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燕麦     
燕麦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分带稃型燕麦与裸粒型燕麦。世界各国以带稃型为主。我国栽培的则以裸粒型为主,俗称稃麦、铃铛麦等。据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燕麦面积为2,627万公顷,总产量为4,527.8万吨,其中苏联1,148.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7%,总产量1,400万吨,居……  相似文献   

2.
旱地燕麦新品种定莜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是一种特殊的粮、经、饲、药多用作物,在全世界5大州42个国家栽培,在世界8大粮食作物中总产量居第5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保健食品。燕麦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2大类,欧洲等国家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为主,常称皮燕麦,我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为主常称裸燕麦,俗称莜麦.裸燕麦的营养成分全面、价值高是任何一种谷类作物不可比拟的,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纤维素,可降低胆固醇,对防止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是世界公认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最高的谷类作物之一。定西市农科院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成功选育出抗旱眭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燕麦新品种定莜9号(原代号9227—3),于2014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审定号为甘认麦2014002)。  相似文献   

3.
大麦有带壳大麦和裸粒大麦两种类型。一般所称的大麦是带壳大麦,裸粒大麦在我国江浙一带称为元麦,在青藏高原称青稞,我省还有老麦之称。大麦是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作物。近三十年来,随着啤酒工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加上二亿人口主食大麦。世界大麦生产大幅度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小麦、水稻和玉  相似文献   

4.
裸仁南瓜杂交制种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长荣 《种子》2003,(6):99-99
裸仁南瓜又称无壳南瓜、天然瓜籽仁,因其种子无壳,只包被墨绿色膜状种皮而得名,是葫芦科中的特殊类型。常见品种植株外形、瓜形、瓜色有些与普通南瓜相近,有些与西葫芦相近,有些介于二者之间。根据裸仁南瓜用途不同,可划分为籽用型、饲用型和籽饲兼用型三种类型。在我国,常说的裸仁南瓜一般是指籽用型裸仁南瓜,该类型单瓜产籽量在50g左右,千粒重70-150g之间,生育期(从出苗到籽粒完熟)需90-120d;以籽粒饱满,深墨绿色,籽粒完整,大小一致为商品要求。目前我国北方许多省(区)栽培裸仁南瓜,栽培用种为国内生产的杂交种,商品瓜籽仁名加工出口。  相似文献   

5.
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的特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藏各地征集的300余份食用栽培春青稞种质资源,从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抗锈性和籽粒粗蛋白、β-葡聚糖含量、维生素E等特征特性鉴定、评价。分析结果认为:(1)西藏春青稞多样性极为丰富,如芒、稃和籽粒颜色,具有变异最为丰富,多样性最高的特点;(2)具有早熟、大穗、多粒、棱型多,以及抗锈性强等和耐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优良遗传性状;(3)具有密穗、稀穗、裸粒、钩芒、矮生、抗锈等可利用基因潜力巨大等特色;(4)籽粒粗蛋白、β-葡聚糖、维生素E等成份因各地区环境条件不同差异较大。笔者主要对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中优异种质进行评述,筛选出一批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优良性状的遗传资源,并提供可利用的优良种质,为青稞育种及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燕麦是耐盐碱的粮饲兼用作物。在内蒙古盐碱地选择国内外饲用燕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法,通过燕麦的株高、叶面积、鲜干重生长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籽粒产量性状,将33个燕麦品种在饲草刈割关键期指标和成熟期产量性状分别进行系统聚类,综合得出长势好、草产量突出、籽粒产量高的品种是远杂1号(QP 3)和坝燕6号(QP 6)。适宜内蒙古土默川盐碱地种植。本研究为内蒙古盐碱地燕麦的饲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陶锑 《种子》1986,(Z1)
大麦因内外稃附着与否,可分为有稃大麦和裸粒大麦二类。一般习惯上所称大麦,是指有稃大麦。裸粒大麦则因地区不同又称裸麦、元麦、米麦或青稞等。伹我县自1974年大面积推广早熟三号(有稃大麦)大麦以来,在其种子中常出现有裸粒麦,在部分样品中含量高达3~5%。究竟是裸粒大麦(元麦)混杂,还是变异,还是有稃大麦中的裸粒麦,一时难以鉴別。为此,我从1975年夏收起,就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指导大麦育种亲本组配,对137份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差异进行比较,结合皮裸、棱型特征,估算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粒长(8.16 cm)显著短于野生大麦粒长(13.19 cm),但其粒宽与粒厚(3.33 cm与2.62 cm)相对于野生大麦(2.92 cm与1.69 cm)显著增加,粒重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大麦籽粒性状变异可能与品种选育中增加穗粒数及改良品质目标有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0.5,平均值为0.34,在0.334水平上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为六棱皮大麦(35份),主要为饲用,来源地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第Ⅱ类为六棱裸大麦(47份),主要为食用,来自青藏高原一带;第Ⅲ类是二棱皮大麦(51份),包括啤用大麦(来自我国)与野生大麦(来自以色列);第Ⅳ类是二棱裸大麦(4份),其中1份来自湖北,其他3份来源地不明确。聚类结果与棱型、皮裸特征分类一致,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与大麦用途相关。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育种实践中利用野生大麦资源时,建议将其与遗传距离相对较近的栽培二棱皮大麦进行组配,有利于优良基因位点纯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籽粒形态鉴别法每一个玉米品种(系)其籽粒形态都有其特征。根据种子外表性状,如籽粒大小、形状、稃色、胚形等可将本品种(系)和异品种(系)的种子区分开。其方法是:以净度测定之后的种子为检验样品,随机数取试样2份各500粒,分别用肉眼或放大镜逐粒观察。如丹玉13号一代种为大粒型,稃色紫,  相似文献   

