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主体的广泛参与。通过对陕西M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的实地调查,发现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控制村民私利最大化倾向、促进村民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有明显正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促进村庄利益沟通协调,增强利益共识,化解利益冲突;社会规范能够约束村民的环境行为,提高个体对其他村民参与集体行动的确定性,增强村民的参与信心;社会信任有助于推动优势资本交换,吸纳村民为人居环境治理投资,降低人居环境治理成本。三者共同作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可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促进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问题,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多主体共同参与方能汇聚更大治理合力、激发治理效能。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是影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因素,分析农村地区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选取了福建省9市1区共303个农户进行入户调研或线上调查,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其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社会规范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社会信任资本等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培育农村居民公共精神;健全农村关系网络,拓宽居民参与平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升社会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农村组织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绩效创新和环节创新紧密相关,并构成了关联共生的农村组织创新的再生产逻辑.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是影响农村组织创新的隐性社会资本要素.以农村组织成员的身份转换、创新参与主体的引进、组织创新的开放策略以及组织文化建设等结构化的措施生成农村组织创新的社会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4.
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积极的垃圾分类意愿促进有效的垃圾分类行为对环境环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三农"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等因素都使得农村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山东省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之一的郓城县的调查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三个方面,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也越强烈,同时受教育程度等控制变量也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可通过丰富农户人际关系网络、村干部等开展一些集体活动、适当加强垃圾分类约束机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以有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意愿,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人口特征对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特征方面,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中共党员身份对于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社会资本方面,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对村民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乡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不仅关乎着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关乎着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传统乡村环境治理模式陷入困境,寻求多元参与的乡村环境治理模式成为方向。以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社会资本介入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的困境,同时从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网络3个方面提出了突破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是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主体,其分类意愿与行为直接关系到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基于太湖流域农村居民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OLS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前,太湖地区农村居民的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得分存在一定差异性,并且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88.6%受访居民愿意分类,但仍有部分受访居民表现出“意愿强行为弱”现象。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等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社会资本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其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从异质性来看,在不同年龄、学历和收入群体中,各维度社会资本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本文提出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树立自主分类责任意识,建立群体监督规范体系,多维度、全方位提升社会资本积累,因地制宜地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增强农户对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主体地位认知及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户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意愿,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渭河流域42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数字素养对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数字素养在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决策中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素养的提升拓宽了农户获得信息的渠道,对社会信任促进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起到促进作用;与现代节水灌溉方式相比,采用传统灌溉方式的农户数字素养对于社会信任与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大,而在学历水平上不存在异质性。据此建议,治理农村水污染需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数字乡村治理能力,完善互惠共享的社会规范,提升农村居民之间的普遍信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长效机制的形成离不开技术采纳的效果。因此,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多元有序逻辑回归模型,以吉林省321户养殖户微观数据为基础,以社会资本为核心自变量,探讨其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资本中,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的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规范对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充分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拓宽养殖户社会网络;促进农户间的信任合作;充分利用村规,建立非正式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乔亚飞 《乡村科技》2022,(14):14-17
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解读社会资本理论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可以发现信任、网络、规范三要素分别构成了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基石、载体与保障。然而,乡村社会资本在乡村转型过程中日渐式微,信任基础薄弱、参与网络不发达、社会规范欠缺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鉴于此,需要从信任、网络、规范三要素入手增量社会资本,通过培育多元主体的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意识等手段来构建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陈霞  李哲敏 《农学学报》2023,13(1):79-87
科学评估农户社会资本状况与群体差异,以提升农户社会资本水平,发挥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的正向作用,推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治理的视角,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和社会规范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测度农户社会资本状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维度的权重大小依次为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声望、社会网络。农户社会资本指数均值为0.608,5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任(0.755)>社会参与(0.631)>社会声望(0.620)>社会规范(0.588)>社会网络(0.417)。新老两代农户间社会资本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育背景农户间的社会资本指数及社会网络、社会参与、社会规范具有显著差异,且均随着家庭成员最高学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不同成员身份农户的社会资本指数及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差异,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党员、军人(含退伍)的农户的这几个指标均高于普通农户。调研地区农户社会资本状况处于较低水平,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素养可以提高农户...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以和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南京市亲见村环境治理为例,采用嵌入性理论和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社会组织多维嵌入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模式,并从制度脱嵌、能力脱嵌和合作脱嵌3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存在法律制度缺位于公众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滞后于农村环境治理,社会组织脱节于政府、村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外部支持、内部再造和协同再嵌的角度提出制定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和加强政府、村民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1个重要因素。研究影响理性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对于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居民通过投票选举这一政治参与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通过农村居民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社会资本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而改变理性村民参与意愿的约束条件,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不断降低.而农村居民的满意度是公共服务供给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构建离散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居民参与、信任、网络、村民收入、政府干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力度;正确利用社会网络,促进政府投入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增强农村社区信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增加透明度,强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采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运用在湖北、上海、重庆市(省)获取的326份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作用最大,社会网络次之,社会规范最小;...  相似文献   

16.
探讨村域认同、关系网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选取江西省501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村域认同能显著提升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且对于提升高学历和村干部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作用更为显著;户主的村域认同和关系网络每提升1%,选择比较愿意参与环境整治的概率提升23%和7%;关系网络在村域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95;农户的村域认同感不仅可以提升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还可促进其落实到具体行为,提升环境整治参与程度。因此,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村生活基础条件,强化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加强和美乡村的宣传与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是行动个体为了获取稀缺资源,以信任为核心,以互惠规范为基础,参与各种社会关系网络,通过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的规范,获得社会资源的总和。本文基于青岛市城郊农民社会资本状况的实地调查,从社会网络规模、网络水平、网络密度、网差、网顶、信任、互惠、参与、规范等九个方面测度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资本存量普遍较低,传统社会资本正在不断解构,现代社会资本还没有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调动环境自治主体的参与意愿是农村环境自治的基础,是解决农村环境治理农户参与度低问题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安徽省和陕西省调研数据,采用多层中介模型,探讨社会资本以及社会互惠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社会互惠对社会资本的作用逻辑.[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李海涛  陈泉  姚兆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62-16563
信任是影响农村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对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乡土熟人社会中,村卫生室作为乡村公共领域,村医依靠人格信任取得农村居民的信任;大型医院则依靠专家系统,垄断了农村居民的住院选择。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村卫生室和药店将成为农村居民门诊就医的重要机构,农村居民在药店购药的比例和频次将会增加。县市级医院在住院治疗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并且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的住院成本不断减少,农村居民对县级医院的信任将越来越增加。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个人信任和系统信任,将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社会资本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对新农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依赖于丰富的农村社会资本。这主要体现在村民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规范与秩序。这就要求认清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再造与提升,以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