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具有不同环境意识的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中山陵景区内旅游者的环境意识与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总体来说目前游客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环保行为发生率较少。在环境意识的各层次也表现出各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并重点从社会学角度去分析游客环保意识和实际环保行为的不一致以及环保行为在空间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的总量和结构对比分析入手,找出新疆农村居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兼业性非农收入比例太低,进而分析制约其农民兼业增收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以兼业方式促进新疆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兼业水平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艳  陈利根  马贤磊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85-188,191
分析了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和规律,并利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2005年江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兼业水平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兼业水平的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呈下降趋势;兼业水平高的农户往往投入较多的雇工或使用机械,兼业水平低的农户则倾向租入土地;一定水平的兼业化有助于农户优化家庭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兼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会降低土地利用效率,而兼业化对土地资源的长期生产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信息意识决定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采纳行为。文章通过对江苏省仪征市11个乡镇的实地调查结果,将农民信息意识划分为信息认知、信息情感、信息行为倾向三个发展阶段,总结概括出弱信息意识被动型、弱信息意识主导型以及强信息意识主导型三种农民信息意识对农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从农民信息意识出发引导农民行为改变的模式:科技培训模式、行为诱导模式、专业化服务模式以及市场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户兼业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兼业化的程度不同。在我国人地矛盾比较尖锐和农村社会保障还很不健全的约束下,农民可得工、农两业发展之利来增加收入,也促进了农民个体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小农经济效率的提高。但同时其反作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必要的规范措施和积极的引导政策,更好的发挥其长处,促进农户兼业的良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农户兼业现象随之出现并逐渐深化,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下去。因此,农户兼业这一普遍的经济形态必定对农村的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以兼业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为切入点,在农户的微观层面上,理论分析了兼业所引发的配置效应、兼业效应以及投资效应,并用实证方法对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流转的配置效应和农业劳动力减少的兼业效应大体上得到验证,但是兼业所增加的收入并未能提高兼业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即投资效应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兼业收入也没有用于建房。最后,预期了兼业收入的可能投向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小河村为例,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以实地考查的方式分析农村家庭兼业化,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家庭兼业化对推广科学技术起到诱致性的作用;2.农户兼业化已然成为农村家庭提高收入的拐杖;3.由于农户兼业化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种植;4.阻碍了农业的产业化趋势。根据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改善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主体联合共促农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合理转移等。  相似文献   

8.
从农户兼业化的角度出发,以江苏省的"联办共保"模式为例,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户、政府以及保险公司的利益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兼业化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兼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将会降低,在兼业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要实现有效合作,必须依靠政府的激励。  相似文献   

9.
选择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吕梁市临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当地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村民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以此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来培养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行为,实现临县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临县农民环保知识知晓并不多,对环境知识名词了解少,但环保实践知识较为充实。(2)临县农民支持禁止焚烧秸秆,但是对其造成污染的原因并没有认识,但临县农民明白环境责任在于每个人。(3)临县农民大多数人环境参与水平和参与意愿较好,并且大多数人愿意阻止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4)临县农民认识到当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本地生活环境和污染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支持政府和村委会继续整治环境。(5)临县农民认为政府部门、环卫工人和环保部门都有必要加强工作力度,说明临县农民对本县环境状况较为不满。  相似文献   

10.
按第一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本研究将兼业农户划分为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从承包地承载的生产、保障、财产和心理功能的角度,构建家庭收益策略函数对兼业农户承包权退出行为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Ⅱ兼农户和非农户退地的风险较小;农户的承包权退出不仅是农户的心理问题、退出与持有承包权预期收益的权衡问题,还是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兼业农户理性经济人假设,分析了兼业农户产生的原因: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促使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制度环境、促使农户保留土地的二元体制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兼业农户理性经济人行为下的微观目标与宏观目标的矛盾,提出了协调矛盾的相应对策:健全农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2.
胡帮勇  江世银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85-188,195
采用分层抽样技术,选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30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民族地区农户的兼业现状,结果发现:农户兼业呈现兼业程度低、兼业人员年龄和性别结构分明、农民收入与兼业程度高度相关、兼业农户离土不离乡等特征;农户兼业受家庭特征、与县城距离、兼业意愿与技能、地方经济、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等因素影响;农户兼业主要存在兼业人员文化层次低、兼业技术含量低及兼业服务体系欠缺等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从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完善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来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农户兼业。  相似文献   

13.
以Logistic模型作为分析方法,以肥西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非农业收入所占其家庭收入的比重,对处于不同兼业程度下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兼业程度差异的农户在做出流转决定的过程中,农户的年龄、兼业用工量比重和养老保险等3个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对于纯农户来说,对相关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决定他们是否希望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而是否参加过技能培训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Ⅰ兼、Ⅱ兼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但对于Ⅱ兼农户,其土地流转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务农经商经历的影响。通过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可以使政府在制定土地流转政策时有的放矢,更加有序地引导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部小城镇城郊农户兼业现象相当普遍,为了探明其兼营状况,基于对小城镇城郊农户的典型抽样调查,分析了其兼业现状及特点,揭示了农户兼业的原因,指出了存在的消极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户兼业经营行为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农户,兼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农业经营活动和非农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一、山东省农户兼业经营与收入的基本现状2002年冬季,课题组组织40多名大学生,在全省40多个县区的40多个村庄,调查了400多家农户兼业经营与收入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其结果基本反映出了全省农户兼业经营与收入的基本情况。调查的农户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种植业户,是指粮棉种植户,在375户中有40户,约占10.7%,年户均纯收入约3350元。二类是兼一农户,是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兼业化行为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进行测算,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分别为0. 92、1. 33、1. 23、0. 74 hm~2,其中纯农户和非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兼型和兼农型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土地流转经历、电商平台、加入合作社和地形因素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促进作用;离当归交易市场的距离和在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制约作用。农户现有种植规模与适度规模存在一定差距,提出应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郊区或城区从事非农兼业活动越来越普遍。根据兼业程度的不同,将传统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和非农户,对江苏省内3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市县进行调研,研究农户兼业是否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以及此现象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在江苏省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兼业水平越高;江苏省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农户兼业的选择对于其在土地上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肥料投入、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户兼业结构的优化、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积极导向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户兼业化发展,务农劳动力流失效应日趋严重,农机社会化服务急需加强。但我国户均承包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以及土地肥瘦搭配的细碎化问题又阻滞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其间矛盾亟待解决。基于理性小农理论,利用江西省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化与土地细碎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农户兼业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大多数农户的选择,82.41%的农户在其农业生产任一环节使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在收割和整地两大生产环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比例分别为84.01%和59.53%。矫正内生性后,农户兼业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负向调节农户兼业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的积极影响。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满意度、户主年龄、受教育情况、健康状况、家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提出应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协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9.
胡帮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34-21436
基于四川仪陇县的调研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经营与农户家庭特征、距离县城远近、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否拥有技能、兼业意愿等相关。在深入分析农户兼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户兼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对江村已有研究的二次分析基础上,结合江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70多年来江村土地利用和经济结构情况进行分段梳理。研究发现,乡村工业化淡化了农民的土地情结,加强了农民理性和工具性地利用土地功能,是推动农民土地意识现代化的重要外部力量。然而,在农民土地意识的现代化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诸如乡村工业缺乏科学技术和人力管理、农民轻视土地又不舍土地经济价值、农村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针对性地提出要从务实推进乡村工业发展、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以及加快完善国家的工、农业保障政策等3个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