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刺楸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楸气干种子在东北地区表现为深休眠,主要是由于胚的发育不完全和未能完成形态成熟所致。采用适宜的温度进行沙藏,以先15℃左右后5℃阶段变温或以5—15℃昼夜变温处理种子,可促进胚的形态成熟,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若加以稀盐酸浸种,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刺楸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研究笔者认为,导致刺楸气干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发育不完全,未能完成形态成熟。采用适宜的温度进行沙藏,以先15C、后5C的阶段变温处理种子,可促进胚的形态成熟,打破休眠,促使种子发芽。若以稀盐酸浸种,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解除紫椴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蜜源树种,而且它还具有生长迅速,树冠繁茂耐修剪等特点,是很好的绿化树种。紫椴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为了适应严酷的外界环境条件,形成了种子长期休眠的特性。其种子不但种皮结构致密,而且各部分均含有抑制物质。如何在短时间内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增加出苗整齐度,是当前林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了六种催芽方法,试图探索出紫椴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试验材料、GA3应用和变温层积催芽对比试验,对刺楸种子解除休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鲜种+GA3+(15℃,30 d;冷冻,90 d;-4~0℃,90 d)处理方法发芽率达到90.2%,出苗率达到81.5%;气干种温水(72 h)+GA3+(13~18℃,90 d;0~4℃,90 d)处理方法发芽率达到76.3%,出苗率达到66.4%。采用鲜种进行变温催芽处理对刺楸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1年生苗木质量提高具有显著作用(p<0.01和p<0.05)。研究表明,刺楸种子属于形态-生理休眠类型,采用鲜种+GA3+变温层积催芽的综合处理方法能有效解除刺楸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5.
刺楸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2年始对刺楸进行了定点观测及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刺楸属肉质根易腐烂,宜用2年生苗在排水通气良好,容重0.9g/cm~3以下疏松土壤及陡坡山腹粘壤土造林;株行距以2×2m为宜。刺楸对光照敏感,全光下较林荫下幼树的光合强度及生长速度提高2倍以上,但全光下幼树枯梢现象严重,丛生萌条,且树干皮常纵裂,易蔓延病害,影响其生长。实行林粮间作,营造混交林,对4~5年生幼树除萌定干,防治五加叶斑病,可使人工幼林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6.
刺楸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刺楸木材为材料,详尽研究其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轴向变异以及影响基本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发现为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降低,到一定年限后保持平缓或略有下降,用幂池数模拟,相关系烤在0.8以上;轴向变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渐增大,到5.3米处达最大值,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方差分析表明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解剖分予组织比量来看,基本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刺楸木材为材料,详尽研究其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轴向变异以及影响基本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刺楸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降低,到一定年限后保持平缓或略有下降,用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在0.8以上;轴向变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渐增大,到5.3m处达最大值,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方差分析表明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解剖分子组织比量来看,基本密度变异的63.7%主要是由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mb)koidz,又名茨楸、刺儿树、刺枫树、丁桐等,五加科,刺楸属,本属仅刺楸一种。落叶乔木,树干通直高大,叶形奇特,树姿优美,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7~8月,是花叶都具有观赏价值的行道树、庭荫树和造林树种。刺楸有多种用途,是一种优良的用材树种,还极具药用价值,根皮、树皮能入药,嫩叶可食用,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刺楸根系发达,喜湿润肥沃的中性和酸性土壤,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华北、内蒙古,长江流域以及粤、桂、川、滇等[1]。目前分布于各地的资源大多呈散生分布,集中成片成林的少,由于人…  相似文献   

9.
毛脉刺楸木材构造与新变种确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脉刺楸木材构造的系统观察、量测和记载,并与剌楸原变种的木材构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毛脉刺楸在树皮,髓,木射线等方面和刺楸原变种有明显地区别。毛脉刺楸作为刺楸属一新变种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刺楸种源稀少、繁殖困难、栽植不易成活等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刺楸苗木繁育及栽植的技术方法及措施,为刺楸的规模化栽培和开发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根据树种多样性的原则,开展了濒危珍贵阔叶树刺楸苗木的培育试验研究,在实践中总结了刺楸苗木的培植经验,详细地阐述了刺楸苗木培育的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刺楸种子催芽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刺楸种子处于生理休眠,其休眠原因在于胚未完成发育。不进行催芽处理,当年不能出苗,种子在催芽过程中,必须先暖温处理,后转低温处理,使之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3.
刺楸造林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楸是我国珍贵阔叶树种 ,目前对刺楸的育苗和人工林培育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并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就刺楸今后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想法 ,旨在为今后刺楸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刺楸资源的培育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楸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价值大,其木材、根皮、树皮、幼芽等原材料、加工制成品及其用于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均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长期以来资源被过量采伐,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总结了刺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苗木繁育、人工造林技术和开发利用途径,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刺楸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刺楸是一种树干挺拔粗大的落叶乔木,是人们生活和工业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近年来由于资源的短缺和人们需求量的增加,刺楸的乱砍滥伐现象非常严重.为了保护资源,实现供需平衡,人们开始进行刺楸人工种植,这既是对基因资源的保护,也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就刺楸苗木繁育及栽植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根穗长度、根穗粗度、不同树龄及不同激素等处理,对刺楸的埋根繁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刺楸埋根育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刺楸种子的发芽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次试验研究,确认刺楸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其次为20℃,最次为25℃。刺楸种子发芽势为10d,发芽率为30d。  相似文献   

18.
刺楸木材应拉木材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盛全  江泽慧 《林业科学》1996,32(5):470-475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散生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正常生长的和树干有10°倾斜的各采一株为材料,研究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应拉木可分为三区:即与髓心较远的应拉区(T区),与髓心较近的对应区(O区)和与T区和O区相连的两侧区(S区);应拉木所含大量胶质木纤维主要分布在T区,T区木纤维组织比量和基本密度均大于S区和O区,但顺纹抗压强度最低,干缩系数最大。应拉木三区与正常木材性相比,除木纤维组织比量外,其余材性指标均劣;应拉木S区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稍接近一些,但差异还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刺楸大苗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不同规格刺楸苗木合适的培育密度和整形修剪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