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倩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190-193
选取了四川省九寨沟景区内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与线性回归2种方法,对地震后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旅游地社区的危机管理与规划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孙倩 《甘肃农业》2023,(7):15-20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业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县域产业发展的困境入手,从国家和地方层面深刻剖析了高质量产业发展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夏河县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并通过阐述夏河县资源基础与产业发展现状特征,提出了夏河县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及战略,对区域高质量产业进行了体系构建。最后对夏河县的高质量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进行总结概括,提出符合高寒民族地区产业的三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立安 《甘肃农业》2005,(10):82-83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以民族地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为例,阐述了该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应大力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然而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评价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以及如何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几点设想,希望旅游业的发展能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甘南州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其农牧村城镇化条件、城镇化功能、城镇化动力都具有区域特殊性。实施中心城镇优先发展战略,对化解甘南州城镇化弱质与建设资金短缺的区情,协调甘南州生态环境保育与区域发展,降低进城农牧民的转移成本和分享现代文明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心城镇的发展,为甘南州招商引资,吸纳、存留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最后从确定合理的城镇规模、增强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能力、壮大城镇产业、注重城镇特色化建设、加强中心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提出了中心城镇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是旅游地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态度、满意度等极其重要。喀什伯什克然木乡历史悠久,拥有文物古迹,果品种类、品质名列全疆之冠,是一个以林果业为主的园艺大乡,近些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居民们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实地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旅游目的地居民的针对经济利益、社会环境、政府政策、村容村貌四个方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餐饮服务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建议,以期助力新疆南疆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环,是我国旅游进一步提质提效的契机,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提升了地区整体环境,同时还带动了地区经济共同增长,对于提升旅游地形象,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旅游扶贫和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因此,从三都县旅游资源分类、开发价值评估、旅游经济指标三个方面了解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指出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做好旅游品牌创建、抓好服务质量、优化全域旅游环境、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黔东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天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旅游开发的基础、导向和策略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进行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特色化的观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特色化是根据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市场需求的研究,通过有意识地创造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并且进行合理的区内空间布局,充分展示民族旅游区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以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居民参与旅游满意度为切入点,结合社区参与理论,构建居民参与旅游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诸葛八卦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参与旅游满意度评价矩阵,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促进古村落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民的收入与就业等经济特征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农业旅游的开发对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方式、用途和效应以及就业形势、观念等经济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农业旅游的社区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与用途"、"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和"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等4个因子上。  相似文献   

11.
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开发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PPP等模式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发康养旅游产业。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更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对民族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程度是决定其对旅游扶贫的态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黄水镇居民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水平,结果发现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积极影响和消极经济影响的感知强烈,对消极自然环境影响的感知比较明显.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扶贫利大于弊,对旅游扶贫现状表示满意,认为当地政府在旅游扶贫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当地居民的人口学统计特征、与旅游业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对旅游扶贫影响的感知水平与态度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适应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多产业、多领域、多元化发展趋势,解决广西瑶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问题,从可能性、必要性、价值性、有效性等方面对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进行理论分析,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梳理其瑶族文化、油茶文化、古建文化等资源禀赋,对其文化旅游发展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恭城瑶族自治县文旅发展缺乏合理的呈现方式,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文旅纪念品开发力度不足,旅游开发组织化程度较低。对此,民族社会工作可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介入文化旅游发展,通过优化文旅呈现方式、大力推介特色文化、加大纪念品开发力度、成立文化旅游协会等途径,推动瑶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文磊  黄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51-6553
利用2006年9月~2007年1月对都匀市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都匀市居民的旅游偏好,并得出了都匀市居民旅游偏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视角,以建始县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贫困户对扶贫贷款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贫困户对银行工作人员以及金融扶贫总体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对政策帮扶作用的满意度不理想。最后针对影响贫困户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永顺为例,对芙蓉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数理统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最大化旋转和交叉分析,研究居民的主要感知因子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各项因子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扶贫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景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感知要强于负面感知,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的利益感知有差异,景区发展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忠军  潘福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28-5829
主要从民族村寨农民的视角,通过分析目前少数民族村寨农民利益分配现状来剖析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农民在利益分配博弈中的弱势地位;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真实的诉求,探讨民族村寨利益开发中农民利益分配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具有强大产业带动性和乘数效应,许多欠发达地区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剖析了城步县旅游开发现状,运用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竞争环境等方面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构建城步县旅游开发的钻石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优化为核心,总结概括了女儿城现有的旅游扶贫模式,并揭示了女儿城在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存在着旅游扶贫动力不足、资金、制度及文化保护机制不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差、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平等问题,并提出开拓客源市场、利用各种可能动员的资源、完善规范性机制、突出贫困人口的参与性、利益分配适当向贫困人口倾斜等优化路径,最终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模式。选择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了4种适宜于柳州市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资源条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即"工业企业参与型"、"大型旅游企业主导型"、"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型"、"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型"模式,并就4种模式的特点、可行性、适用范围和模式样本及运行流程进行了阐述。研究成果能为西南其他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