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对超吉989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种植密度对超吉989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吉989玉米种植密度为4.0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10 80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依次增加,以5.40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3 560 kg/hm2。但当密度继续增加到5.85万株/hm2时,产量反而下跌,密度继续增加,产量继续下跌。说明超吉989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95万-5.40万株/hm2,过稀、过密都不利于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天泰33、天泰5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6.00×104、6.75×104、7.50×104、8.25×104、9.00×104、9.75×104株/hm26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超过某一密植条件,产量逐渐降低。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在吐丝期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逐渐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天泰33和天泰5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左右,不超过9.00×104株/hm2;郑单958在密度7.50×104株/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四川盆地直播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储备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茎秆基部节间农艺性状、节间抗倒力学性状、玉米茎折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密度显著影响玉米茎杆抗倒性能和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茎秆基部第3节和第4节节间伸长变细,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变小,穿刺强度和抗折力降低,种植密度由6.0万株/hm2增加到7.5万株/hm2,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增加17.17%,产量下降17.58%。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显著影响玉米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和产量,当密度为6.0万株/hm2、施氮量为375kg/hm2能够有效控制全生育时期茎折率,且玉米产量达到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盆地夏玉米适宜种密度为6.0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75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天泰33、天泰5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6.00×104、6.75×104、7.50×104、8.25×104、9.00×104、9.75×104株/hm26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超过某一密植条件,产量逐渐降低。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在吐丝期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逐渐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天泰33和天泰5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左右,不超过9.00×104株/hm2;郑单958在密度7.50×104株/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7.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皖北地区夏玉米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收获时间,旨在为指导该地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皖北地区夏玉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不断增加,密度在75000株/hm2时达到最高,当增加到82500株/hm2后,产量开始下降.因此最佳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皖北地区夏玉米百粒重和产量随着收获时间推迟,逐渐增加,至9月30日后收获,趋于稳定,不再增加,且比9月20日前收获的增加幅度达到显著差异,适当晚收可明显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
玉米超高产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先正达408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玉米推荐适宜密度在8.25万~9.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为8.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5 333 kg/hm2;种植密度与百粒重呈高度负相关;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利辛县进行夏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在利辛县建议中单909的种植密度以6.00万-6.75万株/hm2为佳,高产水平以7.50万-8.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宿州市埇桥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是67 500~75 000株/hm2,60 000株/hm2以下产量显著降低,75 000株/hm2以上产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丘陵区直播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国豪油8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直播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着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播密度为36万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3 433.50 kg/hm2。当直播密度为24万株/hm2和36万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的最佳直播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宿州市維桥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是67 500~75 000株/hm2,60 000株/hm2以下产量显著降低,75 000株/hm2以上产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夏玉米品种衡单6272在冀中南夏玉米种植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耐密性,在行距均为0.6 m的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试验设玉米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9 419.81 kg/hm2)最高,种植密度为75 000 kg/hm2时产量(9 347.97 kg/hm2)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为0,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逐渐缩短,千粒重逐渐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不明显,但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在生产上衡单627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该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植株空秆率低,穗秃尖长度短,经济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龙单32玉米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植密度对龙单32玉米产量和主要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龙单32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产量在4.500万株/hm2时最高,达9518.7kg/hm2;在3.000~6.00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株高、穗位升高,双穗率明显下降,穗长趋短,穗粗变细,个体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耐密品种郑单958在蒙城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在玉米/芸豆间作模式下,芸豆种植密度从7.8万株/hm2到19.2万株/hm2变化过程中,芸豆产量呈抛物线变化,种植密度变化主要影响芸豆单株荚数和粒重,对单荚粒数影响较小.同时,种植密度对芸豆籽粒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籽粒外观品质变劣程度加剧,籽粒淀粉含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极显著增加.综合产量及品质指标分析,在此种植模式下,芸豆密度为12.5万株/hm2时可实现优质高产,是玉米间作芸豆的最佳密度配置.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品种北青340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北青340对不同密度产量及机收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和千粒重先略微增加后下降,穗粗和穗粒数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对北青340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长和穗粗的影响较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加后降低,密度为8.75万株/hm2时株高最高,为279.83 cm,密度为6.50万株/hm2时株高最低,为262.76 cm,两个处理之间相差17.07 cm。穗位高和第7~9节间长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破损率和落粒率呈上升趋势,密度为9.50万株/hm2时最高,分别是5.03%和1.97%,密度为6.50万株/hm2时最低,分别为3.98%和1.29%;杂质率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密度为8.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1 473.61 kg/hm2,密度为9.50万株/hm2时产量最低,为9 956.53 kg/hm2,两个处理产量相差1 517.08 kg/hm2。密度处理6.50万株/hm2、7.25万株/hm2、8.0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北青34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50万~8.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玉米J糯3号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3号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开花后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衰减迅速,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成熟期差异不大,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保绿性好;鲜穗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0 022.0 kg/hm2,商品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商品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J糯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玉米品种耐密性研究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玉米产量远远高于我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而加大群体数量来提高产量。逐步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也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目前大田生产上常用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衡单6272为试材,在种植密度6.00万~9.75万株/hm2范围内设计了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各品种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前推广的玉米品种耐密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48-551
为确定山西主推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并对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因品种不同,其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生育时期不同;郑单958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米群体产量最高,分别为13 657.83,12 998.50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与适宜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因此,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可为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