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具有增收节支、省工省时、操作简便、抛栽速度快、技术易掌握等显著特点,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3.
水稻应用旱育保姆育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表明用水稻旱育保姆育的秧苗比用敌克松和常规育秧的秧苗素质好,综合性状优,抗病的能力强,大田产量较高;用敌克松育的秧苗抗病性相对差一些.  相似文献   

4.
水稻塑盘旱育机抛秧的特点及栽培技术秦进华刘绪平倪玲(江苏省淮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3300)1996年我县实施水稻肥床塑盘旱育苗与机抛秧相结合的栽培技术,经多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1塑盘旱育机抛秧的优点11速度快,工效高。试验示范采用无锡产太湖……  相似文献   

5.
6.
1 肥床不肥及对策 实践中真正按照肥床标准培育苗床的不多,有些苗床都是在播种前施些化肥,普遍存在肥床不肥的现象。因此很难培育出理想的壮秧。第1,在水稻肥床旱育技术中,肥床是基础。科学的肥床培育,应该首先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弱酸性菜地或旱地,尽量不用水田做苗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性重和多年施用草木灰等亦不宜做苗床。第2,苗床培肥越早越好,一般秋冬季开始。施肥量是每平方米施碎秸秆3~5kg,腐熟人畜粪2-3kg,过磷酸钙0.25kg。忌用草木灰、灰土粪等碱性肥料。采取干耕干整干施的全层施肥法。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两段秧和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旱育秧苗生理转换期死苗严重;二是病害多;三是根盘小、苗体轻,根部带土少,立苗难,植伤重;四是塑盘育秧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些生产实际问题,根据省农技总站的安排部署,2007年我县实施全省重点农技推广项目:水稻旱育保姆剂拌种和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选择肥力上等的园田地或高产田块,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处,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塑盘旱育抛秧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的稻作新型栽培技术,它揉合了塑盘水育与肥床旱育的综合优势,具有秧龄弹性大;成苗率高,出苗整齐;抗植伤、发根力强、立苗快、分蘖起步早;减轻劳动强度;高产高效的特点。其技术基本完善配套。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在罗甸县低海拔地推广旱育浅植,可适当实行大秧龄移栽提高秧龄至40d,秧龄太大超过40d产量将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制发明的高吸水种衣剂"无盘抛秧剂"为核心技术,实施包衣旱地育苗,培育壮秧,并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这种方式既综合了塑盘旱育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又综合了肥床旱育抛秧秧龄弹性大、可培育中、大苗壮秧、利于高产的优点,是将旱育秧技术和抛秧技术相集成的稻作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王振学等我市位于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区,水稻年种植面积1.87万公顷,近几年来推广水稻超早播旱育大苗栽培技术,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是"九五"期间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增产措施.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我县的科技人员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育秧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熊玉唐 《耕作与栽培》2001,(3):40-41,55
“七五”到“八五”初 ,贵州大力推广“杂交稻、两段秧、配方肥、综合防”配套技术 ,使全省水稻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1992年全省水稻平均单产达 343kg/ 6 6 7m2 比 1985年提高6 3kg/ 6 6 7m2 ,增长 2 2 5 %。为探索水稻生产新的突破口 ,1992年省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省科委和省农业厅联合引进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经全省广大农技干部的共同努力 ,九年来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贵州不断发展和完善 ,到 2 0 0 0年全省推广面积达 2 2 73万hm2 ,累计推广 12 2 6 7万hm2 ,平均单产达 5 39 16kg/ 6 6 7m2 ,比常规…  相似文献   

16.
宋治祥 《耕作与栽培》1998,(3):25-25,47
水城是贵州西部的高寒山区,大部分土地分布在1200~1900m;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在4669hm2。左右,占全县粮食总种植面积的8%左右,产量则占全县粮食总种植面积的8%左右,产量则占全县粮食总产的14%以上,在我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优良组合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是水稻增产的有效措拖。我县自1987年引种杂交稻6.67hm2在发耳试种成功以来,随着育秧技术的不断改进,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在水稻生产上推广旱育稀植育秧技术以后,使杂交水稻的种植面…  相似文献   

17.
培育壮身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旱育身具有低位分蘖、根系发达、矮壮等优点,移栽大田返青快,分蘖早,成大穗、成穗率、结实率高,水稻易获高产,水稻旱育身是当前推广的最好的育身方式,但旱育身的育身工序较为复杂,尤其是对苗床的调酸、消毒较为严格,农民不易掌握,往往导致站枯病、青枯病及生理性死苗的发生,同时由于农民苗床水肥管理不当,出苗不整齐,长势不均匀,达不到旱育身本来培育壮身效果,影响了水稻旱育衡植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宗炎 《种子》1990,(4):57-57
不育系旱育小苗直接抛栽(以下简称小苗抛栽)是将旱育的母本小苗(叶龄1.5~3.0叶)不经过水育和人工移栽,而直接抛栽于繁殖、制种田中的一项新技术。它保留了旱育抛寄的省工省力,小苗移栽和大田直播的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节省母本秧田、便于  相似文献   

19.
鄂籼杂1号是湖北省荆州市种子总公司配组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1996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抗病抗倒,生育期适宜,米质较优。目前,不仅在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并且推广到湖南、安徽、江西等省市。为了充分发挥该组合的高产优势,扩大推广应用范围,我们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摸索出一套鄂籼杂1号作双晚旱育抛秧高产栽培经验。1 鄂籼杂1号作双晚旱育抛秧的技术优势1.1 增产增收节支。旱育抛秧缓苗期短,分蘖速度快,分蘖节位低,本田生长旺,能较好发挥穗粒并重…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壮秧的关键技术金建松倪玉峰(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京市210009)江苏省自1992年引入水稻肥床旱育技术以来,应用面积逐年大幅度增长,至1996年全省推广应用面积占水稻面积的46.2%。但发现在生产中存在着旱秧不壮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