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饲料中常用的防霉剂及其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霉剂能杀灭或抑制微生物代谢及生长,其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坏霉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二是破坏或抑制细胞内酶的作用,降低酶的活性。其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防霉剂添加的浓度和饲料pH值。一般在低剂量条件下,防霉剂只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当剂量太大时,也会破坏动物体细胞,应用时应加以注意。防霉剂的效力以抑制时间表示,即物料添加防霉剂前后,真菌产生超过1%的二氧化碳的时间之差。常用于饲料的防霉剂主要有:1丙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是饲料中应用最为普遍的防霉剂,属酸性防霉剂。丙酸及其盐类的作用效果与丙酸(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饲料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间营养成份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饲料霉变引起的饲料浪费是世界性难题。据联合国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  相似文献   

3.
正1饲料霉变的危害1.1对饲料的危害污染饲料原料的霉菌在饲料中大量生长繁殖,首先使饲料的感观性状恶化,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霉臭气味,使适口性降低,还会导致饲料出现异常的颜色,而且霉变会改变饲料的物理性质,导致饲料结块。另外,霉菌在饲料中生长繁殖需要消耗其中的营养物质,同时霉菌分泌的酶也会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饲料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发霉严重的饲料其饲用价值下降。Bartov等(1982)报道,贮存期间发霉的玉米中脂肪含量明显减少,由3.8%降低为2.4%;胡萝卜素含量由3.1毫克/千克降  相似文献   

4.
各种禽畜和水产饲料在贮存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霉菌和毒素,霉变的饲料中可检测出如青霉菌属、镰孢霉菌属、曲霉菌属等,这些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危害极大,其中以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大,所以,饲料都要采取物理的或化学的防霉措施。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的如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酸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善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品质。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  相似文献   

5.
饲料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霉变,使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下降,霉变饲料会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并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及免疫抑制,甚至死亡,给畜禽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且霉菌污染还是造成饲料利用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使用饲料防霉剂预防饲料霉变。为了解防霉剂的防霉效果,更好地合理使用防霉剂,文章在总结饲料中常见病原性霉菌种类和毒素及其危害,目前市场饲料防霉剂种类、使用效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防霉剂防霉效果的检测方法,同时对影响饲料防霉剂使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12,(6):31
正饲料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作物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食品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受霉菌的侵害。常见饲料防霉剂主要是丙酸、  相似文献   

7.
吴昕 《饲料工业》1991,12(8):39-40
<正> 在正常情况下,饲料本身就带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当水分超过14%时,饲料中霉菌便开始迅速生长繁殖。由于饲料中的谷粒已经粉碎,失去了谷粒表皮阻止霉菌入侵的作用,且表面积增大,霉菌极易繁殖。饲料中生长的霉菌为感染整粒谷物的5倍。饲料霉变后,其营养成分被破坏,营养物质平均要损失15%左右,且适口性差,转化率降低。用霉变饲料喂养禽畜,会使禽畜免疫力降低,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或生长发育不良。当霉变饲料中有真菌毒素时,还会引起禽畜中毒,甚至死亡。其体内残留的霉菌毒素还可随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甚至急性中毒。防止饲料发霉变质的关键是控制饲料水分。在南方高湿多雨气候下,难以保持饲料适度的干燥,所以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汪莉 《饲料工业》2003,24(2):31-33
饲料及饲料原料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界微生物的污染。饲料霉变不仅使饲料厂蒙受损失,而且饲料营养物质被分解,适口性下降,产生许多霉菌毒素。造成动物生长速度减慢,采食量下降,消化率及转化率降低,甚至中毒,给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据1996年全国霉变现状调查显示:饲料及饲料污染分别为10%和9%,其中严重污染的达20%,南方地区饲料霉变尤为严重。防止或延缓饲料霉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使用防霉剂,饲料防霉剂的种类繁多,除了使用单一性防霉剂外,目前国际上使用防霉剂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复合型防霉剂。它们由各种有机酸防霉剂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以拓宽…  相似文献   

9.
1常见的霉菌和霉菌毒素 霉菌通常污染饲料或饲料原料,在其中生长并产生二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产毒霉菌主要有3个属,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菌,而霉菌毒素目前已发现超过350种。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A)、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烟曲霉毒素(FUM)等。其中对猪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家禽饲料中,自然状况下发生率最高且致害作用最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相似文献   

10.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各种禽畜和水产饲料在贮存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霉菌和毒素,所以,饲料大都要采取物理的或化学的防霉措施。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的如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酯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善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品质,除了使用单方防霉剂以外,还经常使用复方防霉剂。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经常使用的复…  相似文献   

