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胜利 《中国茶叶》2010,32(8):36-36
应茶友之邀到云南看普洱茶样,常在茶农家行走,但见他们煮着一种大叶的老茶喝,我好奇也跟着喝,觉味甘纯生津,有微酸,茶农说是"老帕卡"。我是第一次听说这茶,在所看茶书中也没有这茶印象,当时也没在意。近来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鉴茶、泡茶一本通》中看到些许的有关"老帕卡"的介绍,觉得有必要同茶友聊聊有关"老帕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茶艺     
王绍梅  宋文明 《福建茶叶》2010,32(12):56-59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有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之分。冲泡普洱茶,要把握好器皿选择、投茶量、水温、润茶、浸润时间等要素,才能充分展现其品质特点。普洱茶的茶艺设计要充分表现普洱茶自然、古朴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凯亚 《福建茶叶》2000,(1):44-45
1郑板桥所撰茶联之多,之妙,以及在审美韵味方面之富有个性特色,恐怕在历代墨客骚人之中,也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呢。他的咏茶美联,尽是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所谓“三真”精神。三真者,即“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是也。所以他创作的茶联,一律重在表现自然,并在表现自然中表现自我情愫,即表现他的独特文化性格和独特艺术风格,从而鲜明地昭示出了他的咏茶之作上的独特的审美韵味。这里且择其在民间历久流传而不衰的几则,略述于下———2青年时代的郑板桥,苦于家境日困,不得不走出兴化古镇家中,来到…  相似文献   

4.
林治:回顾我在茶行业里的从业经历,我种茶,管茶,开茶馆,从事茶文化的推广,可以说从茶的田间地头一直做到茶馆里面。好茶馆要具备什么条件?我归纳为两大要素:好茶与茶艺。必须要有好茶的道理很简单,客人到茶馆里来,你不能让他怀着对茶沉甸甸的希望而来,却抱着满腔的失望而去,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好茶,客人有什么理由第二次进你的茶馆呢?另外一个是茶艺,我对茶艺有自己的理解,首先它是艺术,不是表演,而且它不是茶艺艺术,而  相似文献   

5.
我在本刊1985年第二期上写的《苏东坡与茶》论述了有关他的茶诗、茶词和茶文三个方面。对于茶诗,我觉得写得太少了,意有未尽,特再写一续篇,以供茶人们研究、欣赏。东坡写有茶诗近八十篇(包括詠茶之诗和有茶之诗),内容大体可分为:名茶、名泉、议论、立传、怀念陆羽、自比卢仝、煎茶、饮茶、茶叶生产、茶具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凯亚 《福建茶叶》2002,(3):33-33
茶,堪以称之是老人的天然伴侣,呵护寿星的最佳伴侣呐。———此乃茶的美德之一也。我国古代有一则格言说得很好,叫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确然,我觉得茶就跟天地的大德精神一样,从来也是不言其自身之美的。但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则总是一直铭记着它的美德,并且记载在历代史册上,流传千载而不衰呢。———譬如唐代史册上就有这样的一则记载:当年有一位名叫进一的僧侣寿星,他在过上一百二十岁的时候,依然耳聪目明,行止爽健,谈吐自若,睿智不凡。其时懿宗皇帝特此召见了他,说道:“请问寿星大和尚,你是服用何药而致此耶?”答说…  相似文献   

7.
茶圣陆羽隐居过的顾诸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北四十五里。据史书记载,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漫游东南,结庐顾诸,观茶色紫而形似笋茶。也许是有好茶就有好水的缘故,顾诸山上的金沙泉与紫笋茶相媲美,名闻遐迩,源远流长。我有一位朋友,就住在顾诸山附件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欢迎你来作客,请你到陆羽茶庄品尝金沙泉水冲泡的紫笋香茶,那才叫地地道道的贡泉、贡茶呢!”我从大丰经无锡、环太湖、过长兴,于当日下午傍晚时抵达这位朋友家。晚间,他为我接风洗尘……翌晨,细雨霏霏,春意融融,远处起伏的山峦影影绰绰,近处摇曳的翠叶墨绿欲…  相似文献   

8.
<正>我爱茶,但喝的茶都舍近求远了,直到家住六安的好友B君送来几盒六安茶时,我才发现六安茶的好。爱茶也爱介绍茶的书籍。陆羽的《茶经》三卷被我翻烂不说,就是明代高(?)的《饮馔服食笺》不少章节我也能背。品过六安茶,我才知道《红楼梦》中贾母"不吃六安茶"的原因。B君告诉我,六安茶炒制时须十分专注,稍有不慎,过火则苦。贾母当时可能饮过没有炒制好的六安茶,以致让六安茶蒙上百年奇冤。想想看,高濂早在《饮馔服食笺》中,就已经说得非常明  相似文献   

9.
作家茶趣     
武清爽 《茶叶通讯》2005,32(2):47-47
茶能助文思,更能显示出作家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都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此茶馆的一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正巧妙地揉…  相似文献   

