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福建省建宁县山地营造的8 a林龄杉木香椿混交林生长效应。混交林以培育用材林为经营目标,分析了各处理的林分结构、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度以及各树种的树高、胸径、林分蓄积量等生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N(杉木)︰N(香椿)=8︰1星状混交,杉木与香椿间、杉木与杉木间株行距1. 8 m×1. 8 m,香椿与香椿间株行距5. 4 m×5. 4 m的混交林分结构较为理想,林木胸径与树高生长较协调,林分蓄积量最高,杉木香椿种间竞争较缓和,生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香椿生长过程及速生丰产林栽培区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香椿林分生长情况、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生产力及所处立地条件等,选取8个有代表性的样地,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的基础上研究香椿人工林,初步划分出了四川盆地香椿速生丰产林栽培区。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多穗柯为对象进行每木检尺,研究以木荷、苦槠、杉木为建群种,多穗柯作为伴生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多穗柯常作为伴生树种出现,其适应性因建群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建群种对多穗柯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在杉木下种植多穗柯,其树高生长量最大(7.40m),苦槠次之(6.15m),木荷最小(5.51m);3类建群种与多穗柯胸径、冠幅生长具有相关性,在杉木下种植表现最佳,木荷次之,在苦槠下种植表现最差;然而,苦槠建群种下的多穗柯枝下高最大(2.76m),与木荷、苦槠下种植的多穗柯相比,杉木下的多穗柯具有更多的材积量,比前两者分别增加了35.33%、31.65%。因此,在人工林种植中,应选择多穗柯与杉木混交,以构造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林木的生长过程,是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提高林分产量的一项重要工作。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虽然已作为一个用途广泛的树种,列为我们经营的对象,但是,对其生长过程,特别是对其林分类型给其带来的差异,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全面的认识。因而,在经营方面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粗放的状态。为了正确认识这些规律,开发利用香椿资源,多年来,我们进行了128个标准地、38个解析木、324株标准木(测生物量)的材料调查,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香椿生长过程和林分类型间差异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Richards函数对湿地松生长进行拟合和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在计算机上直接模拟抚育间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江西省丘陵区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林分的采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林分始伐年龄为8.10年,主伐年龄为25年,最优抚育间伐方案为间伐3次(含始伐),时间分别为第8、12及16年,间伐强度分别为每公顷950、700、300株,最后保留株数为每公顷550株。表2参7。  相似文献   

6.
总结阐述了研究子专题的来源,取得的成果与成果特色。子专题来源于“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该报告介绍了攻关期间完成的硬件与软件任务:取得“衡阳县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与林种、树种、林分结构调整”;“英南试验示范区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优化布局”;“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防蚀保土技术”;“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农林复合模式施肥配方与施肥技术”;“生物保土地埂营造技术”;“香椿地埂栽培技术”等技术成果,以及“林分有利于作物生长最适闭度”;“无植被恢复时坡耕梯土的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比例带来的水土流失减少量”;“生物地埂类型及其保土功能”;“植覆盖率、生物量与输沙率、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树冠大 作物产量关系”;“不同郁闭条件下作物气象资源利用的新颖”、“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火灾后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林分生长规律和经营模式,建立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模型;对广州从化30年生马尾松林分森林火灾后,经过人工更新的林分45年内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模拟,认为该林分若未遭受森林火灾,封山育林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大;灾后更新林分需要30年才能恢复相当于灾前林分的生态效益;其间生态效益的损失量为传统静态定量估算的25.92倍.如果林分采取30年轮伐的经营模式,在第19年左右时轮伐林分和灾后更新林分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平衡;此后人工更新林分的生态效益渐高,而受灾林分经人工更新后第17年时的生态效益近似于轮伐林分的稳定值.轮伐型所带来的总效益在前6年大于封育型的总效益,但第7年以后其总效益开始小于封育型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文中在利用 Richards函数对湿地松生长进行拟合和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在计算机上直接模拟抚育间伐的基础上 ,初步确定了江西省丘陵区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林分的采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林分始伐年龄为 81 0年 ,主伐年龄为 2 5年 ,最优抚育间伐方案为间伐 3次 (含始伐 ) ,时间分别为第 8、1 2及 1 6年 ,间伐强度分别为 95 0、70 0、30 0株·hm2 ,最后保留株数为 5 5 0株·hm2 。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LED(Light Emitting Diode)不同光质在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人工栽培中作用,以正白光为对比,研究蓝光、红光、红外光对多穗柯幼苗生理特征响应。结果表明:蓝、红单色光能维持多穗柯正常生长,红外光则不能单独维持多穗柯正常生长;蓝光、红光、红外光均抑制了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累积,叶绿素a/b也表现为下降,单色光并不利于多穗柯对光的吸收;蓝光、红光处理并未导致叶片MDA(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所以并未引起叶片衰老和形成环境胁迫,同时降低了PPO(多酚氧化酶)酶活性和提高了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对增强多穗柯抗逆性起到促进作用。红外光处理也因相对提高了APX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MDA含量表现为降低;红光和蓝光降低了SOD、CAT(过氧化氢酶)酶活性,红光和红外光降低了POD(过氧化物酶)酶活性,但蓝光对POD酶活性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调整对于森林多功能经营非常重要。该文提出森林多功能的理论、经营特点。根据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森林类型,匹配相适应的经营技术。根据林分特点发展林菌模式、林蛙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4种典型的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国家储备林为研究对象,按蓄积采伐强度设置对照(0%)、低强度(15.7%)、中强度(27.0%)、高强度(36.0%)、超高强度(45.6%)5个处理建立20块固定样地,对杉檫混交林目标树经营成效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作业样地2020年与2019年相比,目标树平均胸径生长量增加0.52 cm/年,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增加4.38 m3/(hm2·年);同时,2020年4种采伐强度作业样地平均每100 m2天然更新树种数6.25个,新增天然更新株数21株,而对照样地每100 m2天然更新树种数仅3个,新增天然更新株数仅12株。由此可见,目标树经营既促进了林木胸径生长,增加了林分蓄积量,同时又改善了林下天然更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可为国家储备林项目营林措施的选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福建沙县引种的银杏、半枫荷、枫香、黄山栾、蓝果树、北美红枫、红叶李、无患子、海棠和碧桃等10种彩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1)银杏、蓝果树、红叶李和碧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半枫荷、枫香、黄山栾、北美红枫、无患子和海棠则呈双峰曲线,观察到"午休"...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12年生的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乡土树种23年生的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为对照,对大花序桉和火力楠木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比较测定.结果 表明,大花序桉、火力楠的木材气干密度分别为0.78、0...  相似文献   

