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2.
气调贮存技术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不同类型片烟在充氮气调时不同氧浓度条件下醇化品质的差异,为密封气调醇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香型(中间香型,贵州遵义C2F;浓香型,湖南郴州C2F;清香型,四川会理C2F)片烟为试验对象,采用3种氧浓度(21%、6%~8%和2%)密封养护方式醇化,分析20个月醇化过程中片烟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和化学...  相似文献   

4.
分别选取清香型(云南玉溪)、浓香型(湖南郴州)和中间香型(贵州遵义)醇化1年的C2F烟叶,测定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相似度检验分析烟叶微生物群落差异物种,随机矩阵理论构建分子生态网络;运用Mantel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浓香型烟叶细菌及真菌群落ɑ多样性指数最高;烟叶显著富集的关键细菌类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关键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根霉菌属(Rhizopus)和桑帕约氏酵母菌属( Sampaiozyma);以浓香型烟叶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规模最大,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显著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清香型及中间香型烟叶内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浓香型烟叶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四段式气调贮存与常规贮存2种方式下烤烟片烟的质量差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贮存方法相比,四段式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技术能较好地延缓片烟颜色转深程度,明显提高烤烟片烟的醇化质量,有效延缓片烟质量下降的速度,延长已达到适宜醇化质量片烟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福建南平复烤片烟的自然醇化规律及最佳醇化周期,将南平K326品种B2F和C3F等级复烤片烟存贮于河南新郑醇化库进行自然醇化,分析醇化片烟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2个等级片烟中总氮、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H值均呈下降趋势,多酚总量呈增加趋势。与醇化9个月相比,醇化30个月时B2F和C3F等级片烟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下降7.01%和13.79%;多酚总量分别增加25.50%和13.79%。B2F和C3F等级片烟分别在醇化18和15个月时感官质量总分最高,此时可对醇化片烟进行加工,可以保质减耗。相关分析表明,感官质量总分与总植物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香气品质与余味均与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香气量与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方法,设置3种不同氧气浓度(≤2%、2%~4%、9%~11%)贮存6种达到适宜使用期的片烟,比较分析不同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方法对片烟外观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烟采用3种不同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的保质效果均优于常规自然醇化贮存,能够有效地延缓片烟质量下降速度,延长片烟贮存和使用时间。其中,以采用≤2%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方法的片烟保质效果最好,其质量水平下降最缓慢,质量保持时间最长,云南马龙B2F-2010、云南马龙C3F-2010、云南马龙X2F-2010、阿根廷B1O-2010、福建尤溪C3F-2010和贵州务川C3F-2010等片烟在≤2%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贮存20个月后外观质量分别下降14.14%、12.39%、4.68%、13.27%、12.13%和8.89%,感官质量分别下降8.02%、5.17%、12.54%、5.16%、6.38%和8.38%。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气调贮存和解封后使用过程中片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探究烟草中PPO的活性来源,以5种氧气浓度气调醇化的3种烟草片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气调醇化的18个月、21个月和26个月时,取样测定气调贮存和解封1~3个月过程中片烟PPO的活性;并通过对片烟表面微生物的灭菌处理,研究片烟气调过程中PPO的来源。结果表明,低氧气调处理对PPO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解封后的2个月内,4种低氧处理组片烟PPO的活性降幅均大于正常氧浓度处理组;且对于三种产地的片烟而言,采用2%~4%的氧气浓度气调处理都能较好地抑制PPO的活性。本研究证明了片烟的PPO活性来源于片烟内部而非片烟表面微生物,2%~4%的低氧气浓度气调处理能有效降低PPO活性,有利于片烟中多酚类物质的保留,为片烟贮藏和解封后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选择3种清香型产地复烤烟叶,分别用2%以下氧浓度、6%~8%氧浓度和21%氧浓度气调养护醇化,分析烟叶采用3种气调方式醇化时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醇化进行,总植物碱含量变化较小,pH、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两糖比逐步上升;3种气调方式中,pH下降幅度、多酚消耗率和氨基酸消耗率均表现为21%氧浓...  相似文献   

10.