10.
<正>曹聚仁先生喜欢喝茶。他时常因茶怀古,因茶交友,因茶思乡。曹著《鲁迅评传》中说:"鲁迅爱喝清茶,他所爱的不是带花的香片,而是青涩的龙井茶。笔者曾对他说:我和你是茶的知己,而不是西湖的知己。我喜欢喝龙井茶,尤其是喜欢西湖,你呢,对于西湖,并没有多大好感。"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是旧文人的生活方式。鲁迅喜喝清茶,曾在《三闲集·革命咖啡店》中调侃说:"我是不喝咖啡的,总觉得这是洋大人所喝的东西(但这也许是我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由于嗜茶,这些年结交了很多茶类朋友。但对有些茶类是只知其名。尤其是"白茶"之类,之前我根本就不知其"身世",也难睹其芳颜,遂无深交。今年春节聚会,茶友向我推荐"白茶",我很不以为然。回家见到美国亲友寄来的拜年信件,知我好茶,信中说美国竞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而宋代是巅峰期。提起苏东坡,除了他是宋朝的伟大诗人外更多提及的还有他与茶留下的不解渊源。他与茶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喜爱,更多的是痴迷。茶不自觉地渗透到他的诗句中,为后人留下一笔笔茶文化遗产。本文就透过苏东坡领会宋代人对于茶和人生的思考,分别通过苏东坡与茶的缘起、相互影响以及苏东坡写茶的韵味来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从鹿苑茶生产发展谈黄茶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进华 《茶叶通讯》2011,38(3):45-47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主要出产于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以其金黄色泽和醇厚滋味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黄茶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黄茶产量虽然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但其中有很多茶以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儒释道哲学思想之精髓,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茶服,是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外化表现形式,既折射茶文化蕴藏的精神文化底蕴,又将完美地呈现出儒家之中和之美,道家之自然之美与佛学、禅意的雅韵赋予茶服使之形成独特的韵味。本文以茶服作为研究对象,概述茶服界定与发展以及茶文化内涵,进而重点在于分析茶服设计中历史文化内涵,最后分析茶服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指导当代茶服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李祥 《中国茶叶》2010,32(6):44-44
在读去年的《茶叶世界》杂志时,无意中读到毛中祥老先生介绍自己收藏老茶的文章。从此,这位古稀老人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并成了说茶论道的茶友。  相似文献   

16.
闲话客家茶     
<正>客家人常说:有山总有客,有客必有茶。茶,作为山野的灵性植物,一直就与客家人一起以山为家,繁衍生息。而长年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也总是与自然地与茶相邻,和谐共处,日常生活中自然少不了种茶、做茶、食茶,人谓之客家茶。久而来之,自然就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茶文化。客家人也说,有客家人的地方总有悦耳的歌声,有歌声的地方就有飘香的茶。客家人之所以爱茶,也许是他们世代聚居深山,山高林密,阳光雨露,云缠雾绕,  相似文献   

17.
品茶论道     
工作之余,进三、五好友,择静之所,冲艺品饮,好茶一杯使人次后齿颊留香、回讨幽远、心旷神信、情趣无穷。茶是高尚饮料、文化饮料、健康饮料。正如英国作家韩素英所说:“茶是礼貌和纯洁的化身”,日本荣西禅师在《吃菜养生记》中说:“茶是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茶的非凡之处在于茶中有“道”。什么叫茶道呢?日本人认为茶道是饮茶与一种独特的美意褒和道德观念相结合。日本茶道精神提倡“和、敬、清、寂”四字,称为四规,包含了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和要求,提出了人们的身心修养和道德修养。我国著…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17,(2)
<正>我爱茶,但喝的茶都舍近求远了,直到家住六安的好友B君给我送来几盒六安茶时,我才发现六安茶的好。爱茶也爱介绍茶的书籍,陆羽的三卷《茶经》被我翻烂不说,就是明代高濓的《饮馔服食笺》,不少章节我也能背。等品过六安茶,我才知道《红楼梦》中贾母"我不吃六安茶"的原因。B君告诉我,六安茶炒制时须十分专注,稍有不慎,过火则苦。贾母当时可能饮过没有炒制好的六安茶,以致让六安茶蒙上百年奇冤。想想看,高濓早在《饮馔服食笺》中,就已  相似文献   

19.
茶叶历来为闽江上游山区的传统产品,武夷茶是茶中之精品.武夷茶生产可远溯唐代,至明代,茶叶生产虽有所停滞,但"(武夷)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1].降至清代,茶叶商品生产有较大发展,鸦片战争后走向鼎盛. 一、福建茶叶生产的兴衰沿革 福建茶叶大规模种植开始于唐代.肃、代年间,陆羽著《茶经》记: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福建有武夷茶(建州茶)与福州茶,福州茶主要是方山露牙和正黄茶两种,《三山志》记方山茶:"唐宪宗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麟德殿说法,赐之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之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盖建茶未盛前也"[2].《膳夫经手钞》记正黄茶:"福州正黄茶,不知在彼味峭."直至唐末,建茶才开始出名,所谓"自建茶出,天下所产皆不复可数"[3].五代期间,建州茶生产更加兴盛,南唐统治建州时,还大规模组织人民种茶采茶于北苑,并制造团茶,用特制的龙凤模压印,谓之"龙凤腊面茶",简称"龙凤茶",为贡茶.作为建州茶中突起的名品——武夷岩茶也已普遍种植.福建茶叶除了茶品有名外,其产量也颇为可观.唐代时,福建茶叶产量已居全国第五位[4],为全国重要产茶区.  相似文献   

20.
岳阳产茶历史久远,茶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湖南茶叶重要产区,又是中国黄茶代表性产地,尤以君山银针、北港毛尖为最。 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娥皇、女英寻夫赶至君山,听说舜帝驾崩,抚竹痛哭,泪洒成斑,并将随身带来的茶籽播于君山,以寄哀思,感谢百姓。这棵茶籽此后经悉心培育,在君山白鹤寺长出了三兜健壮的茶苗,成为君山茶母本,这是黄茶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