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出适宜多花黄精生长的栽培基质,以毛竹林下腐殖土(简称腐殖土)+草木灰(A)、腐殖土+有机肥(B)、腐殖土+菌棒废料(C)作为基质材料与腐殖土(CK)进行对照,开展毛竹林下容器栽培多花黄精试验.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在4种配方的基质中的存活率均超过95%,差异不显著.处理A效果最好(腐殖土:草木灰体积比=95:5)....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根茎苗的适宜坡度、坡向、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在浙江省浦江县的油茶基地,分别研究了3种坡度、3种坡向、6种栽培密度和3种氮磷钾配比施肥量对3年生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的各项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林下生境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化学成分和叶片形态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多花黄精在空地、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杉木混交林4种生境下叶片形态和化学成分含量,并分析叶形和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地相比,3种林下生境均可影响多花黄精的叶形和化学成分,3种林下生境均可降低多花黄精顶叶叶长,提高多花黄精最大叶和底叶叶宽;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的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总黄酮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9.49μg·g-1、64.99μg·g-1、1.82 mg·g-1和3.73%。分析发现多花黄精薯蓣皂苷元含量与顶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结论】4种处理以毛竹林生境下多花黄精的化学成分表现最佳,该研究为套种多花黄精的林下生境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林下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杉木与厚朴林下采用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措施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增幅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套种施栏肥、套种施有机肥、套种没施肥、纯林没套种.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套种施有...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多花黄精的产业化发展,探索其栽培生产的最佳密度,试验以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行距不同株距试验设计,研究了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对种植密度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密植能够促进多花黄精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并以行距30 cm、株距25 cm的处理效果最佳,在不影响出苗率和抗倒伏能力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多花黄精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产量达到1934.1 kg/hm2。在毛竹林下进行多花黄精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花黄精在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技术,从传统种植工艺流程、种植周期、采收销售等方面着手,进行了技术和经营模式的改良,并总结了一些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花黄精喜荫,药食同源,营养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急需人工培育。通过试验研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锥栗林、板栗林、杉木林、竹林等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调整林分透光率、根茎平摆倒种、密植深栽、覆盖种植、打顶摘蕾、生态施肥用药、精准采收及种植带与生态保护带的合理配置等独特技术。  相似文献   

8.
鉴于多花黄精的重要药用作用及其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通过实地取样调查,研究建瓯市连地村不同生长条件的野生多花黄精5年的根茎生物量积累总量及各年度的生物量增长速度,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这对于多花黄精的培育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条件下多花黄精的根茎生物量及各年度生物量均表现为溪沟边腐殖地块>溪沟边土质地块>山坡地>山脊地。生长在溪沟边腐殖地块的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及生物量积累速度均最大,随生长时间的延长,溪沟边腐殖地块比其他生长条件更有利于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为试验对象,研究杉木林不同保留株数对多花黄精产量的影响及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物侯期与野生多花黄精的物侯期基本一致,杉木林下多花黄精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适宜密度下多花黄精根茎鲜重可达到1600kg/hm2以上,产量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林下套种中药材模式。多花黄精是一种喜阴湿、耐寒植物,其适生环境需一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进行营养积累。上层杉木林密度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以600株/hm2~900株/hm2为宜。在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形成了林药复合林,开辟了多花黄精生产的新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根茎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蒽酮-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硝酸铝比色法、索式抽提法和等离子体光谱仪法,分别测定了浙江省龙泉市5个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样地的1年生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蛋白质、黄酮、粗脂肪和9种矿物质元素(Na、Ca、P、K、Cu、Mg、Mn、Zn、Fe)含量。结果表明:A样地(兰巨乡南山村油茶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97.50±6.41 mg·g-1和12.40±0.42 g·100 g-1;B样地(安仁镇大舍村香榧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6.10±0.38 mg·g-1;C样地(上垟镇泗源村毛竹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黄酮含量最高,为7.22±0.77mg·g-1。5个样地多花黄精根茎中的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互有高低。以上结果说明生境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根茎的主要成分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不同低产林改造技术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产量的影响,以探索有效的低产林改造技术,结果表明:2006-2013年,各种低产林改造技术均提高了茶油产量;未处理、清林垦复、清林垦复+施肥、病害防治和整形修剪油茶林的茶油增产率分别达到-2.66%、22.66%、72.62%、20.26%和44.00%;其中清林垦复+施肥和整形修剪油茶林的茶油产量持续增长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49.73 kg/hm^2和31.35 kg/hm^2;除了病害防治,其余低产林改造技术对促进茶油产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从湖南省引进的13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研究材料,开展引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及地径4个性状指标的观测,分析引进油茶良种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油茶良种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的树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于造林的保存率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优先选择造林保存率高且生长快的湘林32、湘林78、湘林97和湘林210等4个良种作为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引进推广的良种,其2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可提高14.3%~22.9%、9.3%~20.4%,分别达80.00~86.00cm、78.67~86.67mm;其次是湘林1、湘林3、湘林4和湘林27。  相似文献   

13.
油茶栽培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四大食用油料植物之一,也可以作为润滑油应用于化工领域,作为护肤因子应用于医疗和美容等领域,茶饼作为农药或肥料用于农业防治病虫害。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茶的培育技术和栽培技术也随之提高,为油茶种植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的肥料处理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株高、地径、冠幅的影响,对比分析出其在促进油茶生长等方面的不同。结果表明,江西龙池油茶专用肥效果最好,株高、地径及冠幅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04.6cm、17.5mm、61.0cm,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4.8%、38.9%、48.8%。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era)不同复合系统根系竞争随时间变化情况,采用分层挖掘和环刀法取样,使用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了复合系统根系分布动态规律.结果 表明,在进行复合经营的油茶林地中,油茶根系有明显的下移现象,“油茶—山稻”复合系统最为明显,山稻和大豆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竞争强度上...  相似文献   

16.
油茶嫁接育苗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容器嫩砧嫁接、嫩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苗床4种方法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进行育苗试验,对其嫁接成活率、苗木保存率、苗木生长量、出圃苗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容器嫩砧嫁接方法在各项测试指标上均优于其它3种育苗方法,具有成活快、单位效益高、生长快等优点,是油茶嫁接育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22种油茶品系的生长、开花、结果、产油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安无4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油茶优良家系安优11,综合评价较好的油茶品系有安优2、安优10、安优5,5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好、早实丰产等特点,定植6年后年产油量达150kg/hm^2以上,比CK增产7.41~9.35倍,是值得推广的油茶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油茶容器苗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油茶容器苗苗高、新梢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叶片数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以P3(黄心土20%,松林表土40%,椰糠20%,秸秆20%)最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长,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均最大,分别达48.5 cm、0.8 cm和7.70cm。研究为油茶容器苗培育基质的配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有机油茶基地建设的技术要求,并进行有机油茶栽培试验分析,研究表明:试验林3年平均树高0.95m,平均冠幅0.53 m×0.50 m,平均侧枝条数7.0支,林分保存率96.5%,开花率50.5%。与一般丰产林比较生长量稍小,须严格管理。同时对前3年间作模式进行生长量和效益分析,综合分析得出最好的间作模式是油茶+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