气氛调控养护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仓库气氛调控剂对贵州省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片烟醇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度黔西南地区的B2X、B2C、B3B和黔南地区B2X、C3F、B2B 6个等级的片烟,进行气调养护贮存2年,以常规密封贮存为对照进行比较;再将醇化2年后的片烟按前处理继续贮存1年,进行延展性试验,通过测定样品的内在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评价来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6个等级片烟经密封降氧贮存后,片烟颜色转深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烟叶评吸综合得分与对照相比基本一致,随时间增加综合得分均有所上升;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密封降氧处理对烟叶的影响与正常贮存效果基本相同,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糖碱比更趋向于最适。[结论]气调剂的使用对片烟的醇化进程抑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烟草连作病害土壤、连作非病害土壤及新垦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间的差异性比较,为以微生物手段减少烟草连作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三类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连作病害土壤细菌总OTUs与独有OTUs最多,群落结构相似,同源性高;连作病害土壤中的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铁矿沙单孢菌属(Arenimonas)、厌氧绳菌属(Belliline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占比显著高于连作非病害土壤和新垦土壤。连作非病害土壤样本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同源性较低。新垦土壤细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酸土单胞菌属(Aciditerri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5个属所占比例较高,但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占比较低,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褐变程度醇化片烟间色差值和色度值的差异与规律,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判定醇化片烟褐变程度的方法,为醇化片烟褐变情况自动化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6和2017年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38份不同褐变等级醇化片烟的色差值和色度值,通过SPSS 20.0建立醇化片烟的Fisher判定、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和MLP神经网络判定3种判定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片烟褐变判定效果.[结果]不同褐变程度烟叶色差值和色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色差值L*、b*与褐变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色度值Y、R与褐变程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在建立的3种判定模型中,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和MLP神经网络对醇化片烟褐变情况的判定级别与真实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醇化片烟褐变程度判定,且MLP神经网络准确性最高(95.8%),配对t检验的t绝对值小于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稳定性更优.[结论]与Fisher判定模型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模型相比,ML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稳定性,适合作为醇化片烟褐变程度的判定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柬埔寨金边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研究降氧贮存对片烟外观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楼房仓中烟叶堆内投放气调剂1.0~1.2 kg/箱、干燥剂0.25 kg/箱并用复合尼龙膜密封成为气调密封堆.结果表明,往堆内投入气调剂并密封后堆内氧气浓度迅速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以下.经过12~18个月的贮存,THB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6分,而密封降氧的外观评分为80分,B2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8分,而密封降氧外观评分为82分,表明密封降氧对片烟颜色转深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THB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66.1分,比自然醇化高0.9分;B2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71.9分,比自然醇化高0.8分.密封降氧的2个处理在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余味等方面均略优于自然醇化.  相似文献   

14.