10.
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生燕麦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Con,2n=4X=28)与野生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直接杂交成功。F_1代优势强,主穗和一、二次分蘖穗基本不结实,愈到以后分蘖结实率愈高,所结种子饱满和基本饱满,F_1的穗子不断节,颖壳包裹籽粒不太紧。F_1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2组染色体与野生燕麦3组染色体中的2组基本配对。杂种F_2分离出5株燕麦型植株,经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野生燕麦的特征谱带,又具有野生二粒小麦的特征谱带,大部分小麦型植株均具有野生燕麦谱带。  相似文献   

11.
《种子》2018,(11)
本研究测定了燕麦属13个二倍体、7个四倍体和4个六倍体物种共116份材料的3个主要品质性状(β-葡聚糖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11个农艺性状(小穗数、主穗粒重、单株粒重、千粒重、粒色、粒茸毛、粒型、粒饱满度、芒性、芒型、芒色),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比较了供试燕麦属物种在营养品质上的变异来源、栽培燕麦和野生燕麦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以及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价燕麦属野生资源在改良燕麦品质性状育种中的潜能和利用价值。结果表明,燕麦属物种的营养成分含量随着驯化程度的上升有所降低,部分野生材料中的β-葡聚糖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显著的高于栽培材料(p0.01)。此外,燕麦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极显著负相关,且与芒性密切相关,综合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筛选了5份优质的材料可用于后期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苋菜(Amaranthus sp.) 在我国蔬菜园艺上是作为一种叶菜栽培的(有紫、绿两种)。五十年代中期国内也曾以“千穗谷”的名称试种,目的在收获籽粒供食用或饲用,以后却很少提及了。近年来,有的单位又引进了几个国外品种,在国内进行了资源征集,并命名为籽粒苋或粒用苋,试想把它培育和推广种植成为一种粮食作物或辅助粮食作物,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作为一个农  相似文献   

