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土壤碱解氮快速测定及对还原剂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土壤碱解氮快速测定的可行性及不同还原剂对碱解氮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液浓度和碱解扩散温度,均可缩短碱扩散时间。当氢氮化钠浓度为1.8mol/L,扩散温度为40℃与70℃时,所需扩散时间分别为24h与4.8h,当氢氧化钠浓度为4mol/L时,60℃需扩散5.2h,70℃,只需要3.2h,当用0.2g德氏合金作还原剂时,1mol/LNaOH碱解扩散温度为30℃,40℃与50℃时的扩散时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利用全自动定氮仪碱解蒸馏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含量的方法,探讨并优化主要影响因素,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通过测试不同土壤样品,与碱解扩散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自动定氮仪碱解蒸馏法进行测试是可行的。建议称样量在3~5 g,蒸馏功率为50%~70%,NaOH浓度为6 mol·L-1。标准土壤样品测试值均在范围之内,日内重复性、日间重复性均较好,精密度试验表明,测试值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3%~109.7%。该方法与现行林业行业标准——碱解扩散法相比,测定结果间无显著差异,而整套测试时间可由24 h缩短至7 min以内,极大地缩短了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6.
7.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野外快速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方法,采集土壤光谱信号,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的定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LS方法建模时,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定标模型的精度较高。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归一化、基线校正、卷积平滑和小波变换5种方法对光谱信号进行预处理,当用小波变换法对光谱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PLS方法结合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土壤全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38 5,均方根误差为0.153 1,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54 9,均方根误差为0.184 2,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全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685 8x+0.198 0和y=0.621 4x+0.237 9;土壤碱解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66 5,均方根误差为0.007 7,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96 1,均方根误差为0.009 4,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碱解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749 8x+0.019 4和y=0.700 7x+0.023 3。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进行定量预测是可行的,且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光谱冗余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再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丘陵海拔变化和采矿活动对沿江丘陵区荻港镇土壤碱解氮含量的的影响。[方法]在对样区样点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比较随海拔高度变化和采矿活动的进行所带来的在不同样带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并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沿江丘陵区原生土壤碱解氮呈Ⅱ级水平,被开采和废弃的矿区却为Ⅴ级水平。[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率与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施用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烟土壤在施用5种有机肥后,加还原剂测定的土壤碱解氮(+H)含量变化有持续递增型、抛物线型和直线型三种类型,而不加还原剂测定的土壤碱解氮(-H)含量变化仅有峰值型和持续递减型两种类型;施用等量有机肥,土壤碱解氮(+H)含量大于土壤碱解氮(-H)含量;有机肥氮素最大释放率依次为饼肥>鸡粪>牛粪>稻草>猪粪,且出现在灰砂泥田壤土的频率较高;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依次为饼肥>鸡粪>牛粪>稻草>猪粪,施用饼肥至培育末期的土壤碱解氮增加量远高于其它有机肥,且碱解氮含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镉污染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Cd污染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0.6 mg/kg)使硝态氮含量增加,当Cd浓度为1.0~70 mg/kg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降低;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反而加强了Cd对硝态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不同土样种植作物(玉米)所表现的土壤生产力。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植被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土壤氮库储量显著提高。(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化肥+有机肥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裸地、无肥耕地和化肥耕地,而草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裸地、无肥耕地、化肥耕地和化肥+有机肥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在种植玉米后,玉米相对生物量最大的为化肥+有机肥耕地,其次为草地和化肥耕地,最低为无肥耕地。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耕层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丹玉16为试材,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79~2003年),设不施有机肥区(CK)、低量有机肥区(M1)和高量有机肥区(M2),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13.50、27.00 t/(hm2.a),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不同时期耕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播种前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这种规律在玉米施肥后以及抽穗期较为明显。多种化肥配合施用也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在作物播种前、施肥后、苗期、抽穗期都明显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在拔节期施用高量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含量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高于其他处理。该研究探明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影响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玉米合理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添加酚类物质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壤性草甸土和黄红壤土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和4-羟基苯甲酸,研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单宁酸后,2种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降低,且在培养的前28d,添加单宁酸浓度越高,黄壤性草甸土硝态氮含量降低越明显;添加单宁酸后,2种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增加,但单宁酸浓度越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幅度越小。添加4-羟基苯甲酸后,2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大幅度下降,但土壤铵态氮含量的降幅受4-羟基苯甲酸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墒补灌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小麦节水灌溉新技术。论文旨在探索测墒补灌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为该区节水、节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漫灌的方式设置测墒补灌和施氮两因素田间试验,补灌设置4个处理,于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补灌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W1)、60%(W2)、70%(W3)、80%(W4)。施氮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N0)、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和300 kg·hm-2(N300)。在此处理下研究了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各施氮处理下,补灌量的增加可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当补灌量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80%范围内时,冬小麦籽粒的增产效应差异不显著。各补灌处理下,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籽粒产量无显著性变化。本试验条件下当补灌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施氮量为240 kg·hm-2时冬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高,为8 104.6 kg·hm-2。(2)增加施氮量和补灌量均可显著增加麦田总耗水量,但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施氮的提高效果不显著。补灌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麦田总耗水量,但当补灌至土壤田间持水量60%(W2)、70%(W3)时较补灌至80%(W4)处理显著降低耗水量,说明有利于节约灌水而获得较高产量。(3)相同施氮处理下,补灌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当补灌量增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时,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为14.7 kg·hm-2·mm-1。相同补灌处理下,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40 kg·hm-2,否则将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4)相同施氮处理下,应控制补灌量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时冬小麦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最高,为60.1 kg·kg-1、22.4 kg·kg-1。相同补灌处理下,施氮量应控制在240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氮素干物质利用效率及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最高,为63.9 kg·kg-1、23.5 kg·kg-1。【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当施氮量为240 kg·hm-2、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补灌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时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干物质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均最高,为最优的节水、节氮、高产组合,推荐其作为该区域适宜水、氮用量。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水样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结果表明,校;隹曲线线性相关系数高,并且能在很大范围内呈现线性.运用该方法实测标样和水样,精密度和;住确度都能满足需求,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乳样保存条件对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常用的防腐剂(重铬酸钾、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以及室温、冷藏和冷冻等3种不同温度的保存条件对牛奶中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常规剂量和加倍剂量重铬酸钾乳样的尿素氮浓度与原乳样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行业标准量及加倍剂量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乳样中乳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原乳样(P<0.05);室温和冷藏温度条件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原乳样乳尿素氮浓度迅速降低,而冷冻保存条件下原乳样乳尿素氮浓度基本不变;添加重铬酸钾的乳样在室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乳尿素氮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乳样收集后若不能及时测定乳尿素氮浓度,建议添加重铬酸钾防腐剂,未添加重铬酸钾时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施肥对连作蔬菜地蔬菜产量、肥料效应以及土壤养分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笔者等人进行了连续四茬蔬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四茬蔬菜鲜样可食部分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芹菜的最佳施氮量为537.4kg/hm2,白菜的最佳施氮量为473.88kg/hm2。同时,与对照相比,用于每茬蔬菜生长所施用的肥料明显增加了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蔬菜种植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试验同时表明,经过了四茬蔬菜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未施肥对照区的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下降外,其余施肥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给连作蔬菜地的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