探究牡丹江烟区复烤片烟在河南仓储自然醇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为河南烟草工业公司合理利用牡丹江片烟原料提供理论依据。将龙江911品种复烤片烟贮存于河南新郑醇化库进行自然醇化,研究醇化片烟外观、感官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片烟外观质量在醇化24个月时达到最佳,感官质量在醇化27个月时达到最佳。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片烟的总氮、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多酚类和游离氨基酸类总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有机酸类总含量呈上升趋势。与醇化9个月时相比,醇化30个月时片烟的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分别降低15.23%和1.49%,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3.48%和7.02%,多酚类和游离氨基酸类总含量分别降低9.41%和10.30%,有机酸类总含量增加15.70%。相关分析表明,香气质和杂气均与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酸类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香气量与总氮、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感官质量总分与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和多酚类总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酸类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牡丹江片烟在河南新郑醇化库自然醇化27个月时,感官评吸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最...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湿度对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醇化片烟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对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还原糖、总糖、总氮、烟碱、挥发碱、多酚等的含量和烟叶pH值均呈下降趋势,在温度35℃、湿度80%的醇化条件下,这些指标含量下降幅度最大;石油醚、挥发酸的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在温度35℃、湿度80%的醇化条件下上升幅度最大。但为防止烟叶由于湿度大发生霉变,在保证烟叶安全的前提下,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最佳的温湿度是高温35℃、低湿7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云南、贵州、福建、辽宁4个产地2007年B2F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外观质量、吸食品质的变化规律,以确定上部烟叶在厦门的最佳醇化期和适宜贮存时间。结果表明,云南保山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5~28个月;贵州长顺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5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9~30个月;福建泰宁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23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7~27个月;辽宁北票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0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20~29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究不同病害发生条件下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关系,为烟草根黑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安顺烟区为调查区域,收集烟草根黑腐病不同发病程度(0、1、3、5级)烟株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16S r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发病程度下烟株根际土壤养分、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与正常土壤相比,随着病害程度的加重,土壤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降低,而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升高。与正常土壤相比,发病土壤中细菌群落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andidatus_Udaeobacter、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相对丰度下降,而芽孢杆菌(Bacillus)丰度上升;同时真菌群落镰刀菌属(Fusar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毛霉属(Mucor)丰度下降,而Nicotiana、茎点霉属(Setophorna)、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锥毛壳属(Coniochaet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和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丰度上升。指示物种分析结果表明,芽单胞菌属、织球壳菌属和四枝孢属可能是不同发病程度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属水平差异的主要物种。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结果表明,土壤铵态氮(NH-N)和有机质(SOM)是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根际土壤中细菌芽单胞菌属丰度的下降和真菌四枝孢属丰度的上升是烟草根黑腐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微生物因素,提高土壤SOM和NH-N含量能有效降低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不同气候条件下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采用SDE-GC/MS测定醇化后烟叶致香成分的含量,研究云南玉溪和重庆盘龙不同气候条件下醇化的云南复烤片烟及重庆盘龙醇化的重庆复烤片烟致香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叶样品中共检测出63种致香成分,其中酮类23种、醇类11种、醛类9种、酚类3种、酸类2种、酯类及内酯类6种、杂环类5种、烯烃类3种、醚类1种,以云南醇化的云南烟叶致香成分总量最高;经多重比较,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云南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4-环戊烯-1,3-二酮、甲基庚烯酮和茶香酮等共计51个,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3-乙基-4-甲基-1H-吡咯-2,5-二酮、巨豆三烯酮C和4-羟基-β-二氢大马酮等共计49个,其数量基本相当;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螺岩兰草酮、棕榈酸和吲哚等共计43个,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数明显减少,重庆云南烟叶较云南云南烟叶更接近重庆重庆烟叶的特征;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无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甲基庚烯酮、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兰酮等共计15个。云南烟叶在重庆醇化后其致香成分逐渐与重庆重庆烟叶接近,即在重庆醇化云南烟叶对致香成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充氮气调法防虫对片烟醇化品质及力学特性的影响,以云南复烤片烟DBBFAPK为试验材料,对常规防虫与充氮气调防虫两种工艺处理下的片烟外观、理化指标、评吸质量及力学特性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下的片烟力学特性、外观及评吸质量无显著差异。在理化指标方面,充氮气调法的总糖要高于常规方法,总氮、烟碱低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is苗种培育过程中幼体发育5个时期苗种培育水中(受精卵期水样W1,担轮幼虫期水样W2,D型幼虫期水样W3,壳顶幼虫期水样W4,稚贝期水样W5)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每个水样分离细菌30株,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细菌。结果表明:分离的150株细菌可归为2门、3纲、6目、9科、10属、22种;在门水平,W1~W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假交替单胞菌属为所有水样第一优势属,此外,W1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弧菌属和海杆菌属,W2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Cobetia,W3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W4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弧菌属,W5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Pseudophaeobacter、芽孢杆菌属和赤杆菌属。研究表明,扇贝幼体不同发育时期苗种培育水中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