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油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是利用淮89-15为母本,菏84-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单籽传法育成的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产量水平2700~3000 kg/hm2。株型紧凑,叶片上部披针形,有利于通风透光。品质优良,突出表现在脂肪含量高,超过22%。抗倒伏,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应性较广,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淮豆19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于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017.09kg;2021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产量为3112.92kg。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20007。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质含量43.3%,粗脂肪含量19.4%。SMV抗性表现为高抗SC3,抗SC7。淮豆19百粒重23.4g,商品外观特性较好,适宜在江苏淮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开展长农架豆8号与将军对比试验,对质量、抗病性、产量等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经过2年的重复观察、评价,了解了新品种长农架豆8号的特性,认为该品种可以作为长春地区的优良品种进行深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油大豆铁豆67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铁豆67号产量的密度、施肥量、叶面喷肥、化控次数4因素分别设定3个水平的处理,采用正交表L9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影响大豆新品种铁豆67号产量因素的顺序是:施肥量、密度、叶面喷肥、化控次数;铁豆67号最理想的栽培技术模式是密度1.1万株/667m2,施肥量为20kg/667m2,叶面喷肥1次,化控次数1次。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密度高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低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产量与叶面喷肥次数、化控次数呈正相关,极差R值分别为8.91和6.17,但并不显著,说明适时适量的叶面喷肥次数和化控次数对铁豆67号的产量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淮地区高油大豆育种目标与育种技术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加银 《种子》2007,26(6):72-74
高油大豆是指含油率达到21%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大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榨油与饲料加工企业的迅速发展,消费量逐年增加。根据国内外高油大豆育种现状,结合黄淮地区育种实践,提出了高油大豆品种改良中有关内在品质、外观品质的具体育种目标,讨论了高油大豆的育种方法,指出了生物技术在未来高油大豆育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高油大豆新品种邯豆四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以邯 73作母本,与邯 81组合育成夏播高油大豆品种邯豆四号. 2003年 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辽豆14号(原品系代号:辽21051)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早在1991年以自选的"865453"为母本,用引自美国的"Mecury"做父本,采取人工杂交和系谱选择的方法,历经11年育成的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2021—2022年大田县引进淮鲜豆6号示范种植,平均鲜荚产量11 073.0 kg/hm2,比对照闽豆6号增产11.9%,产值48 717.0元/hm2。淮鲜豆6号综合表现良好,深受种植大户和销售商的好评,可作为主导或主推品种进行推广种植。由于菜用大豆与粮用大豆栽培措施不同,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文章总结了淮鲜豆6号农艺性状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以提高菜用大豆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所为了加快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在高产、广适应性育种的基础上,加大了优质育种投入,在高油育种上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先后育成油分含量22.0%~23.5%的合丰40号、合丰41号、合丰42号、合丰47等高脂肪品种,育成的高油品系合辐93155-6、合00-23、合00-126、合00-152和合00-1023。  相似文献   

10.
吉农29号是以吉农9722-2为母本,吉农99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熟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8.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8%;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03.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粗蛋白含量为39.76%,粗脂肪含量为21.50%.该品种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稳产.  相似文献   

11.
王洋  尹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277-281
合理的土地储备规模不仅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避免土地的闲置与浪费,因此研究土地储备规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运用GM(1,1)模型预测出,到2020年开封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及农业人口数量,结合开封市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出目标年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供给规模,再基于集约节约利用方式,预测出未来可节约城镇建设用地的潜力,从而得出开封市在目标年的土地储备规模。根据本研究思路测算出,开封市2020年土地储备规模为26036.22 hm2(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9990.35 hm2和存量规模16045.87 hm2),这对于开封市优先盘活存量土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土地覆被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的遥感影像土地覆被分类技术主要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随着遥感探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分类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传统遥感分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今遥感影像分类技术领域内的一些新进展和应用,对土地覆被分类技术做出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的实施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文章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影响规划实施评价的因素包括对土地利用的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效益、实施措施、社会影响评价等7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评价模型,其中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菲(Delphi)法。在对重庆市城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规划实施评价的结果分为A(P≥85),B(70相似文献   

14.
土地生态系统演化的时间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地生态系统随时间的演化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土地生态系统随时间演变的有关理论,构建了有关土地生态系统演化的函数模型。土地系统的演化经历了纯土地自然体--原始土地生态系统--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初级土地人工生态系统--高级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等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其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然体--资源--资产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重庆市丰都县1996年、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与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对丰都县1996—2004和1996—2010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对比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格局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未利用土地减少,园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增加;(2)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均呈改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退耕还园、还林,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3)规划与实施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差异太大;(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实际土地利用变化一致性很差,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5)对规划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善重视不够。最后提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免征农业税对农用土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免征农业税与农用地利用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免征农业税对农用土地的影响——改变土地税收结构和农用土地收益分配结构。免征农业税将打开农用土地利用的新局面,对于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资源优化配置、农用土地经营规模、保护耕地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包括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指数模型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对象为2003年末39个区县更新调查的耕地,总面积2347627.48hm^2,通过各区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共获取142319个评价单元。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以实现指标区之间和标准耕作制度间指数的可比性。就光温/气候潜力指数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β,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体现了指标区间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平均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极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跨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数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几种主要补偿安置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了目前中国存在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重新择业补偿安置、农业生产补偿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和“征地保障”安置方式等六种补偿安置方式,分析了不同补偿安置方式的利弊和适用的条件,最后指出以后的补偿安置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盆地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内7县、4区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GIS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中与耕地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采集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对区域内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内耕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毁,它们在耕地减少中所占比例分别是83.5%、11.4%、4.6%和0.5%。针对区域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增加耕地的方式和可能途径,并对区域内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