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海宗  潘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08-11010,11013
底泥是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性磷的主要来源,而底泥中磷的释放与磷的形态及其数量分布、环境影响因子等有密切的关系。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底泥磷的形态、释放影响因素及原位控制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5.
底泥是自然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氮磷的释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污染会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7.
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夏季底泥磷的释放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估算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夏季底泥磷的释放通量。[方法]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底泥磷的释放规律,从而估算出该区夏季底泥磷的释放通量。[结果]扰动对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夏季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较大,当上覆水磷浓度为0 mg/L时,扰动时磷的释放量是静止时的2.3倍;上覆水磷浓度为0.05 mg/L时,扰动时磷的释放量是静止时的1.3倍,符合动态条件下磷释放量大于静态条件下释放量的规律。夏季十五里河入湖区底泥磷的释放通量相当大,为0.2 t/km2。因此,在外源性磷污染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才是关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底泥疏浚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淝河巢湖入湖区夏季底泥磷营养盐释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莹  吴蕾  陈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71-13674
[目的]通过采集南淝河进入巢湖河口冲积区的原柱样底泥,实验室控温、动态模拟该区域底泥的磷释放情况,从而估算出夏季该区域底泥磷的释放通量。[方法]将新鲜泥样置于150 mm高的有机玻璃柱中,用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为上覆水,在不同的扰动速度使其循环,并用加热泵控制水箱温度。[结果]扰动对底泥中的磷释放影响较大,且符合动态条件下底泥中磷的释放量大于静态条件下释放量的规律;上覆水中的磷浓度对底泥磷的释放有很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结论]在夏季,南淝河巢湖入湖区磷释放量为1.07 t/k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库底泥中镉的释放影响因素和规律。[方法]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水动力等物理因素及水环境化学条件对珠江某水库底泥中Cd释放量的影响,探讨底泥中Cd的释放规律。[结果]在相同水深处,底泥中Cd释放量随Cd污染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水深的增加,不同Cd污染浓度底泥中Cd释放量增大。随着流速的增大,底泥中Cd释放量增加,且释放量较大。0.115 m/s流速下的Cd释放量几乎是0.105 m/s流速下的1倍。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底泥中Cd释放量增加。Elovich方程等6个方程可较好地描述该水库底泥中镉释放的动力学规律,且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结论]水库底泥中Cd释放量随Cd污染程度和流速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底泥中磷素形态及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其反应的机理,为研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河底泥氮磷营养物静态释放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海河底泥氮磷污染负荷很高.在分析了海河外环河桥(淡水)、中心桥处水(接近海水)中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表层底泥中有机质、TN、TP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柱状模拟反应器模拟研究了静态条件下海河底泥N、P释放规律.研究表明,海河外环河桥、中心桥处水体氮磷污染严重.底泥中有机质和TN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静态条件下,底泥中氮磷释放有很大差别:原水模拟柱中,无论是外环河桥还是中心桥,上覆水TP浓度都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底泥中磷呈负释放;TN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先降低后略升,总趋势是降低.自来水模拟柱中,外环河桥柱上覆水TP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升高,中心桥上覆水TP浓度变化趋势正好相反;TN浓度变化趋势相同,都是随时间增加而升高.高盐度可能会抑制底泥中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混合均匀的Alafia河表层沉积物并以蒸馏水为上覆水进行沉积物磷释放模拟试验,研究了溶解氧、有机碳和金属铝对沉积物磷(PO4-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厌氧条件下沉积物磷释放量明显高于好氧条件下.厌氧条件下,未添加金属铝、添加有机碳源的试验组中沉积物释放平衡时水中磷浓度为5.93 mg·L-1;好氧条件下,平衡时水中磷浓度为2.39mg·L-1.研究还发现,未添加金属铝的试验组,无论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未添加有机碳源时,沉积物磷释放量高于添加碳源条件;而在添加金属铝后,添加有机碳源的试验组中磷释放昔略高于未添加碳源的试验组.添加金属铝能够明显抑制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未添加金属铝,厌氧条件下,平衡时水中磷浓度为6.91 mg·L-1,好氧条件下,释放半衡时水中磷浓度为3.70nag·L-1;而添加金属铝的试验组,无论厌氧还是好氧条件下,上覆水中磷浓度均很小,接近于0 mg·L-1.  相似文献   

13.
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重要因子——铁和水动力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就当前湖泊内源磷释放机制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湖泊磷的内源释放机制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徒骇河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钦鑫  邓焕广  陈永金  韩勇  张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01-12303
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上覆水体中总磷(TP)、可溶性正磷酸盐以及总氮(TN)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徒骇河沉积物中TP的释放随着水体扰动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中可溶性正磷酸盐在释放过程中存在一个最适扰动强度,转速增强或减弱释放均减弱;而TN在一定扰动强度内,不受扰动时的释放强度比扰动时要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考察了一种新型物化凝聚剂在不同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控制污染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率。结果表明,在污染河道底泥中注入新型物化凝聚剂48 h内,底泥表层结构呈现多孔性的渐变过程,微生物生存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对上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测定发现,新型物化凝聚剂注入底泥中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的释放,同时也抑制了上覆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上升;新型物化凝聚剂投加量越大,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越好。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物化凝聚剂对污染河道底泥进行原位改良,可成为底泥就地处理和控制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一种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河流底泥中六价铬释放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流底泥中Cr^6+的释放规律。[方法]以北江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环境备件的改变,研究了水体中各因素的改变对河流底泥样品中Cr^6+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提高,底泥样品中Cr^6+的析出量逐渐增加。随着pH值的增大,Cr^6+的析出量逐渐减少,当pH值大于8时,Cr^6+的析出量有较小幅度的增加。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Cr^6+的析出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当NaCl的浓度大于2g/L时。Cr^6+的析出量出现下滑现象。Cr^6+的释放量随着酸雨成分中阳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升高,Cr^6+的释放量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结论]该研究为探讨河流底泥中Cr^6+的二次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扰动强化河道底泥对磷持留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河道上覆水和底泥为材料,研究了扰动对底泥持留磷能力的强化作用,并分析了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底泥扰动促进了上覆水中磷向底泥中迁移.与对照试验相比,溶解性磷酸盐(DIP)和总磷(TP)平衡浓度分别降低了73.02%和42.39%;与原底泥相比,扰动试验底泥中溶解性磷酸盐(DIP)的释放量降低了173.77 mg·kg-1,对照试验底泥中DIP的释放量基本保持一致.另外,底泥扰动后,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显著增加,并接近总磷的增加量;而对照试验底泥中,总磷的净增加量比较均匀地分配到弱吸附态磷(NH4Cl-P)、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Ca-P)中.  相似文献   

18.
滇池沉积物磷的释放以及不同形态磷的贡献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滇池表层新鲜沉积物为材料,研究了水体溶解氧、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对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水体pH值的升高,沉积物的释磷量明显增加,湖水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是中性条件的几百倍。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可还原态磷是厌氧条件下磷释放的主要形态,碱性条件下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对沉积物磷释放的贡献很大。滇池北部沉积物磷以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有机磷形式为主,钙结合态磷次之,可还原态和弱吸附态磷含量很少。不同形态磷在沉积物剖面总的变化规律为表层含量大于底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