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皖西大别山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合作社种植的桑黄菌开展研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18S rDNA 基因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分析,依据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菌种鉴定为瓦宁木层孔菌(Sanghuangporus vaninii);对JS-1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测定了JS-1菌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温度在5~35 ℃区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pH在4~1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菌丝生长情况为指标筛选碳源和氮源,碳源为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浓密,认为葡萄糖为其生长最适碳源;以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培养基虽然生长速度略慢于蛋白胨和玉米粉,但菌落长势最为茂盛,且最早出现黄褐色软木状环纹,认为马铃薯浸汁为其生长最适氮源;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JS-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马铃薯100 g·L-1,pH为8,培养温度30 ℃;测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 ℃。  相似文献   

2.
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禾德氏霉菌[Drechslera graminea(Rabenh)Shoe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的适宜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适宜碳源是蔗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是甘氨酸和硝酸钠;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病原菌在常用培养基上均不产孢.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番茄早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nali)研究表明:PDA、PSA是其最适合培养基,pH2-12菌丝均能生长,pH6-8生长较快。该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为25-30℃;在5-35℃分生孢子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该菌对多种单糠、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甘露糖为最适碳源;酪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氨为最适氮源。该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经过特别处理,一般不产孢或很难产孢,紫外线照射促进产孢,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是在多年种植过程中,发现马铃薯早疫病会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因此防控早疫病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马铃薯早疫病病菌生长情况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条件下,马铃薯早疫病病菌生长情况不同。以PSA、PD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15~20℃温度区间内菌丝生长情况较好,菌丝生长最佳pH值为7~8,生长环境偏中性环境。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海金沙内生真菌JH001菌株菌丝生长和产红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糖为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40∶1、pH值为5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海金沙内生真菌JH001菌株菌丝的生长及产红色色素;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内生真菌JH001菌丝生长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感嘧菌酯菌株的培养基营养条件、pH以及温度的改变,了解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抗、感菌株之间的营养利用情况不同,敏感亲本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而抗性菌株在葡萄糖和牛肉膏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对pH值的要求也略有差别:抗、感菌株均在pH值为6、7时生长较迅速,抗性突变体在pH值为7时生长最快而亲本菌株在pH值为6时生长最快。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基本相似:在4~30℃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0~25℃生长最快。其中在4~25℃之间菌丝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0℃之间则随温度升高而减慢,在35℃几乎不生长,各温度下敏感亲本菌丝生长速度均比抗性突变体快。  相似文献   

7.
测定不同营养条件、温度和pH值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感异菌脲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菌株均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敏感菌株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突变体和抗性菌株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突变体在pH值为7时生长最快而敏感菌株在pH值为6时生长最快,在不同pH值条件下,敏感菌株都比突变体生长速度快。在4~35℃菌丝均能生长,以20~25℃生长最快。测定抗感菌株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和菌丝内的甘油、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发现,突变体比亲本菌株对渗透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有抗性菌株在含高于10g/LNaCl的PDA平板上菌落直径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含高于40g/LNaCl的平板上停止生长。含药培养液中敏感菌株菌丝内甘油合成大量增加和积累,突变体和抗性菌株菌丝内甘油含量增加较少或有所下降,菌丝内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马铃薯茎溃疡病新鲜病株上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茎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以明确碳氮营养、温度和pH值等培养条件对病原菌的菌落生长和菌丝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和蛋白胨,pH为6~7.在液体培养基上,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钾,pH为7,最佳振荡频率为80r/min.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为25℃.  相似文献   

9.
配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接种干巴菌菌种,研究不同配方碳源、氮源培养基对干巴菌母种、栽培种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巴菌母种培养基用松针水配制,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40%的松针,其菌丝生长速度均较快。干巴菌母种培养基菌丝最适合的主要碳源是马铃薯,菌丝生长速度最快(4.53mm/d),最适合的主要氮源是蛋白胨与酵母粉1:1的混合物,菌丝生长速度快(5.06mm/d)、菌丝长势强。干巴菌栽培种碳源以糯米最好,生长速度快(5.89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39d);栽培种氮源以麸皮最好,生长速度快(5.75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40d)。  相似文献   

10.
绿豆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菌丝生长范围在5~35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尖孢镰孢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 ℃,0 ℃以下不产生孢子。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范围在10~35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尖孢镰孢菌在pH为6.26时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立枯丝核菌在pH为5.35时生长最快。尖孢镰孢菌孢子在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多,立枯丝核菌在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尖孢镰孢菌的菌丝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立枯丝核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尖孢镰孢菌在以硝酸钙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在以谷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立枯丝核菌在以L-半胱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