢∶乳杆∶粪肠=2∶3∶1)和I组(芽孢∶乳杆∶粪肠=3∶2∶1)的存活率最高,均超过了65%。特定生长率除了B组(植物乳杆菌单菌处理)与E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免疫指标和菌群方面,存活率高的组别Ig M含量就高(通常指示免疫力水平),肠道内亦含丰富的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植物乳杆菌和约氏乳杆菌(L.johnsonii);而存活率低的组别则Ig M含量低,而IL-1β、IFN-α和TNF-α含量高(往往是炎症的征兆),另外肠道内菌群比例失衡,益生菌丰度低。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的使用需要有一个特定的配比,配比合适益生效果优于单菌,配比失衡则不如单菌,甚至不及无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按2∶3∶1或3∶2∶1配比混合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养虾用的菌制剂首选芽孢杆菌,其次是光合细菌以及乳酸菌产品。芽孢杆菌一般产品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是所知极少数可以分解大分子有机质如残饵粪便的菌种。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改善水质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放不同浓度梯度的枯草芽孢杆菌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养殖环境中,监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与养殖环境相关的水质因子(氨氮、亚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观察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幼体对人工制造的胁迫环境的抗逆性;观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幼体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水质改善和凡纳滨对虾幼体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P〈0.05)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当枯草芽孢杆菌投放浓度为1.25×10^4cfu/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5.30%、59.70%、88.64%,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0.00%,体重增长率是对照组的2.44倍;当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为1.25×10^4~1.25×10^6cfu/ml时,对虾抗逆性显著(P〈0.05)增强,对虾在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甲醛胁迫下24小时的成活率均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94%、24.44%、44.17%、18.61%。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鱼类养殖池塘中的生态作用,采用直接往养殖水体中投放该制剂的方法,研究分析微生物数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实验池数量为0.35×10~3~1.45×10~3cfu/m L,对照池为0.04×10~3~0.08×10~3cfu/m L;浮游植物生物量,实验池为0.094~1.521 mg/L,对照池为0.103~0.763 mg/L,实验池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鱼塘中枯草芽孢杆菌与硅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844(P0.05);当溶氧≥6 mg/L时,枯草芽孢杆菌与亚硝酸盐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915(P0.05)。溶氧过低(2 mg/L)时,枯草芽孢杆菌对亚硝酸盐氮、氨氮没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溶氧≥6 mg/L时,对亚硝酸盐氮、氨氮的降解作用明显。研究表明,投放适量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状况,对水质起到进一步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A1(Bacillus Licheniformis, Bli)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肠道的定植规律,通过每周更换100%的循环水量以减少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实验的干扰,通过Co60 辐照灭菌杀灭饲料中的芽孢杆菌以消除其对实验的干扰。采用52℃高温选择性培养肠道Bli,研究外源Bli 在肠道内的消长规律。使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的芽孢作为惰性对照,通过洗涤肠壁去除非黏附菌,研究Bli 对肠粘膜的黏附。使用灭菌处理的肠内容物体外培养Bli,研究其在肠道的增殖潜能。结果显示,每周100%换水量使水体Bli 含量<1 cfu/mL。辐照灭菌使饲料Bli 含量由1.4×10^4 cfu/g 降至检出限以下。停止外源Bli 摄入后,在持续投喂无菌饲料的情况下, Bli 在斑点叉尾鮰肠内容物中的含量可维持3.3×10^2 cfu/g 左右至少42 天;在禁食情况下, 14 天后肠内容物中便无Bli 检出。Bli 对肠粘膜的黏附能力弱于惰性对照,但Bli 可以在肠内容物中生长至2.0×10^7 cfu/g。以上结果提示:在持续喂食情况下,地衣芽孢杆菌可以在斑点叉尾鮰肠道内长期定植,而禁食情况不能定植。其原因是由于地衣芽孢杆菌不能有效黏附于肠粘膜,但可以在肠内容物中增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初体质量为(6.95±1.20)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箱进行3周的养殖实验和2周的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实验;其中,对照组每日投喂普通商品饲料,实验组每日投喂在普通商品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配制成的3组实验饲料,实验饲料中益生菌的终浓度为107 cfu/g。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保护率最高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实验组进行凡纳滨对虾相关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或复合益生菌均可显著提高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P<0.05),且复合益生菌的保护效果更佳,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31.11%。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的先天免疫缺陷基因(innate immune deficiency gene,IMD)、对虾素3a分子(penaiedin 3a)、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溶菌酶(Lysozyme,LZM)和甲壳素Crustin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分别在18~24 h达到最大值。实验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可能是通过增加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全虾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 sp.,10^9CFU·g^-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初始体重0.03g·尾^-1)生长性能、全虾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中芽孢杆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2.5和3.0g·kg^-1饲料。