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通道井钻完井技术是开发海上边际油田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中国尚未在海上应用该技术,对其钻完井方案的评价尚不成熟。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将钻完井方案的优劣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共4个等级,充分考虑影响钻完井方案优劣的各个因素,建立了三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指标隶属函数方法,将各个指标进行定量化,通过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钻完井方案的最终隶属度,根据隶属度越大越优的原则及钻完井方案评价标准确定方案的优劣等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克服钻完井方案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决策者设计和实施海上单通道井钻完井方案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这一目标,锚定争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排头兵的定位,抓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联合社、支部领办合作社,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双领双全”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已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10家、镇级联合社16家,并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联合总社;带动村集体村均年增收3万元、入社群众户均年增收1.2万元。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保障公众健康,提高香港食品的安全性,香港政府拟出台新的法例对食品和农产品中的化学品残留进行限制,实施严格的残留限量标准.作者从"香港食物中残余除害剂规管方案"的实施背景、具体内容和对内地供港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具体的应对措施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环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环县进行的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地玉米最大施肥量的N、P、K配施比例为3.8:2.5:1。最佳施肥量的N、P、K配施比例为3.5:2.4:1。在高肥力区和低肥力区N的显著性最高,N肥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不同土壤肥力类型适宜施肥量为:高肥力区N 196.80 kg/hm2、P20,131.55 kg/hm2、K20 67.95 kg/hm2,中肥力区N 198.90 kg/hm2、P205 130.35 kg/hm2、K20 69.30 kg/hm2,低肥力区N 155.55 kg/hm2、P20s159.75 kg/hm2、K20 88.20 kg/hm2。  相似文献   

5.
庄浪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采用"3414"完全实施试验方案,建立了庄浪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植高产栽培中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庄浪县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植高产栽培的最大施肥量为N 421.95 kg/hm2、P2O5225.30 kg/hm2、K2O 134.85 kg/hm2,此时玉米产量可达12359.16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317.10 kg/hm2、P2O5173.85 kg/hm2、K2O 102.45 kg/hm2,此时玉米产量可达12796.21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上海农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问题,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五四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构建并有效实施了基于"双主体"培养模式的园艺"全产业链"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和社会的多赢。课程体系的构建关键要做好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确立培养目标,进行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用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措施来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期脱肥的问题,开展了"金正大"缓释肥一次性施肥研究。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金正大"缓释肥具有省时省力、增产增效等特点,小区试验增产率达到18.4%,大田示范增产率达到19.0%,同时后期未出现脱肥现象,表明"金正大"缓释肥可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一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室外种植展区151个玉米品种集中亮相,达到了展示种业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加速优良品种推广的目的。据全国农技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室外种植展得到世界种子联盟执行主席Tim Johnson一行,中国农科院、CIMMYT专家等一致认可,认为展  相似文献   

9.
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深沟村旱作示范基地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与常规半膜覆盖相比前期0~20cm土壤含水量增加4.2%,平均单产达到9457.2kg/hm^2,增产29.3%,节本17.8%,纯收益增加71.2%;比玉米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前期0—20cm的土壤含水量增加1.1%,增产0.9%,节本26.7%,纯效益增加12.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了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谷子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技术操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18年4月按照康乐县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种植区域在康丰、虎关2个乡安排春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康乐县川水区理论上氮磷钾的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 252 kg/hm~2、P2O593.6 kg/hm~2、K2O64.2 kg/hm~2,经济最佳产量为8 362.5 kg/hm~2。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和历年施肥经验,建议康乐县川水区玉米推荐施肥量以N255 kg/hm~2、P2O590 kg/hm~2、K2O 67.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在旧膜再利用条件下,进行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蓖麻“3414”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施N 310 kg/hm2、P2O536 kg/hm2、 K2O 52.5 kg/hm2处理的蓖麻折合产量最高,为5304.2 kg/hm2,比不施肥增产304.2%。蓖麻对氮、钾两种养分敏感,对磷反应不敏感。最佳施肥量为N 267.0 kg/hm2、 P2O557.0 kg/hm2、 K2O 45.0 kg/hm2,此时理论目标产量为454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2010-2011年,在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效益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拆除第一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栽培大垄侧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是获得高产的首选方法。但高产不一定能高收,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最具有节本增效性能,它能很好地减少生产投入,提高投产比,应在"一膜两季"栽培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拆除第一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节本增效性能最差,生产中不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在雨养区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实现了田间雨水的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壤水分无效蒸发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土壤水分及温度条件,对农业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全膜覆盖又增加了生产投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因此,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一膜两年用”栽培模式,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为使该项栽培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特进行了不同作物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后作效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胡麻"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技术就是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不再揭膜、不耕翻土地,来年春季在原旧地膜上穴播胡麻的栽培技术,是一项集节本增效、集雨保墒、保护环境于一体的抗旱增产技术。经大面积示范种植,平均每667m^2产212.30kg,较露地胡麻增产29.60%;播种期0~30cm土层含水量较露地提高8.50个百分点,胡麻出苗率比露地栽培提高15.40个百分点,破解了甘肃中部旱作区多年来因春旱胡麻难以播种或播种后出苗不全、苗情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沂蒙山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中共山东省委、共青团山东省委早期领导人刘晓浦、刘一梦就来自垛庄镇。2020年以来,垛庄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路径,努力践行“一年有示范、两年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18.
对三种不同的作物(向日葵、玉米、马铃薯)"一膜两年用"后作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种植食用向日葵在"一膜两年用"后作效益中重茬不宜种植,首选作物是玉米,其次是马铃薯,可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进行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玉米“一膜两年用”栽培油葵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与覆新膜相比减产4.7%~7.3%,比常规半膜增产13.3%;由于该技术投入少、省工、省时,比新膜双垄全膜覆盖和常规半膜少投入1 425~3 810元/hm2,纯收入增加1 803.5~2 991.0元/hm2。  相似文献   

20.
<正>旧寨乡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北部,地处云蒙湖上游,西距县城17公里,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4.1万人,是中国优质水蜜桃生产基地、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乡镇。近年来,旧寨乡坚持“抓村促社、整乡推进”工作思路,全域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共赢之路。目前,全乡共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6家,其中联合社5家、合作社31家,涉及行政村24个,覆盖率达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