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雏番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导致雏番鸭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并且经常和鸭疫里默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雏番鸭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1年4月厦门市某番鸭养殖场饲养的10000羽25日龄的雏番鸭,每天发病死亡(7~10)羽,病鸭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精神沉郁,眼、鼻分泌物增多,粪便呈灰白色,多数病鸭在发病后3天~5天死亡,有的病鸭最后变成僵鸭。2病理解剖剖检病死雏番鸭见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肝肿大,被膜增厚,有…  相似文献   

2.
1发病情况 2000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北郊某番鸭场饲养的一批2000只雏番鸭,于14日龄时开始发病,发病当天病鸭数近80只,病死17只,病死率21.3%;第2天病鸭数增至210只左右,病死鸭62只,病死率29.5%.同场饲养的一批1700只53日龄番鸭、一批27日龄的200多只肉鸡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3.
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三周病”,是雏番鸭的一种以肠炎、腹泻和喘气为临床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 (一)发病情况 某鸭场饲养的1500只3周龄番鸭,有200只鸭陆续出现精神萎靡、眼半闭、腹泻、喘气现象,病情严重小鸭已发生死亡,发病2天后,病鸭增加到450只,死亡70只。  相似文献   

4.
山西沁县某鸭场饲养的1500只3周龄番鸭,有200只鸭陆续出现精神萎靡,眼半闭,蝮泻,喘气现象,病情严重。小鸭已出现死亡,发病2天后,病鸭增加到450只,死亡70只。  相似文献   

5.
雏鸭喹乙醇中毒赖世根(福建永安市大湖镇科协,366015)福建省永安市某农户饲养两批雏番鸭,因误用喹乙醇,致使大量雏鸭中毒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及症状该农户先后购进两批雏番鸭饲养,第一批32只,第二批226只,两批间隔时间为1...  相似文献   

6.
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禽类和哺乳动物都能感染。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家禽,雏禽常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001年春,广西某鸭场的雏番鸭发生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病鸭呈现喘气,呼吸加快,伸脖张口呼吸,造成大批雏番鸭死亡的疾病。我们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曲霉菌感染。1发病情况该养鸭户饲养番鸭1000只,由于当时天气连绵阴雨,畜主用稻草作垫料保暖,室内饲养,饲养至6日龄发现少数雏鸭喘气,畜主怀疑为番鸭细小病毒感染,购买抗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蛋黄抗体和恩诺沙星等多种…  相似文献   

7.
对45例疑似维生素B2缺乏症的产蛋鸭(其中番鸭12只,樱桃谷鸭17只,金定鸭8只,绍兴鸭3只,野鸭5只)通过投喂维生素B2散剂及注射维生素B2针剂,予以治疗,除5例因需要剖检、2例不完全康复外,其余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有关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病史调查病番鸭中一部分喜食掉落在地上时间过久的饲料;而大部分病番鸭发病前则因飞翔能力强,常飞出圈舍外觅食,而少食舍内的全价料,大部分鸭发病前出现精神不振。2 临诊症状全部病鸭表现为体质衰弱,羽毛蓬乱且脏;均不能站立,趾爪并拢向内卷曲,似握掌状;皮肤干燥粗糙,一般以跗关节…  相似文献   

8.
番鸭“黑羽病”又称“番鸭流行性出血症”。据江山市畜牧兽医站门诊部统计,1998年共诊治患“黑羽病”番鸭6884羽,占临床番鸭疾病的16.6%。采用鸭“黑羽病”高免蛋黄注射防治,效果显著。1 流行病学 该病由病毒引起,各种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但番鸭最易感染。尤以40~70日龄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死亡率可达1%~10%。2 临床症状 小鸭期类似病毒性肝炎,喙足发绀,继而出现腹泻,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流涕、咳嗽、呼吸困难,死前呈角弓反张。3 病理剖检 死鸭胰腺出血明显,脾脏瘀血,有的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9.
一、 发病情况 本镇某番鸭养殖户,饲养雏番鸭450只,于鸭4天龄时采取雏番鸭“三周”病的预防措施,采用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蛋黄抗体500毫升,配合100毫升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于颈部皮下注射,1毫升/只。用药2小时后,部分雏鸭出现精神不振,卧地5小时后死亡达60多只。 二、 症状和病变 病雏站立不稳,低头,有的侧卧,有的腹部朝天,目光呆滞,拉稀,肛门突出,周边羽毛沾湿,用手轻压雏鸭腹部即有水样并带气泡的稀粪射出。剖检10只雏鸭,大部分胃肠壁变薄,充满食物、水和气体,肝边缘红染,肝表面有少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三、 诊断 按…  相似文献   