芽孢杆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摄食添加益生菌1.0和1.5g·kg^-1饲料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高并且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特别是添加量为1.0g·kg^-1时,差异显著;然而,其它添加量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全虾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投喂添加益生菌1.0和1.5g·kg^-1饲料,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全虾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初体质量为(0.11±0.00)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外水泥池进行10周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肠道和粪便菌群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虾乐333(复合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虾乐333+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1)各1 g/kg,配制5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饲喂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一益生菌饲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益生菌能使凡纳滨对虾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升高,其中复合益生菌饲喂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显著降低了肠道及粪便弧菌数(P<0.05),不同程度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血清蛋白浓度、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和总抗氧化力,其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使血清蛋白浓度及溶菌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与饲喂单一益生菌相比,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将上述芽孢杆菌以单一和3株复合的方式包裹在基础饲料表面,制成益生菌饲料;每日投喂对虾,3周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测定对虾鳃组织内WSSV拷贝数,分析对虾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Caspase)和硫氧还原蛋白基因(Tr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结束时,A组(枯草芽孢杆菌)、B组(地衣芽孢杆菌)、C组(短小芽孢杆菌)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的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7.0)%、(63.3±5.5)%、(75.0±7.9)%和(50.0±5.3)%,显著低于对照组(PBS组)(100%);在整个感染阶段,各实验组的病毒拷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抗病基因表达结果显示,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且在18 h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益生菌摄取和WSSV感染都能刺激Trx的表达,益生菌的刺激相对平缓,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Trx相对表达量在WSSV感染后的18 h时陡升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D组的激活能力最强。研究证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复合芽孢杆菌抗病毒能力最突出。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芽孢杆菌减缓了病毒在靶组织的增殖速率、提高了Caspase和Trx基因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109、3×109和5×109cfu/k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测定投喂相应饲料后第1、4、7、14、21、28天以及停止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后的第7、14天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的血淋巴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抗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实验组(含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的吞噬活性于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后第7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溶菌活力、抗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停药后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此外,酚氧化酶活力也有所增加。本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的免疫机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底泥和鱼体肠道中筛选无乳链球菌拮抗株。对其中1株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LT3-1进行溶血性、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一步对其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的关系、抑菌物质对温度的耐受性、产酶性能、降解亚硝酸盐性能、药物敏感性、安全性试验、攻毒试验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T3-1为枯草芽孢杆菌,无溶血性。液体发酵16 h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30±0.57) mm。随温度的升高抑菌活性下降,但仍然存在,说明抑菌物质有耐高温特性。枯草芽孢杆菌LT3-1具有水解蛋白、淀粉和纤维素的能力。亚硝酸盐降解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液密度为10^5 cfu/mL时,6 h即可将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由2.5 mg/L降至0.03 mg/L,降解率达98.8%( P <0.05)。枯草芽孢杆菌LT3-1对检测的9种抗生素均敏感,罗非鱼接种密度为10^7 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液200 μL后,仍然存活且未有异常表现。动物攻毒试验表明,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粉的试验组罗非鱼存活率提高2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综上所述,筛选自吉富罗非鱼肠道的枯草芽孢杆菌LT3-1能有效拮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可以作为防治当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Bacillus firmus)、坚强芽孢杆菌活菌(1.0×108 CFU/g)+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灭活菌(1%)、坚强芽孢杆菌活菌(1.0×108 CFU/g)+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灭活菌(1%)配制3种免疫饲料.每组3个重复,对个体质量为(3.2±0.26)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了为期30d的养殖实验.每5d取样,以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UL)活性为免疫指标,探讨了肠道益生菌及其灭活菌体作为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在投喂免疫饲料后的第16天,按0.9 g/10尾剂量,直接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虾病料,计算各实验组每天的累计死亡率,分析肠道益生菌及其灭活菌体作为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益生菌的实验组对虾血清中SOD、ACP、AKP和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显著提高了对虾抗WSSV感染的能力.其中坚强芽孢杆菌活菌(1.0× 108 CFU/g)和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1%)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感染WSSV 14 d后累计死亡率为10.71%;而对照组为64.28%.