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淑芳  揭振英 《海洋渔业》1989,11(4):174-176
<正> 当前在华南沿海进行虾藻混养的藻类主要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f.Liui),即通常所称的细江蓠.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广大群众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江蓠对海水盐度的最适宜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MES液体培养基内添加0.1~10.0mg·L^-1IAA诱导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藻体切段再生芽形成无性系的效果。结果显示,藻体切段只能在形态学上端产生再生芽是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特性。与对照组相比,培养液添加0.1~5.Omg·L^-1低浓度的IAA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藻体切段切口处再生芽发芽率和生长率,其中添加2.0mg·L^-1 IAA对藻段再生芽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培养至35d时,再生芽平均长度达到(25.994-1.28)mm,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长度(18.50±0.92)mm。然而,培养液添加10.0mg·L^-1高浓度的IAA,反而抑制了藻段再生芽的形成与生长,相比于对照组,再生芽数量最少,发芽率和生长率最低,培养至35d时,再生芽平均长度仅为(12.23±0.85)mm,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IAA诱导江蓠再生芽的最适宜浓度为2.0mg·L^-1,可为进一步构建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种苗快繁应用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5℃、25℃和35℃)与光强[40、100和300 μmol/(m2·s)]对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15℃和25℃实验组中,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总光合速率(Pg)和净光合速率(Pn)均随光强升高而降低。在300 μmol/(m2·s)下,营养藻丝的Fv/Fm和Pg趋于零,Pn为负值。在25℃、40 μmol/(m2·s)下,营养藻丝的呼吸耗氧速率(Rd)在实验周期内一直显著高于孢子囊枝;其他组则随胁迫时间延长,二者间Rd差距逐渐缩小。总体上,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孢子囊枝Fv/Fm、Pg和Pn均显著高于营养藻丝,而Rd与营养藻丝相当。35℃实验组在6 h时,孢子囊枝的Fv/Fm显著高于营养藻丝,但随光强升高直线下降(P<0.05),其他组Fv/Fm均趋于0。在40、100 μmol/(m2·s)下,6 h时,孢子囊枝Pg和Rd高于营养藻丝或二者相当;在300 μmol/(m2·s)下,后期营养藻丝Pn和Rd高于孢子囊枝,但在整个实验周期,二者的Pn均为负值。总体上,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的Fv/Fm、Pg和Pn均显著低于(多数趋于0或负值)15℃和25℃,而35℃的Rd高于15℃和25℃;后期,2种藻丝均出现发绿变白,甚至死亡现象。研究表明,在条斑紫菜营养藻丝的光合作用被严重抑制的光强、温度条件下,孢子囊枝仍具备相对高的光合活力,说明在温度和光强升高到不利于营养藻丝生长的情况下,刺激藻丝转向了孢子囊枝发育阶段,后者具备适应更高温度和光照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江蓠属的2个种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tenuistipitata)和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is)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所用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材料分别来自粤东(6株)、粤西(3株)、北部湾(3株)及海南岛(5株),龙须菜来自汕头南澳岛。用6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5条可扩增出清晰可辩条带。这5条引物共扩增72条带,其中53条(73.61%)表现出多态性。根据Nei等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海南种群外,同一种群中株间相似性达1.000,无任何变异;海南种群各株间相似性在0.899~1.000之间。4个地理群体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相似系数在0.7955~0.8764之间,北部湾与粤东的江蓠细基繁枝变种的相似性最高(S为0.8764),北部湾与粤西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相似性最低(S为0.7955)。龙须菜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2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4630。  相似文献   

5.
江蓠的光合作用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用氧电极法测定广东沿海大量生产的细基江蓠、海南岛水池产江蓠、江蓠和海丰产江蓠生态种的光合活性同光强关系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初夏时,四种江蓠的光补偿点为1000米烛光,光饱和点为4000-7000米烛光;12月和翌年2月,江蓠和细基江蓠的光饱和点为12,000和14,000米烛光。12月和翌年2月两次测定的结果相同,但和初夏时比较相差悬殊。初夏时江蓠的净光合速率较低,12月和翌年2月时较高。1983年初夏时,发现海南岛水池产江蓠分枝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主枝,这现象在1984年2月对江蓠和细基江蓠的测定中亦得到证实。细基江蓠孢子体顶端部净光合速率大于中部和基部,而中部和基部的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江蓠人工栽培,和江蓠“切割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5 mg/L和0.5 mg/L,Pb~(2+)质量浓度为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 mg/L和4 mg/L,以未添加重金属的实验组为对照,持续培养7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藻体的生长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Hg~(2+)胁迫下,藻体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达到0.5 mg/L时藻体出现负增长;光合放氧速率降低35.48%~77.59%;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Hg~(2+)质量浓度高于0.1 mg/L时藻体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Ⅱ))随着Hg~(2+)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05 mg/L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也出现相似趋势。藻体对Pb~(2+)的敏感程度低于Hg~(2+),Pb~(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光合产氧速率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到达1 mg/L时,藻体SGR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藻蓝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b~(2+)质量浓度达到4 mg/L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出现显著下降(P0.05),PPDK酶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实验结果证实:重金属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都有不利影响,藻体对Hg~(2+)胁迫的敏感度要高于Pb~(2+),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藻体出现胁迫,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b~(2+)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藻体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7.