12.
刘国信 《广东饲料》2003,12(4):23-24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饲料有一半以上是由霉变所致;我国饲料的防霉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每年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呢?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在饲料中添加防霉物质即防霉剂。1饲料防霉剂的主要品种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主要品种有:1.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苯甲酸为白色叶状晶体,质轻,无臭味,是一种稳定的化学物。苯甲酸和苯甲酸钠都能非选择性地抑制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湿润、雨水充足的季节,高温高湿而导致饲料霉变的问题非常严重,霉菌污染饲料后降低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其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牲畜食用发霉饲料会影响生长发育、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人食用了过量霉菌污染的动物食品也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对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而言,饲料防霉都是颇为紧迫且棘手的问题,由此导致的纠纷案件也相应较多。因此,本文综述饲料防施、除霉霉措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88年的干旱已引起人们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极大关注。遭受了旱灾的玉米更易发霉。据供人食用的玉米加工商报道,1988年因黄曲霉毒素污染而废弃的玉米总量约比正常年景高出10倍。玉米在贮藏之前应充分干燥,使含水量最多不超过15%。用丙酸基防霉剂早期贮存收获的谷物,防止饲料营养价值破坏的方法受到推荐。防霉剂并不能降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但能抑制霉菌的生长,有助于防止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增加。遭受旱灾的玉米饲料在贮藏前进行清杂和筛选,除去带有霉菌  相似文献   

15.
饲料发霉时,霉菌产生大量毒素,导致畜禽中毒,甚至死亡。霉菌生长时会消耗饲料中的养分和能量,降低及损坏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极少量的霉菌产生亦可破坏饲料风味,产生腐败的臭气。因此,饲料中应加入饲料防霉剂以抑制霉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凌 《饲料研究》2000,(12):29-30
一、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性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大多数霉菌都能引起粮食及饲料在内的多种物质的发霉变质。但不同饲料所产生的优势霉菌是不同的 ,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目前 ,饲料中常见的产毒霉菌多为曲霉、青霉和镰刀霉。象黄曲霉毒素在玉米和花生中检出率较高 ,且花生上分离的黄曲霉有 80 %~90 %能产生毒素 ;麦类则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 ;青霉及毒素易在大米中出现。这些真菌毒素直接影响畜禽的健康 ,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危害性极大。1 1 对饲料的危害饲料原料收割后 ,往往从外界污染一些霉菌。它们所产生的酶 ,将…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或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动物体中,霉菌毒素的毒性是慢性的,很少引起动物死亡。但是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动物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生产力,且霉菌毒素在畜产品(肉、奶等)中的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作者主要介绍了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菌素等),以及其毒性和危害,并从预防与去毒两个方面,阐述了霉菌毒素的防制措施,进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户易于忽略的问题,而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生产实践中人们关心的是抑霉、杀霉,然而饲料及其原料中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并不表示无霉菌毒素的产生。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9.
邢兰君 《北方牧业》2006,(20):15-15
<正> 霉菌毒素对种猪群有影响,最常与母猪群有关,但也会危害公猪的生殖性能。最近,立陶宛动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霉菌毒素解毒剂及其对公猪精液的影响。该饲料添加剂具有广谱活性,可降低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菌素(T-2毒素、TH-2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双乙酸基晗草烯醇等的吸收和生物转化,从而降低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在试验中,将体重150~155千克的10月龄立陶宛白公猪分为3组。对照组喂给无霉菌毒素的饲料,试验组给以含玉米赤霉烯酮0.57毫克/千克的饲料,第三种试验料则在饲料中按1千克/吨的比率添加解毒剂。在试验前10天,对公猪饲喂优质的饲料并训练其接受人工采精,评估精液的质量和数量参数。试验期间,各组公猪分别饲喂各自的饲料32天,每周采精一次。最后21天为恢复期,所有公猪均只是饲喂优质饲料,再次采集精液。  相似文献   

20.
1霉菌的种类及生存条件 目前我国饲料污染常见的霉菌有黄曲霉菌、杂色霉菌、变异曲霉及玉米赤霉烯酮,据调查报告显示.全价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饲料中以曲霉菌素属为主,又分为黄、自、黑等曲霉菌群,其中又以黄曲霉菌的毒性最强。霉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是高温高湿。危害谷物的霉菌孢子在条件达到7℃时就可以发芽生长,当饲料中水分含量超过13%时,霉菌生长速度加快.毒素的产生也相应增加。霉菌的代谢和生长繁殖以消耗营养物质来维持,因而可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