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雏鹅一般是指从出壳到28日龄之间的小鹅。雏鹅具有生长发育快、消化道容积小、肠胃收缩力弱、消化能力不强、绒毛稀少、抗病力差等特点,且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全,对外界温度的变化适应力很弱,特别是对低温、高温和剧变温度的抵抗力很差,因此,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出壳后,便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由于雏鹅个体小,体质娇嫩,各生理机能尚不完善,抗寒、抗病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这时期雏鹅生长速度快,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因此,雏鹅阶段的饲养与管理,不仅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将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应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3.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传染病,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育雏舍潮湿、低温和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加速本病的发生。其特点是不凝集红细胞,临床具有特殊的肝脏肿大的病理变化,病程短,死亡率高,对养鹅业造成很大的戚胁。  相似文献   

4.
初生雏鹅雌雄鉴别的方法是一看、二听、三抓、四摸。一看。雄雏鹅体型较大,头粗大面顶部开阔,颈长,喙长而宽,趾骨大而粗,翼角光滑无毛,鼻高耸开张,呈三角形,两眼也呈三角形,反应敏捷,站立时直立;雌雏鹅体形结构较紧凑,头部圆小,颈细而短,喙短而窄,鼻孔小,呈椭圆形,眼呈圆形,趾骨短而细,向前倾站立。二听。雄雏鹅叫声宏亮,声尖而清晰;雌雏鹅叫声低短,清脆而浑浊。三抓。用手捉雏鹅时,感触到雄雏鹅腹部柔软有弹性,挣扎有力;雌雏鹅温驯,腹部充实,挣扎力差;抓住雏鹅颈部对准光线,雄雏双目凝视,凶悍有神,瞬膜闪动…  相似文献   

5.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30日龄以内的苗鹅。雏鹅具有生长快,但绒毛短,对温度调节、环境适应的能力差,消化机能弱等特点。因此,搞好育雏是关键,必须给雏鹅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精心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1雏鹅舍温度雏鹅是指孵化出壳至1月龄的小鹅。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能力弱,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因此,需要精心饲养和管理,才能提高育雏率。雏鹅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高温或低温对雏鹅生长都不利。温度高,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温度低,则易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挤压死亡。所以育雏阶段要有专人看护,及时调整育雏温度。  相似文献   

7.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30日龄以内的苗鹅,在此阶段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雏鹅的健康状况、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成鹅的生产性能和鹅肉的品质。因此,育雏是关键,必须给雏鹅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精心的饲养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刚出壳的苗鹅,体温调节机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必须实行人工保温,舍温宜保持在26~16℃。温度的高低,还应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饮食状况灵活掌握,当室温过低时,雏鹅聚集打堆,不吃食;温度过高,则雏鹅远离热源,喘气,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鹅活泼,食欲良好,饮水…  相似文献   

8.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5~20日龄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本病常发生于5~20日龄的雏鹅,成鹅不易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鹅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由于本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雏鹅的培育效果对育成鹅的生长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许多养鹅者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饲养管理不善,消毒防疫不当,造成雏鹅的死亡率增加,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提高雏鹅成活率的措施。1适宜温度刚出壳的小雏鹅,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保温御寒能力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因此,育雏的温度管理特别重要。温度过低,雏鹅怕冷,不愿采食,拥挤成堆,挤压致死;  相似文献   

10.
雏鹅一般是指从出壳到28日龄的小鹅。雏鹅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不强,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全,对外界温度的变化适应力很弱,并且抗病力差。所以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及其成活率,继而影响中鹅和种鹅的生产性能。1育雏舍的准备新建鹅舍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交通水电方便的场地,要有充足的水源和放牧场地。  相似文献   

11.
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9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友谊县的养鹅业已初具规模,村村有专业户,而且养殖专业户的养殖数量已上升至万只左右,人们养鹅的积极性很高。但就其养殖技术水平而言,急需提高,尤其是种鹅的饲养管理知识急待普及。种鹅的饲养管理分为雏鹅、育成鹅及产蛋鹅的饲养管理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1雏鹅饲养管理雏鹅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快,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新陈代谢旺盛,易扎堆,个体小,发育不健全,抵抗力差。1.1尽早饮水雏鹅运到育雏舍后,休息一会儿便可开水。雏鹅最好饮用凉开水,水温与雏舍温度接近,初次饮用的水中加入5%~10%的葡萄糖,能有效地降低应激…  相似文献   

13.
1精心育雏育雏时,要认真做好雏鹅苗的挑选工作,控制好育雏室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合理分群,做好雏鹅的开食等关键性工作,确保雏鹅的成活率。1.1雏鹅苗选择应挑选活泼灵敏、眼睛有神、叫声宏亮、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柔软、羽毛蓬松发亮、重量中适的雏鹅。对大肚脐或钉脐并带有血污、软弱无力、叫声尖而低、羽毛干燥、眼睛  相似文献   

14.
冬鹅饲养就是立冬后的雏鹅经过70~90天的育肥,到春节上市,是一种见效快的养殖形式,冬鹅饲养的关键技术如下: 刚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保温力差,抗寒力低,因此,初期温度宜高,后期适度降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小雏宜高,大雏宜低;阴雨天气宜高,晴暖天气宜低;夜晚  相似文献   

15.
雏鹅在育雏期,一般都采用传统的平而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方式弊病很多,如卫生条件差,舍内过于潮湿,粪便与雏鹅接触,育雏的温度忽高忽低,不易掌握,致使雏鹅的成活率低。网上育雏具有保温好、容易管理、省丁省料、  相似文献   

16.
1温度控制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因此,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育雏第1~5天温度保持在27~28℃,第6~10天25~26℃,第11~15天20~25℃,第22~24天20~22℃。  相似文献   

17.
1病原鹅流行性感冒又称鹅流感、鹅渗出性败血症或传染性气囊炎,是由败血贺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渗出性传染病。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对鹅(幼鹅)致病力较强,对鸡、鸭不致病。该菌抵抗力较弱,低于15℃不能生长,高于75℃可杀灭,适宜温度为37~38℃。常用消毒药物有杀灭作用。2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气温突变而致,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特别当气候突变、寒冬、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都可造成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潜伏期短出现症状早主要表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该病经消化道感染,与病禽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壳污染孵化器。易感雏鹅与雏番鸭造成该病的传播。笔者于2012年7月6日诊治一起雏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20.
<正>雏鹅慢性呼吸道病又名鹅窦炎,是由鹅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鹅,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鹅和带菌鹅,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鹅孵出后带菌,如遇育雏舍温度过低,空气混浊,饲养密度过大及应激等,很易导致本病的发生。近年来本县不少地方饲养的雏鹅均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