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是涉农高职院校完成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涉农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为服务“三农”提供优质资源、助力国家优化农业人才配置、加快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梳理了涉农高职院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与乡村人才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乡村产业布局不平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乡村振兴理念不契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产教融合发展新要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服务“三农”情怀;搭建校地教学平台,健全激励保障体系4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推动涉农高职院校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赋予了高等农林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该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需求现状以及校企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基于校企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让高职艺术类专业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并结合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发展进程中,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紧密衔接,开发乡村产教融合型课程新体系,才能适应未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最新职业教育标准,传统课程无法达到各项要求,创建乡村+“新文科”“、复合型”“、1+X”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采用“五通”融合培养模式,通过对艺术类各专业及方向重组,打破专业结构限制,多专业互通互融,围绕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打造乡村艺术课程,按照需求培养乡村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4.
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发展对高校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当前高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茶产业发展方向,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从学校、学生和校企合作3个方面提出了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旨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建功立业、大有可为的大舞台。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的必然性以及模式创新的四项原则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经验教学+锦上添花"模式、"空白教学+雪中送炭"模式、"线下教学+线上实践"模式等三种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巨梦 《乡村科技》2019,(10):34-3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媒体在获取农村、农业、农民信息方面发挥的作用重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涉农媒体受到的冲击巨大,传统的涉农媒体需要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涉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最后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聚焦产教融合对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发展的作用,介绍我国乡村人才振兴储备现状,分析我国人才振兴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为打造“一懂二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到其中,重点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涉农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一直都是中职农类学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现代化政策的重要性保障,因此必须要重视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 设工作。本文主要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研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学校涉农专 业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促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国民经济水平息息相关.该文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为背景,结合广东农垦垦区主产业,通过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作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探索了服务垦区产业、经济的新技术、新模式,总结了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成效,研究了垦区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以期为垦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为广东省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产教深度融合提供鲜活样板,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贡献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赵娜  黄蕊 《河南农业》2023,(33):36-37
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振兴乡村的重要使命,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应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将党性教育与耕读教育相融合。阐述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耕读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分析并探讨两者融合的意义和路径,旨在为涉农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石。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科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科研素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旨在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涉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为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趋势,涉农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职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和革新。总结了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举措,以期为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清思路、完善理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懂农机、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机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和转型,通过构建“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了一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之路,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19,(20):267-27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高职院校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深化改革,也是推动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历史契机。以四川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在新高考背景下招生改革为例,阐述了招生改革对农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促进作用,从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分类考试、招生能力建设、优化生源基地、创新招生宣传方式6个方面,对农业高职院校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专业实践是培养专业硕士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点。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建立政府统筹支持、加强宣传引导、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利用行业导师充实师资队伍、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提出产教融合模式下开展专业硕士专业实践的方法,并提出培养制度细化建议,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应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与第一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提出优化涉农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发展适应性的建议,以期提升广东涉农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广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农商科专业为切入点,强化服务"三农"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双重目标培养下,围绕4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农业职业教育各方资源共建共享,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探讨培养合格的农商人才,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厘清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关系,更好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应在优化人才培养、精准产教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大力宣传引导等方面综合施策,更加精准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吉林省情与当下民办高校的社会职能定位,通过详尽的调研与分析指出当下民办高校服务吉林乡村振兴的若干优化路径,这些路径结合民办高校自身优势,以产教融合、定点帮扶为中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施政提供参考,未来民办高校与农村深入合作,共同实现"十四五"时期吉林乡村建设的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涉农高校如何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改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研发智慧农业监测站系统,向“课堂”实时传送生产管理数据;搭建“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使教师很方便“演示”和“讲解”来自生产基地的“生产管理”知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解决“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远程协同问题,帮助教师随时“切换”教学场景,将“教学阵地”从教室快速“转移”到“生产基地”,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及“校地”协同育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