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卉的辐射敏感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论述了花卉的辐射诱变是花卉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花卉辐射育种最初遇到的问题是花卉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种类、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卉对射线辐照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辐照剂量的不同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性能。同时环境因子对辐射的敏感性具有修饰作用,进而影响辐射效应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综术了植物辐射敏感性的差异、差异原因又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几个多花木蓝新品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方法]以6个多花木蓝品系的干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对多花木蓝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寻找其适宜的辐射剂量。[结果]辐射处理后,辐射剂量与多花木蓝新品系的种子发芽率呈负相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各参试材料种子的相对发芽率明显降低,胚根、芽、子叶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作用。各参试材料的辐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10号>11号>6号>4号>2号>1号;1号的适宜辐射剂量为0~131.01 kR,2号为0~128.68 kR,4号为0~116.77 kR,6号为0~114.44 kR,10号为0~85.96 kR,11号为0~106.53 kR。[结论]该研究可为多花木蓝的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食用性植物种子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0(对照),0.15,0.30,0.45、0.60,0.75,0.90,1.05,1.20,1.35及1.50kGy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花生,大豆,红豆,绿豆及眉豆等5种食用性植物种子,测定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食用性植物种子具有不同的辐射敏感性,其出苗率,苗高,初生叶面积,初生根活力,初生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等与照射剂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初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B(UV-B)辐射是重要的环境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景天三七(Sedum aizoon L.)为材料,研究UV-B辐射对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旨在探究景天三七对UV-B辐射敏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叶表皮气孔下陷,叶肉组织细胞的叶绿体相互聚拢成团状,堆积在细胞中。叶片鲜质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急剧下降,类黄酮的含量升高不明显。抗氧化酶系统中的SOD活性、POD活性下降,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明显升高。增强UV-B打破了景天三七植物体的活性氧平衡,导致光合作用能力和修复能力下降。研究结果证明,在UV-B辐射条件下,景天三七形态结构受到损伤、生理生化代谢受到抑制。景天三七不具备防御UV-B辐射的形态结构,防御UV-B辐射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低、修复UV-B辐射操作能力弱,因此景天三七是UV-B辐射敏感性植物。  相似文献   

6.
7.
大豆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单因子、γ射线与咖啡因复因子处理不同品种的大豆风干种子,分别从形态学和细胞学水平上,研究大豆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的辐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由遗传结构所控制的辐射损伤修复能力的大小,是造成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t\t\t\t\t目的\t\t\t\t\t大田原位种植条件下,研究人工模拟UV-B辐射增强(0、5.0、10.0 kJ/m2)对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齐穗期根、茎通气组织的影响。\t\t\t\t\t\t\t\t\t\t\t\t\t\t\t\t\t\t方法\t\t\t\t\t采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制备水稻根和茎基部横切面切片,用Leica DMLB2显微镜对其照相并测量水稻根、茎中通气组织大小。\t\t\t\t\t\t\t\t\t\t\t\t\t结果\t\t\t\t\t5.0和10.0 kJ/m2 UV-B辐射导致水稻根横切面积显著增大,5.0 kJ/(m2·d) UV-B辐射导致根内部维管束面积极显著增大。5.0 kJ/(m2·d) UV-B辐射导致倒1、倒2和倒3的茎壁面积均显著降低,倒4的茎壁面积显著增高,倒3、倒4的髓腔面积显著减小。5.0 kJ/(m2·d) UV-B辐射增强处理后,倒1、倒2、倒3和倒4节的气腔面积显著增加,10.0 kJ/(m2·d) UV-B辐射显著提高了水稻倒3节间的气腔面积,显著降低倒4节间的气腔面积。UV-B辐射后,不同节之间维管束面积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倒4节间的维管束面积呈不同比例显著增大。\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UV-B辐射增强会导致元阳梯田水稻的通气组织发生显著变化,维管束面积以及气腔面积占节间、茎壁横切面积比例均显著增加。\t\t\t\t  相似文献   

10.
李茜 《河北农业》2006,(2):35-35
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种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辐射诱变的方法及变异机理,介绍了通过辐射诱变创造的油菜新种质,探讨了当今油菜辐射诱变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辐射诱变、组培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复合育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  相似文献   

13.
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果树辐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列举了辐射诱变创造的新种质,对诱变方法,辐射效应、突变体的分离、选择和鉴定进行了介绍;并且根据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研究,对果树辐射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近年来牧草辐射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诱变剂选择、辐射敏感性、适宜诱变剂量以及利用辐射进行性状改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继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后,辐射诱变育种也成为创造果树新种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辐射诱变,大大提高了果树基因突变频率,而且可以产生小量突变,获得常规育种难以获得的新种质。开展果树辐射诱变育种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创造出许多的具有优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果树新种质,辐射材料、诱变剂和诱变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和改良,短枝型变异、早熟变异、抗性变异、无籽变异等辐射效应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笔者认为果树辐射诱变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果树离体培养相结合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辐射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相结合在农作物育种上有诸多成功的例子,为其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果树的辐射材料、诱变剂、诱变手段等方面综述了果树辐射的方法及应用,为以后从事果树辐射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菊花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2-10253,10262
综述了辐射诱变的方法及变异机理,探讨了当今菊花产业中辐射诱变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以辐射诱变、组培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复合育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植物种子的脱水敏感性研究对种质资源的引种栽培和迁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评述了不同植物种子,尤其是具有休眠特性的顽拗性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归纳了顽拗性种子脱水耐性的模型构建、生态适应性策略、贮藏条件、脱水敏感性的发生调控机制等,并对顽拗性种子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顽拗性种子的贮藏及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对辐照面包中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分离,并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对API鉴定系统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情况将分离出的两种耐辐射菌种进行鉴定,进而采用感染实验研究以面包为生长介质两种耐辐射菌对辐照处理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枯草芽孢菌和克氏微球菌是面包上分离鉴定得到的耐辐射菌种。同时辐照剂量与各菌种存活菌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高、低两个浓度枯草芽孢杆菌的D10值分别为0.758kGy、0.871kGy;高、低两个浓度克氏微球菌的D10值分别为0.720kGy、0.823kGy,可见枯草芽孢杆菌较克氏微球菌对射线更加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以紫花苜蓿为诱变材料,通过研究NaCl和高压电场的协同作用,探究高压电场诱变紫花苜蓿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经过NaCl和高压电场的协同处理后,存活率达到对照组的50%以下,处理组紫花苜蓿的茎长、根长、苗高和鲜重都比对照组低,活性氧(RO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果表明,NaCl能够提高电场对紫花苜蓿的辐射敏感性.同时,为研究高压电场中的非均匀电场和离子风的各自贡献,利用高压电场加遮挡处理紫花苜蓿,结果证明,在NaCl与高压电场的协同作用中,离子风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找到NaCl与高压电场联合处理提高紫花苜蓿致死率的方法,并为紫花苜蓿的诱变工作提供了新方法,为高压电场诱变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