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马尾松林下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 相似文献
2.
介绍马尾松与杉木主要特性,从混交方式、混交比例与密度、混交时间、补植、松土除草、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马尾松与杉木混交培育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马尾松、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混交造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是可行的,按照2500株/hm2、1:1带状混交的规格栽植,2个树种的种间关系协调,空间分布合理,土壤理化性状,林分产质量明显改善。八年生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39.75%、87.80%、19.87%。同时,混交林中马尾松大于平均胸径的径木所占比例比其纯林提高了30.6%,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但此时混交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差,亟需进行适当的间伐,以进一步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与枫香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营造大面积针叶纯林 ,不但易发生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而且使林地土壤日趋恶化 ,导致林地第二、三代林分生产力急剧下降。为探索既能保持林地土壤肥力 ,又能稳产高产的造林模式 ,笔者于 1988年进行了马尾松与枫香的块状和带状混交。研究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材积蓄积量 ,块状混交和带状混交分别比同龄、同立地条件下的马尾松纯林高 91.7%和 3 3 .3 %。同时 ,混交林地土壤得到了改善 ,并少有病虫危害 ,综合性效果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A)、木荷(B)纯林及混交林(C)试验,经过15a的经营管理,对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枝下高、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A)、木荷(B)纯林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15.11%、8.24%,胸径粗21.89%、10.30%,枝下高大29.7%、7.38%,树冠大7.83%、19.73%,单株材积大30.77%、57.69%,蓄积量多32.32%、57.87%。土壤肥力测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土壤N、P、K养分含量,比马尾松木荷纯林(A、B)的土壤N、P、K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 1 1年生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 :杉拟混交林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 ;各模式 0~ 2 0cm土壤 >0 .2 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纯林提高 6.2 1 % ;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较杉木纯林增加 9.87%和 1 8.0 6% ;杉拟 3∶1混交林 0~2 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分别提高了 1 1 .96% ,2 0 .5 5 % ,2 2 .46% ;各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 ,杉拟 3∶1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提高 43 .96%。这说明通过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之间的混交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对防止杉木多代连栽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培肥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1年生拟赤杨纯林、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同时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也表现最好;其次是拟赤杨纯林,最差是杉木纯林.可见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可在我省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整地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起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230-232
在马尾松造林地上开展不同整地方式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整地方式在造林初期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影响 ,表现为全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效果最好 ,带垦次之 ,穴垦最差 ,而土壤化学性质差别不明显。造林 5年后 ,整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表现为穴垦 >带垦 >全垦 ,而林分生长状况则表现出全垦 >带垦 >穴垦的趋势 ,这种生长差异随着林木年龄增长将减少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10.
针对马尾松纯林存在着树种单纯、林分质量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美学效果差、森林火灾风险大、生态功能等级低等系列问题,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进行林相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后形成的异域龄复层混交林,林木生长良好,三种不同密度的混交林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分别是纯林的151.20%、134.25%、125.64%,树高生长分别是纯林的124.74%、109.28%、108.25%,单株材积分别是纯林的266.81%、189.34%、165.48%;细柄阿丁枫的平均胸径分别达到13.92cm、10.80cm、11.40cm,平均年生长分别达0.77cm、0.680cm、0.63cm;平均树高平均树高分别达11.7m、11.7m、11.8m,平均年生长达0.65m、0.65m、0.66m;单株平均蓄积达0.0912、0.0559、0.0608m3。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马尾松与檫木进行不同方式混交,测定马尾松、檫木的生长量,探讨最佳混交方式,为马尾松混交林营建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经观测表明:混交促进了林分生长,30年生马尾松、檫木混交林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林分蓄积增加0.660~113.106 m~3/hm~2,促进林分蓄积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是带状混交。马尾松、檫木均为阳性树种,具有竞争关系,采用带状混交,可调整种间关系发展趋势,缓和种间矛盾,另外,带状混交便于造林施工、抚育管理,林分比较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秃杉造林模式,特开展了秃杉与木荷混交比例分别为1:1和3:3及秃杉纯林为对照的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木荷混交促进了秃杉的生长,而且秃杉-木荷混交林的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和通气度大,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高,秃杉与木荷混交有利于提高秃杉的生长量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该试验条件下,秃杉与木荷按照3:3比例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14.
对5种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及林分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比例为>80%、61%~80%、41%~60%、21%~40%、<21%的5个混交群落的地上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32.657t/hm2、246.485t/hm2、281.583t/hm2、273.946t/hm2和216.663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比例最大,其后依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5种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林下草灌层植被的生物量总量分别为2.978t/hm2、1.365t/hm2、0.972t/hm2、1.142t/hm2和0.968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安徽马尾松混交林及其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省4种马尾松混交林进行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对照纯林平均提高35.3%、90.7%,16.8%和25.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高于纯林148.5%,速效氮,磷、钾含量也均有提高。同时林内小气候条件有所改善,林分对病虫害的自我抑制能力有所增强。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提出了不同马尾松混交林的合理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马尾松与卷荚相思混交比例不同的混交林进行生长状况跟踪测量,建立生物量方程,并测定种植土壤的物理性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得出卷荚相思适宜在我国东南部地区种植,马尾松与卷荚相思的适宜混交种植比例为5∶1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林地土壤肥力低下是制约其林分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养分主成分分析.对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级别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肥力分为Ⅰ、Ⅱ、Ⅲ类.全K、全N.微量元素Zn.Fe.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肥力级别土壤中均存在显著差异.Ca、Mg、全P在各类土壤中的含量相差不大.全P在土壤中的含量极低.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越好.土壤肥力水平就越高.这为马尾松飞播林林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模式的环境效应与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伐迹地分别营造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纯林,经过13 a经营管理,对不同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福建柏与马尾松混交能提高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土壤肥力.13年生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比福建柏、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14.01%和39.19%,林分总生物量分别提高14.20 t· hm-2和33.57 t· hm-2;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比纯林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肥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枫混交林,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营造时,初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选用2500~3300株/hm^2,混交方式宜采用行带状、带状、星状。混交比例以枫香株数不超过30%为宜,同时应进行合理疏伐和疏枝。补值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