14.
采集了3株四川盆地不同地区的自然生长的香椿,通过树干解析分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香椿在前8 a生长期内材积生长较慢,但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在随后的9 a到20 a生长期内,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且较为稳定,材积生长迅速。其中5 a~10 a是树高生长的速生期,5 a~20 a是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20 a之后的生长期,虽然材积仍在增长,但渐趋缓慢。本文还建立了香椿树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的回归模型,可为香椿木材定向培育技术及经营管理和香椿造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闽东沿海山地香椿湿地松混交林生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义 《防护林科技》2012,(4):26-28,36
通过对不同混交比例的香椿湿地松混交林与香椿、湿地松纯林的生长比较,并进行成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椿与湿地松混交后,不同的混交比例,其生长量不同,在混交比例为1∶2时,香椿湿地松生长量明显提高;在混交比例为1∶1时,香椿的生长量提高,而湿地松的生长量受到影响。香椿湿地松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混交造林,因种间关系协调,改善了林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且混交比例在1∶2时,其生长效果佳,是闽东沿海山地理想的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以雪果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质、激素和浓度的对比试验,探讨基质、激素和浓度对雪果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河沙为基质雪果扦插生根率最高,可达90%,生根数最多,达40.40条,以4∕5园土+1∕5珍珠岩配比的基质,其扦插生根率仅为50%,生根数为20.80条;不同激素和浓度对雪果插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NA...  相似文献   

17.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遂宁地区香椿(Toona sinensis Roem)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立地条件(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排水状况、夹层、p H值、土壤母质、紧实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最终编制出以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排水状况、夹层4因子为主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对遂宁浅丘农区相似区域香椿造林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灵海  贾宏炎 《森林工程》2009,25(5):19-21,31
广西凌云和都安岩溶地区几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试验研究一是林草模式,采用任豆加桂牧1号的混交方式,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7 m、胸径为2.10 cm。牧草种植当年即可采收,每年可采收5次,年平均产量150 t/hm2,产值达1.5万元/hm2。二是林果模式,采用任豆加山葡萄、肥牛树加澳洲坚果、香椿加大果枇杷的套种方式,任豆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4 m、胸径为2.14 cm。种植的山葡萄2005年初已开花并少量挂果,到第五年可进入丰产期。三是林竹模式,采用柚木加吊丝竹的套种方式,柚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7 m、胸径为1.52 m,柚木林下套种的吊丝竹5 a达到丰产期。四是林药模式,采用香椿加金银花的套种方式,香椿混交示范林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2 m、胸径为1.36 m。3 a生单株鲜花产量可达0.5 kg,产值30元,亩产值达1 200元。四种综合治理模式均取得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林分样地调查和模拟天然更新发芽试验,研究珍贵树种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实生天然更新情况,为火力楠可持续经营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火力楠8个成熟人工林分林下天然更新实生苗木密度250~4000株·hm-2,平均更新密度1395株·hm-2;更新频度6.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