结论认为,饲料中添加肠道益生菌及其灭活菌体能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有望作为新型对虾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对虾养殖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对养殖环境水质和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体抗病力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P〈0.05)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抑制亚硝酸氮(NO2-N)的产生;当枯草芽孢杆菌投放浓度为1.25×10^4cfu·mL^-1时,水体中COD、NH3-N和NO2-N含量均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5.30%、59.70%和88.64%;20d后测定对虾的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菌和溶菌活力,各值相对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7、1.64、0.45、3.06、2.57和1.14倍;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0%,增重率是对照组的2.44倍。因此,一定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改善凡纳滨对虾幼体的养殖水质进而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水质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筛选得到适宜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生长的最佳液体培养基基础上,探讨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2种模拟废水及养殖废水的水质净化作用。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不同,由快到慢依次为普通淡水培养基细菌基础培养基2216E培养基普通海水培养基;氨氮降解筛选培养基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氨氮的降解效果显著,在试验的第4d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高值(57.58%);8.64×105cfu/mL、8.64×10~6 cfu/mL、8.64×10~7 cfu/mL 3种密度的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模拟废水的净化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均可显著降低模拟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pH值,在第24h,试验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均超69%,而且pH均降至6.7~6.9(对照组为8.0);8.64×106 cfu/mL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高含量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模拟废水的净化效果试验表明,该菌株在第7d时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90.37%。8.64×10~6cfu/mL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试验表明,该菌株在第12h时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4.12%,在72h时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72.13%。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可显著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具有较好水质净化效果。本试验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在罗非鱼生产中作为潜在的水质改良剂提供了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益生菌制剂后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体成分及营养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变量法设计4个组,益生菌制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物、乳酸菌以2∶1∶1的比例的混合发酵液)占饲料的重量分别为100、200、300、0 g/t,对南美白对虾(平均初始质量均为5.50 g)进行饲喂试验。结果显示,8周后,添加益生菌的试验组对虾体质量、成活率及虾体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在益生菌浓度梯度处于200 g/t饲料时,对虾体各项指标的增长最为显著。结果表明内服益生菌对于南美白对虾体成分营养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卤虫(Artemia)是对虾苗种培育重要的生物饵料.本研究将产自美国大盐湖,以及中国新疆艾比湖、西藏双湖和渤海湾盐田卤虫卵孵化的幼体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研究不同产地卤虫幼体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存活、肌肉组分、抗氨氮能力和盐度耐受力的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  相似文献   

18.
将坚强芽孢杆菌PC465浓缩菌液直接与饲料原料混匀后制成含106、108和1010CFU芽孢杆菌/g干物质的颗粒饲料,或者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与饲料原料混匀制成含107CFU芽孢杆菌/g饲料的颗粒饲料,设连续投喂组、间隔“4+3”投喂组、间隔“1+1”投喂组,研究投喂剂量和投喂频率对对虾生长和类淋巴STAT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坚强芽孢杆菌PC465均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率和STAT基因表达(P<0.05),而且跟添加量有一定关系;实验采取不同投喂频率投喂凡纳滨对虾,都能显著提高对虾的生长率和对虾淋巴器官中STA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以连续投喂组的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对对虾健康养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分离的仔猪肠源枯草芽孢杆菌体外耐受性。以枯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耐酸性、耐胆盐、耐高温试验来研究菌株的体外培养特性。结果:耐酸性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在p H为2.0的培养基中培养3 h的存活率仍能达到64.7%;耐胆盐试验中其在0.1%和0.3%胆盐培养基中培养8 h存活率均在60%以上;耐高温试验中,70℃、90℃和100℃对其处理20 min存活率分别为70.4%、29.3%和0.2%。结果表明:仔猪肠源枯草芽孢杆菌对酸及胆盐有较强耐受性,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试验为进一步研制仔猪肠源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种状态(饥饿和复投喂)下投喂3种糖源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虾体组成成分、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共5个处理,分别为饥饿组S0、对照组C、实验组S1、S2、S3(在基础饲料中糖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实验选取体质量为(1.84±0.23) g的凡纳滨对虾仔虾用方形纱制网兜独立喂养,进行为期12 d的饥饿实验后继续复投喂12 d。结果显示,饥饿后仔虾体组成成分及相关酶[脂肪酶(LPS)、磷酸果糖激酶(PFK)、已糖激酶(HK)、谷氨酰胺合成酶(GS)]差异显著;仔虾肝糖原、肌糖原均呈现出反复升降的过程,饥饿8 d后肝糖原降到最低值,肌糖原短暂回升后显著下降。复投喂4 d后S3组增重率最高,实验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均低于C组;全虾水分、全虾粗灰分、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差异;S1、S2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3组;肝糖原、肌糖原均有回升,S1组肝糖原显著低于其他组。复投喂12 d后,S3组LPS活性、HK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GS、PFK含量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饥饿过程中糖原和脂肪先于蛋白质被动用供能;复投喂出现部分补偿生长效应,玉米淀粉作为糖源饲料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期恢复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