10.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鸭"白点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鸭“白点病”病原为鸭疱疹病毒Ⅲ型。番鸭最易感,其他品种鸭均有发生。番鸭发病又以雏番鸭较多,具有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常并发大肠杆菌病、鸭疫里默氏菌病等,使死亡率高达70%~90%。我部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物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死亡率下降至10%~20%,治愈率提高至70%~80%。  相似文献   

11.
番鸭受自身新陈代谢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对锰元素的需要量比普通家鸭要多一些,具有对锰元素需要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尚少见番鸭专用饲料,养殖番鸭普遍使用肉鸭系列饲料,故在番鸭的育雏后期至育成前期最容易由于锰缺乏而导致发生脱腱症。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龄前后出现,公番鸭的发病明显多于母番鸭,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要高出2~3倍。病鸭鸭蹼向内弯曲,双腿内转较多,呈“内八字”半蹲伏姿态,不能站立,只能用胫趾关节支撑站立或行走。两腿同时患病的番鸭常伏卧在地,当受到惊吓时则以跗关节着地展翅前行。剖检病鸭见胫趾关节…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山西沁县某鸭场饲养的1500只3周龄番鸭,有200只鸭陆续出现精神萎靡,眼半闭,腹泻,喘气现象,病情严重,小鸭已出现死亡,发病2d后,病鸭增加到450只,死亡70只。2临诊症状患病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常蹲伏于地,厌食,离群,拉稀,粪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泰州市某养殖户于今年6月份引进1100只番鸭,在5日龄时开始发病,整个过程持续3周左右,共死亡64只。发病初期,少数雏鸭出现咳嗽,声音尖厉,并伴有明显的罗音,3天左右发展至全群,整个育雏室充满尖厉的咳嗽音。病鸭精神沉郁,喜卧,明显呼吸困难,病鸭头颈伸直,张口呼吸,听诊肺及  相似文献   

14.
鸭瘟防治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1病因鸭瘟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鸡、绵鸭最易感染发病。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其排出病毒传染健康鸭群,或者是由于健...  相似文献   

15.
湛江市郊区某养鸭专业户饲养60日龄巴巴里番鸭1200只.65日龄骡鸭1000只.2001年6月4日二批不同品种的鸭相继发病,死亡327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6月8日前来我校诊断.经询问,临床观察、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鸭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漳州市半番鸭饲养量急剧增加,但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养鸭户饲养环境条件很差。饲养管理粗放,防疫灭病和消毒意识淡薄,因此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四种疫病时常困扰许多半番鸭饲养场,给半番鸭生产带来很大的风险和经济损失。现将这四种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半番鸭温杨球虫病江汉梁(建阳市畜牧兽医站)乔齐友(建阳市童游镇牧医站)1994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笔者先后见到半番鸭温杨球虫病四起,死亡415只死亡率30%左右。监于鸭球虫病很少报道,而鸭温杨球虫病至今未见报道过,现将本病诊疗报告如下。1.发病...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出血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两病均能使不同日龄和性别的番鸭感染发病,尤以2-5周龄的番鸭易感,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番鸭饲养量较大,已成为畜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故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颇为多见。现将2004年该区黄石镇混合感染的诊洽方案简述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疫病。雏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损失。笔者就一起番鸭三周病的诊疗情况进行介绍。1背景2月中旬,漳浦某养鸭户饲养番鸭4 500只,13日龄。在11日龄时雏鸭开始发病,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20.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即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市从1995年在甘棠发现本病以来,其危害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市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广大鸭农饲养效益,现将本市鸭疫巴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7~56日龄的麻鸭、半番鸭和番鸭,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感,而1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不易感染发病。本病在我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较易感,此外,还与栏舍环境、饲管水平及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