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研究者研究报道了大米和米粉在不同储藏环境下的品质变化。受试大米和米粉分别在5℃,相对湿度65%环境下,以及30℃,相对湿度8%的环境下,储藏16周后对其物化品质进行研究。储藏前8周,受试大米和米粉的淀粉水束缚能力都有所提高;8周后,大米及米粉的淀粉水束缚能力又会逐渐下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米及米粉的膨胀率、可溶性淀粉旋光透射比、碘兰值、总直链淀粉含量及可溶性淀粉含量均会逐步下降,且储藏在高温高湿(30℃、相对湿度为85%)环境中的大米、米粉比储藏在低温低湿环境中其物化品质指标变化更为明显。采用X—射线测试,大米淀粉的结晶度在储藏第二周时没有变化,但在二周后两种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大米、米粉的淀粉结晶率都有明显下降;而大米及米粉的糊化温度、解链温度(熔融温度)、熔融热焓(含热量)都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糊化温度则下降。尤其是储藏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的大米和米粉,其品质指标变化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米和面粉的仓储适用技术与有害生物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大米、面粉的储藏特性和适用的储藏技术,列举了一些储藏研究成果和案例,提出了大米和面粉储藏中需要注意的有害生物防治问题和技术.文中提到的储藏技术主要包括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化学保藏和几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出大米和面粉储藏中有害生物有防治策略应为饱和治理,即以防止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基本要求,杀灭有害生物的技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下控制大米的储藏温度和水分,对储藏大米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试验研究。在研究期间对影响大米质量的感官指标、脂肪酸值等数据进行定期检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高水分大米经高温条件下储藏,当脂肪酸值达25mgKOH/100g时是大米安全储藏的界限;较低水分的大米常温或准低温下储藏,其安全期限以感官指标来判定。确定了不同含水量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储藏期限。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储藏条件下大米的糊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次试验选用的样品为丰优22型籼稻,选择含水量为13.5%、14.5%和15.5%三个不同梯度的试样,分别保存于15℃、20℃、25℃、30℃下模拟储藏两年,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出其相应的糊化主要特征值进行了相关性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含水量与大米粘度的回升值和糊化温度呈正相关,且储藏温度对大米糊化特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取常规储藏、低温储藏、双低储藏和充氮气调储藏4种方式,对粳米(爱邦东北米)进行储藏保管3个月,每月定期对样品各理化指标和蒸煮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α-淀粉酶对大米的储藏品质和食味品质有较大影响;粳米在储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内部相关物质被氧化造成的。试验中双低储藏、低温储藏和充氮气调储藏对延缓大米品质劣变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低温储藏和充氮气调储藏能更好地保持大米中的生物酶类活性和米饭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储藏过程中袋装或散装大米的间隙空气都由不同比例的O_2和CO_2组成。事实证明储藏气体中氧气浓度对大米品质变化有影响。大米储于空气和去除氧气的气体中(实验一);大米储于不同比例的O_2和CO_2的混合气体中(实验二)。大米在低氧储藏期间,其水溶性酸减少,还原糖增加很多,但氧气浓度对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同时也产生一些乙醇。从这些事实可以推测低氧储藏期间大米成份的分解途径不同于空气储藏期间的途径。大米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D.L TOYIOY'S理论来解释。乙醇的散失可能是大米储藏期间重量损失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米储藏保鲜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春阳  刘鹏  屠康 《粮食储藏》2009,38(3):22-26
在简要介绍大米储藏过程中品质下降机理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重点比较分析了大米的常用储藏方法(包括:常温储藏、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化学储藏)和保鲜包装新技术(如:60Co和电子加速器辐照保鲜、纳米保鲜膜保鲜技术、生物源保鲜剂保鲜技术、微波处理技术等),并结合大米储藏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大米储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小包装优质鲜米品质变化及保鲜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四川产优质籼稻经碾制、抛光后生产的水分为 13.7%、14 .8%和 15 .1%的鲜米 ,采用 0 .15mm聚乙烯塑胶袋常规包装和充CO2 两种方式 ,在 2 3℃± 2℃条件下储藏 6个月 ,其品质指标变化速度均很慢 ,没有明显差异 ,大米品质新鲜。开包后在同等条件下储藏 5 0天的大米品质仍然新鲜。根据本试验结果 ,提出了判定大米新鲜程度的品质指标 ,并证明了小包装抛光鲜米的水分可提高到≤ 15 .0 % ,保鲜期 6个月。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大米淀粉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为原料,研究淀粉凝胶糊化工艺中加水量、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对鲜湿米粉弹性的影响。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糊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鲜湿米粉弹性为考察指标的最佳淀粉糊化工艺参数为:粉坯加水量68%,糊化温度95℃,糊化时间12 min,在此条件下,鲜湿米粉的弹性可达0.816±0.005,与理论值相近,此模型可预测大米淀粉在不同糊化工艺条件下的弹性。  相似文献   

10.
南方地区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延长高水分大米储藏期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条件相近、不同批次的高水分大米进行试验研究,探索在南方气候条件下,高水分大米延长安全储藏期限、实现保质保鲜的有效措施。研究期间,我们通过对比试验,对采取不同保管技术措施储藏大米的粮温、品质等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单一的保管措施,利用延长粮堆成堆时间、粮堆布设通风道、负压通风、六面密闭熏蒸以及准低温储藏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保管高水分大米,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和控制粮温,减缓大米的品质劣变速度,有效实现保质保鲜,延长高水分大米的安全储藏期限。  相似文献   

