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要将"四史"教育开设为一门必修课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以教学研究来促进"四史"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与价值内涵。在当前的大学生管理体系中,存在管理理念、文化、体制机制、队伍等滞后诱发的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缺失的问题,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精准帮扶与体验为方式、以大学生自我管理为切入,探寻"立德树人"在大学生管理事务中的铸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历史课程和"立德树人"的契合性非常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历史人物可以为学生带来正面影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同历史教学课堂深度融合。本文详细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提出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深入开发蔬菜栽培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大国意识、民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润物细无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邓艳萍  王凯  黄鑫  陈红  孙冰清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68-269,272
涉农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研究涉农高校立德树人协同推进路径对涉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从涉农高校"树什么人""立什么德""立德"与"树人"辩证关系3个方面探讨涉农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从构建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立德树人的协同培养基地、培养立德树人的全员师资队伍、营造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氛围4个方面提出涉农高校立德树人协同推进路径,以期为涉农高校立德树人一体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奉献精神、科研精神、大国情怀、团队合作意识等根植到学生心中,让农科专业大学生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校园文化生活、班团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舆论和专业文化特色五个方面进行熏陶浸染,提出了高职院校"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的教育效应,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重 要教育目标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本文以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花卉学》教学为例,重点就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及如何将思 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知识教学内容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探讨。以此探索新形势下园艺专业课程思 政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农业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蔬菜栽培”课程为例,通过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将培植家国情怀、坚定专业自信、提升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并提出组建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和长期浸润等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不仅是人们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与评判标准,同时还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校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推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其实现"立德树人"的途径做出了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安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其考核体系进行探讨,并对其详细考核方式进行系统化的探究,以期完善考核体系,促进"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作为高职学生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艺术形式的具体体现。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人员,培养学生不能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本文以"立德树人"为研究视角,详细介绍"立德树人"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培养高职学生艺术审美与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培养高职学生艺术审美与职业能力的对策,对促进立德树人这个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活动中,结合合适的知识点和教学情境,切入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扎根意识教育、和谐相处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洁身自爱教育、抗挫折教育、修身教育等立德树人教育,在学生心灵深处种下了德的种子,使学生的人生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学生间的和谐度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是衡量高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当前农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立德”与“树人”衔接不到位,立德树人的隐性教育建设不够完备、“三全育人”体系具体落实效果有待考量等。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农业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站在“三农”发展的前沿阵地,坚持一条红色精神主线、一体化推进专业学科融合、一以贯之创新创业实践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通过用红色精神文化蕴立德树人之“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立德树人之“魂”,用培养造就强农兴农拔尖创新人才升立德树人之“温”三个方面,构建东北农业大学“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育人模式。文章阐述了东北农业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及培植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可借鉴的做法,为造就强农兴农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农大智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应该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深入分析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校共青团活动的指导意义,指出共青团各类活动的开展应体现思想引领、深挖文化内涵和培养专业情怀,最后以核心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塑造、传统文化传承为抓手,着力推进高校共青团活动创新性开展,以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思想、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专业情怀。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德育,多次阐释中都提到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作用。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部2017年修订了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育关乎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所以进行物理教育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阐释了物理教育中教师们要做到以文育人、以德育人、以行育人三重实践路径。“立德树人”的提出,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对我国物理教育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指示精神和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指导精神,积极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通过充分挖掘和提炼土力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案例、小组讨论、人文故事以及思维实验等教学方法,使思政元素柔性介入课堂,同时优化土力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与评价,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向,落实这一任务需要通过学科教学等途径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在立德树人指导方针的指导下,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而更好的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立德树人"为视角,在分析高校体育与健康教材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就其实施策略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方媛 《河南农业》2015,(2):35-36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立德树人的视野下,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一些建议,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