13.
尹祥佳 《中国种业》2021,(10):15-18
燕麦(Avena sativa L.)是一年生禾本科燕麦属植物,一般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大类栽培种。饲用燕麦主要在青藏高原、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种植。综述了饲用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DNA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以及抗旱性、抗病性和耐盐性评价方法,建议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国内育种及研究单位的种质资源交流与协作,将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常规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体系,选育或引进优质燕麦品种应用于粮食生产、草牧业和粮改饲,为旱作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5 srDNA间隔序列分析和SRAP标记验证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与光稃野燕麦远缘杂种的真实性,结果表明,引物对PⅠ/PⅡ在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与先稃野燕麦杂种中扩增了出父本特异带,父本的遗传物质导入了小麦基因组.经SRAP标记分析,引物对神me3-en3在该杂种中也扩增出了父本特异带,进一步证明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20,(9)
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粮食作物污染的潜在威胁,挖掘利用燕麦籽粒污染元素积累量低的品种和种质资源,以57个栽培燕麦品种(XO)为研究材料,分别种植于成都金堂五凤镇和甘孜康定姑咱镇,对收获的籽粒中锰(Mn)、镍(Ni)、砷(As)、镉(Cd)、铅(Pb)等5个污染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燕麦污染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品种XO-1-30、XO-1-60、XO-1-72燕麦籽粒在2个地区中五类元素含量均表现较低。种植地生态条件和品种是影响燕麦籽粒污染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金堂五凤镇燕麦籽粒中Mn、Ni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康定姑咱镇,而As、Cd、Pb铅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44-6154
为了评价苦荞粒重、粒形和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种质,本研究对苦荞‘翅米荞’ב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CJ-RILs)群体的千粒重、粒长、粒宽、长宽比和黄酮含量等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调查了种壳类型和粒色对粒重、粒形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粒宽外,‘晋荞麦2号’的千粒重、粒长、长宽比和黄酮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翅米荞’。CJ-RILs群体千粒重、粒长、粒宽、长宽比和黄酮含量均呈现连续变异及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酮含量(30.11%)长宽比(24.18%)千粒重(17.10%)粒宽(15.92%)粒长(12.95%)。千粒重与粒宽的相关系数(0.359~(**))要高于粒长(0.260~(**)),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黄酮含量与千粒重、粒形性状均不相关。非米荞带翅籽粒的千粒重、粒宽和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种壳类型。黄色籽粒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粒色。在欧式距离为12.20~15.80处,CJ-RILs群体205个株系被聚为7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为大粒、圆形和低黄酮含量型;第Ⅲ类群为中粒、圆形和高黄酮含量型。第Ⅶ类群为中粒、长锥形,粒重和黄酮含量均表现较好,是良好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将为苦荞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推荐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一种抗鸟害水稻变异系颖壳SEM观察及硅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鸟害水稻材料是一种稀缺的种质资源, 研究其稻谷颖壳的表面结构(颖壳稃尖闭合程度, 稃毛的长度、直径和密度, 颖壳包裹米粒松紧度), 以及与颖壳机械强度和韧性相关的硅(Si)元素含量, 旨在为抗鸟害水稻新种质的开发利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 观察分析了一种已稳定遗传至第10代的抗鸟害水稻变异品系和3个对照水稻品种稻谷颖壳表面的细胞结构和硅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1) 变异品系颖壳稃尖闭合程度及颖壳的中上部稃毛长度、直径、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2) 对照颖壳与米粒之间的间隙明显大于变异品系;(3) 变异品系颖壳外表面的Si含量显著低于对照, 而内表面S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内外表面Si含量之差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抗鸟害水稻材料的稻谷颖壳表面结构和硅元素含量与普通水稻存在显著差异, 为培育抗鸟害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青稞即裸大麦,也叫元麦、淮麦等,是世界上人类栽培最古老和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麦有带稃和不带稃2种类型,带稃的叫皮大麦,不带稃的叫裸大麦。裸大麦由于它的子粒无外壳,内外颖与颖果分离,  相似文献   

19.
硬粒小麦(T.durum Desf) 又称通心粉小麦,是四倍体裸粒栽培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28,染色体组型AABB。分布区很广,世界五大洲均有栽培(栽培的面积仅次于普通小麦),但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以及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国。我国五十年代曾在西北、华北和西南部分省(区)  相似文献   

20.
采用防雨池栽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下两种栽培类型燕麦白燕7号皮燕麦(Avena sativa L.)和内农大莜一号裸燕麦(Avena nuda L.)籽粒植酸、总磷、蛋白质、钙、镁、钾、锌、铁、铜、锰含量变化特征。随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内农大莜一号裸燕麦籽粒总磷和铜含量呈线性变化,籽粒产量、植酸、钙、镁、钾、锌、锰含量变化呈二次函数;白燕7号皮燕麦籽粒(去壳)锌和铁含量呈线性变化,植酸、总磷、粗蛋白、钙、镁含量呈二次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