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提取溶剂提取大蒜、辣椒粉、柑桔皮、臭椿树皮的植物精油,研究其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辣椒粉、大蒜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成虫均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柑桔皮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作用较弱;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当代种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桔皮精油>大蒜精油>臭椿树皮精油>辣椒粉精油;4种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无明显的熏蒸作用,而对赤拟谷盗幼虫均有显著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安全、绿色、生态的原料仓储养护方法,依据植物芳香气味能驱赶害虫的特性开展比较试验,采用3种烟叶仓库优势绿化植物,通过实验室内对比3种绿化植物叶片对烟草甲成虫的反应和库外3种绿化植物悬挂烟草甲虫诱捕板效果,分析3种绿化植物对烟草甲成虫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樟树、夹竹桃、天竺桂对烟草甲成虫均有驱避作用,樟树、夹竹桃对烟草甲成虫的驱避效果稍差,天竺桂对烟草甲成虫的驱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 < 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 < 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寄主挥发物对花椒窄吉丁的引诱或驱避作用,为研制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花椒健康植株和受花椒窄吉丁危害植株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健康花椒叶片中主要含β-石竹烯(13.27%)、反式β-罗勒烯(16.82%)和α-罗勒烯(16.42%),嫩枝中主要含β-石竹烯(25.98%)、乙酸香叶酯(15.89%)和荜澄茄油烯(17.27%),韧皮部主要含(1R)-(+)-α-蒎烯(25.91%)和β-石竹烯(47.98%)。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的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均升高,β-石竹烯和乙酸香叶酯相对含量均降低;韧皮部有新的挥发物α-水芹烯等生成。11种挥发物均能引起花椒窄吉丁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多数挥发物在100μg/μL时引起成虫的EAG反应最强,但β-蒎烯在10μg/μL时引起两性成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R)-(+)-柠檬烯、月桂烯在10μg/μL时引起雌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在100μg/μL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1种挥发物中乙酸香叶酯、桉叶油醇、葎草烯引起花椒窄吉丁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除α-水芹烯,两性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1R)-(+)-α-蒎烯在1μg/μL时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蒎烯在0.1μg/μL时对雄虫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石竹烯在10μg/μL时对雌虫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0.1μg/μL的水芹烯、10和100μg/μL月桂烯、0.1和1μg/μL(1R)-(+)-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在100μg/μL时却表现出驱避作用。【结论】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其中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β-石竹烯、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并有新物质α-水芹烯等生成。0.1μg/μLα-水芹烯、10~100μg/μL月桂烯、0.1~1μg/μL(1R)-(+)-柠檬烯、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1~100μg/μL(1R)-(+)-α-蒎烯、0.1μg/μLβ-蒎烯、10μg/μLβ-石竹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为研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补充营养寄主中对松墨天牛成虫有定向作用的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健康植株的挥发物成分。通过分析,筛选出(1R)-(+)-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萜品油烯、异己烯、月桂烯和(+)-α-长叶蒎烯和石竹烯等7种主要物质。测试雌雄成虫对7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EAG反应,结果表明,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对(1R)-(+)-α蒎烯的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GC-MS系统,分析了红刺玫花、叶的自然挥发性物质组成。鉴定出叶片挥发物成分10种,主要成分乙酸顺式-3-己烯酯(41.84%)、1R-α-蒎烯(27.11%)、罗勒烯(6.21%),占挥发物总质量分数的75.16%;花瓣挥发物成分25种,主要成分D-香茅醇(41.9%)、苯乙醇(15.62%)、1R-α-蒎烯(13.4%),占挥发物总质量分数的70.92%。利用β-蒎烯、罗勒烯、D-香茅醇、3-蒈烯4种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发现4种挥发物质对供试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罗勒烯与D-香茅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12.5 mg·L~(-1);β-蒎烯与D-香茅醇对枯草芽孢杆菌、D-香茅醇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次之,MIC均为50 mg·L~(-1)。β-蒎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弱,MIC为800 mg·L~(-1)。  相似文献   