11.
大米低温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鹏程  叶真洪  陈兰 《粮食储藏》2010,39(1):17-20,28
将2006年、2007年收获的稻谷分别加工成精白大米和标一大米,在15℃、17℃、20℃及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储藏1年。结果表明:试验大米在15℃、17℃、20℃的条件下,均可保质储藏1年,常温条件下的试验大米不能安全度夏;在15℃、17℃、20℃的温度条件下储藏,同种试验大米的品质变化差异较小,影响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大米的加工精度;大米除在15℃情况下不发生害虫生长繁殖外,17℃、20℃和常温均不能避免害虫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2.
高CO2气调储藏对大米食用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45号大米为试材,定量控制储藏环境中的O2和CO2浓度,研究10℃和30℃条件下,高浓度CO2储藏6个月对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及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10℃、O2浓度8%条件下,高浓度CO2可有效抑制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CO2浓度作用效果20%10%2%,其中20%CO2气调储藏大米的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与初始值相比仅增加了9.39%,显著低于对照(不充气处理);在高温30℃、O2浓度8%条件下,高浓度CO2调控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的效应不显著;在10℃、30℃温度储藏条件下,高CO2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大米的蒸煮品质,抑制大米的加热吸水率,增加米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CO2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中20%CO2处理在10℃条件下加热吸水率比对照下降了12.71%,米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4.56%。  相似文献   

13.
稻谷、大米过氧化物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84年6月至85年10月进行了稻谷、大米过氧化物酶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三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从中选用了一种适宜粮食系统应用的愈创木酚比色法。通过试验室内小型储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稻谷、大米过氧化物酶与储藏时间有着密切的负相关性,大米中过氧化物酶与脂肪酸值之间有着很好的负相关性;而稻谷中过氧化物酶与脂肪酸值、发芽率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温度条件下CO2浓度对大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影  杨建新 《粮食储藏》1997,26(1):3-14
试验选用当年新收获的稻谷加工成的水分为13.9%、14.7%和16.0%的大米,在23℃和33℃的恒温室中,将7种不同浓度的CO2经减压调湿后通入粮堆。定期取样,测定大米的脂肪酸、水溶酸、还原糖、非还原糖、粘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3.9%水分的大米在23℃下储藏,各种浓度CO2对大部分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CO2的保质作用不明显;14.7%水分的大米在23℃储藏,CO2对个别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有“中国粮食第一股”美誉的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共同承担的稻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一方面以我国的早籼米和碎米为原料,进行高蛋白米粉、大米浓缩蛋白和多孔淀粉的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以米糠为原料,对其中的营养和保健成分进行产品开发。通过3年的努力,攻克了大米蛋白、米糠蛋白、多孔淀粉、高蛋白米粉、米糠稳定化、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米糠营养系列保健食品等9种产品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并研究开发出了大米蛋白、米糠蛋白、高蛋白婴儿营养米粉配料、米糠营养素等9个高附加值的新产品。2004年1…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米在售后环境中,影响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温度、水分、气体成分改变和霉变,大米的品质劣变速度随着温度的增加,水分的升高,氧气浓度增加和霉菌数量的增加而加快。针对大米的这些储藏特性,设计出符合夏季高温高湿特点储藏大米的生态储粮桶。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影响的回归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探讨了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大米脂肪酸值增加了21%,说明臭氧处理对大米脂肪酸值有一定影响。臭氧处理与未经臭氧处理的大米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酸值变化趋势相似,在储藏初期60d内,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幅越明显,60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略高于同温度、同时期未经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都是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拟合结果表明大米脂肪酸值与温度、时间呈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米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民间早就有将大米加工成米粉等食品的习惯,但是因为米粉深加工未能实现高新化,所以将米粉加工成各种方便、安全、卫生的方便食品的比例极小.我国米粉产业要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必须认清传统米粉加工技术的薄弱点,找出目前方便米粉生产的技术瓶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米粉生产技术的原始性创新与自主性创新,否则中国的米粉产业很难保持原有的优势,也很难适应21世纪国内外米粉市场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不溶性直链淀粉与储藏大米质构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3种稻谷在37℃下储藏4个月后直链淀粉,不溶性直链淀粉,蒸煮最适加水量及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米储藏4个后,不溶性直链淀粉,蒸煮时最适加水量及米饭硬度均增加,而粘度降低,粘度/硬度比值下降。发现以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确定大米蒸煮的最适加水量优于以直链淀粉含量确定的最适加水量,储藏后水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与蒸煮后大米粘度降低值之间相关系数为r=-0.769^**,与硬度增加值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低温储藏是目前保持大米品质的最好方法,尤其是15℃低温能使含水量15.5%以下的大米长期安全储藏,不生虫、不生霉、品质好、费用低,但含水量16~17%粳米在15℃低温下,粉螨和霉菌仍能繁殖,容易发酸。如要进行更低温度储藏,费用则相应增高。为了解决较高水份粳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