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兽医产科学旨在学生基本掌握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解决畜牧业生产上重要的繁殖问题,为从事未来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兽医产科学课程为例,从改变教学主体、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涉新农科专业课程应用型人才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涉新农科以及其他专业课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涉农人才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 的核心要素。《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主干课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适应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 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物栽培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把信 息技术和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的改革举措和改革后的课程安排。为提高新型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前沿性和应 用性的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农科类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论述了构建新课程体系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新农科建设的指导下,涉农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注重学科融合,突出行业特色,重点服务地方和产业。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农科的时代内涵及其赋予地方高校的任务,对地方高校开展新农科改革提出了实施路径,同时,重点以大连海洋大学的水产类专业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例,从专业集群化建设、专业思政融合教育、产教及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课程体系、高水平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育等6个方面,总结地方高校实现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农科建设是为促进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行动。新时代服务三农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建设是新 农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能兼备新型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对新农科背景下园艺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 进行了总结,并就园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从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尊重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 了探索,为提高园艺人才的培养质量,从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方面就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实 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适应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科建设对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教育理念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学科设置要向综合的交叉学科发展、课程体系要更加注重实践内容、教学手段要更加立足于生产一线、培养模式要更加突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导学关系需要在实践互动中升华。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为例,进一步探索了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对新挑战的改革策略: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优化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研究生课程新体系,革新研究生教学手段,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树立研究生导学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现状不能适应水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应建立适应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加快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产学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高焕  柳森  赖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59-260+26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应用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培养应用型水产养殖人才是保证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不断向高端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水产养殖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的客观要求,并就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农科发展要求的水产养殖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及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等5个方面阐述了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基于农科优势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新农科"建设提上日程,指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分析新农科为地方高等农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对水产养殖专业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从教师自我提升、人才培养、面向产业调整课程教学架构和融合协同育人战略4个维度探讨"新农科"背景下该门课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国家农林类人才的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完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食用菌栽培作为现代农林技术的重要课程之一,加强课程的改革优化,对适应新农科背景下的新三农人才队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食用菌栽培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未来发展规划进行探究,旨在推进食用菌栽培课程的革新建设,为培养更多的食用菌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本科高校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部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评价、部分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进行研究,以明确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评价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反馈机制,提升毕业要求达成度,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新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李思靓  赵君彦  薛宝颖  戴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86-187,207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河北农业大学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流课程,探索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以提高农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着力点,讨论了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和定位,分析了目前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推进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基础系列课程是面向全体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和部分非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相关专业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分析,构建了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包括"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以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以及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体系,有效的保障了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实践表明,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农科类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查,辅以比较研究,提出了把“人的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提议建立自下而上或共同参与的课程管理模式,使“课程管理”逐步过渡到“课程领导”。提出了农科课程体系科学构建的原则和优化的策略,探索了农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人才建设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新农科建设提出高职教育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要求,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化”课程模式、创建非正式课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5个方面对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农科硕士研究生传统的课程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适应农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推动农林院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培育和建设新农科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其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重点依托于"课程设置、课程遴选、修读学分要求"等建构设计其实践方案逻辑。为此,通过正确树立农林特色通识教育观念,重塑组织保障机制,强化校院两级的经费投入,夯实教学体系等路径,进一步推动农林院校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长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