7.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常用调味品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um.)和孜然(Cuminum cyminum L.)的精油,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精油对储粮害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成虫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当精油浓度为5.0 mg/m L时,花椒和孜然精油对米象成虫72 h平均驱避率分别为64.0%和75.7%,120 h平均驱避率分别为51.8%、63.2%,其驱避等级均在Ⅲ级以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两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花椒精油中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达到98.887%,相对含量最高的为芳樟醇L(26.071%),其次为萜烯醇(14.830%)、α-萜品醇(12.754%)和乙酸芳樟酯(9.531%);从孜然精油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含量达到97.999,相对含量最高的为茴香甲醛(44.057%),其次为茴香脑(38.691%)、草蒿脑(7.960%)和γ-萜品烯(2.799%)。上述结果说明两种植物精油对米象成虫的驱避活性显著,具备开发成新型绿色驱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锦橙品种精油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为其香味研究和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碚447锦橙、开县锦橙、蓬安100号锦橙和铜水72-1锦橙果皮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检测,并利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RI)及相关文献对精油成分进行鉴定分析,采用内标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从北碚447锦橙、开县锦橙、蓬安100号锦橙和铜水72-1锦橙果皮分别检测出38、29、21和15种精油成分,均以烯烃类化合物居多;以蓬安100号锦橙果皮精油的成分总含量最高(4865.85μg/gFW),开县锦橙的最低(4339.02μg/gFW).4个锦橙品种共有精油成分13种,含量较高的有D-柠檬烯、β-月桂烯、β-芳樟醇、α-蒎烯和桧烯;北碚447锦橙果皮精油特有成分最多,包括正癸醛、1-辛醇、香茅醛等10种,开县锦橙果皮精油特有成分为α-香柠檬烯,蓬安100号锦橙果皮精油特有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结论]不同锦橙品种精油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品种鉴定的重要特征,同时为柑橘果皮精油香气成分的工艺研究和皮渣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印度谷螟幼虫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低温(-10、-5、0和5℃)、化学药剂(甲酸乙酯、乙醇)和生物源药剂(生姜精油、薰衣草精油、大蒜精油、花椒精油)等分别处理印度谷螟幼虫,低温处理后统计幼虫死亡率,其余处理统计幼虫羽化率,采用SPSS软件的Duncan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数据.[结果]20 d内-10 ~0℃幼虫死亡率超过80;,5℃条件幼虫死亡率在50;左右;0℃及其以下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之间差异不显著;乙醇处理后其羽化率始终低于30;;甲酸乙酯处理羽化率在15;左右,两实验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花椒精油和大蒜精油处理组羽化率维持在20;,生姜精油实验组羽化率50;,熏衣草油组羽化率60;,对照组达到80;,花椒精油、大蒜精油、生姜精油幼虫羽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印度谷螟幼虫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性,在0℃及以下的低温对幼虫具有显著的致死作用;化学药剂处理(甲酸乙酯和乙醇)和生物源药剂处理(大蒜精油或者花椒精油)对幼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对寄主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挥发物行为反应。  方法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下野苹果枝条与枝干挥发物,测定苹果小吉丁虫对寄主挥发物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结果  共获得9类4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脂类、醛类、烷烃类、烯烃类、酮类、萜类、醚类及其他类。与健康枝条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枝条中二十烷、十五烷相对含量增加,丁烯醇、2-甲基丙烯醛、十七烷、二十一烷、环庚三烯、环己酮、α-蒎烯、甘菊蓝等8种挥发物相对含量有所降低,增加的有化合物种类为顺-3-己烯醇、己醛、癸醛、壬醛、(+)-柠檬烯等14种;受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危害的枝条,十五烷、十七烷、3,7-二甲基癸烷,二十烷、α-蒎烯相对含量增加,二十一烷、环己酮、环庚三烯、甘菊蓝相对含量减少,增加的化合物种类为顺-3-己烯醇、丁酸丁酯、己醛、(+)-α-蒎烯、(+)-柠檬烯等12种。与健康枝干释放挥发物相比,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枝干,顺-3-己烯醇、α-蒎烯、(?)-α-蒎烯、莰烯相对含量增加,己醛、环庚三烯、β-蒎烯、甘菊蓝相对含量有所降低,增加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3-辛烯-2-醇、丁酸丁酯、癸醛、十五烷、(+)-香橙烯等17种;受苹果腐烂病菌危害枝干中,己醛相对含量增加,顺-3-己烯醇、丙烯醛、环己酮、α-蒎烯、(?)-α-蒎烯、β-蒎烯、甘菊蓝相对含量降低,增加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苯甲醛、十五烷、双戊烯等11种化合物。能引起苹果小吉丁虫雌雄成虫触角产生较强触角电位反应物质包括(?)-α-蒎烯、壬醛、(+)-α-蒎烯、苯甲醛、癸醛、丙烯酸丁酯,行为测定中具有趋向反应的物质有(?)-α-蒎烯、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癸醛、壬醛。  结论  综合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α-蒎烯、壬醛、癸醛对苹果小吉丁虫成虫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图1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