林兴忠 《水产科技》1992,(3):20-20,26
细江蓠学名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f Iiui),是生长在潮间带的经济红藻,含胶量为15%,是制造琼胶的主要原料之一。近年来,在大搞开发性农业热潮中,我县利用沿海滩涂及浅水虾池进行细江蓠人工栽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1年全县栽培细江蓠1800亩,其中池塘栽培1050亩,年产干品450吨,  相似文献   

8.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净化养殖废水投放密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分成0,10,20,25,30,35 g·L~(-1)等6个密度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其24 h 之内对对虾养殖场排水沟废水营养盐 NH_4~ ,NO_2~-,NO_3~-,PO_4~(3-)的吸收降解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各密度组对 NH_4~ 和 PO_4~(3-)都有明显的降解效果(P<0.05)。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密度组为30 g·L~(-1)对 NH_4~ 和 PO_4~(3-)的相对降解率分别为69.69%和92.62%。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金藻、硅藻、绿藻3个门中的4种常见饵料藻叉鞭金藻(Dicrateria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和质量对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水酸化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CO_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这4种藻的生长速率(P0.05);其中,亚心形扁藻平均比生长速率最高,比对照组高出13.5%;小球藻次之,为5.9%;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均为2.2%。(2) CO_2浓度升高使浮游植物细胞内的碳(C)含量增加、氮(N)含量降低,C/N提高;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亚心形扁藻的C/N、C/P值、小球藻的C/P值和三角褐指藻的C/N值显著提高,叉鞭金藻不显著。(3)CO_2浓度升高使小球藻单位细胞叶绿素a含量显著提高,小球藻通过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长,而另外3种藻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三角褐指藻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在实验初期显著升高;叉鞭金藻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降低,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显著增加;三角褐指藻和亚心形扁藻潜在的最大光合作用能力(rETR_(max))显著升高(P0.05),但CO_2浓度升高对4种藻的光化学淬灭(qP)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见,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在高CO_2浓度下虽然生长速率加快,但营养质量降低。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会使未来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浮游植物C/N、C/P值的改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次级生产者,诸如浮游动物、滤食性贝类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在10μmol/(m~2·s)、120μmol/(m~2·s)、360μmol/(m~2·s)光强下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从10μmol/(m~2·s)上升到360μmol/(m~2·s),长茎葡萄蕨藻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实际光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均呈下降趋势;用120μmol/(m~2·s)和360μmol/(m~2·s)光强处理的样品光化学猝灭(qP)较高,而非光化学猝灭(NPQ)较低;不同光强处理4 h和8 h时,与10μmol/(m~2·s)处理组相比,120μmol/(m~2·s)处理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半饱和光强(I_k)均显著上升,360μmol/(m~2·s)处理组I_k显著上升,rETR_(max)明显降低;在360μmol/(m~2·s)光强下处理12 h与处理8 h相比,样品rETR_(max)、I_k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长茎葡萄蕨藻偏向适应10μmol/(m~2·s)的低光条件,在120μmol/(m~2·s)和360μmol/(m~2·s)的高光条件下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对光强的耐受能力,但是在360μmol/(m~2·s)光强下处理12 h会引起光氧化对光合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Growth rate responses of five strains of fou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pecies of Gracilaria from South America, Africa and Asia were studied under several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mbinations, in experiments lasting from one to four weeks.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 liui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the most eurythermic of the species studied, growing at temperatures from 13.5 to 33.1 C, and all photon flux densities (15–91 μmol-photons/m2 per sec). Gracilaria caudata from Brazil did not survive at 13.5 C and G. chilensis did not survive at 30.2 C, while G. gracilis from Namibia and Argentina survived up to 33.1 C. No strain survived at 35.8 C or higher. In general, there was a trend to an increase in growth rate with temperature, but this varied with the irradiance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s. There was a clear interac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hoton flux density,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interf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 growth responses. All strains tested, including G. chilensis from Chile and G. gracilis from Argentina and Namibia, could be cultivated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hoton flux density on the southern coast of Brazil.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条斑紫菜在干燥和酸雨胁迫时叶绿体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在干燥3 h后脱水94.5%,光合作用停止,复水后迅速恢复其原有的光合能力。刚脱水的条斑紫菜在未干燥时如遭遇酸雨,其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随pH降低和时间延长而降低。试验中最低的pH 4.0酸雨处理6 h后,复水6 h仍能恢复光合能力。如干燥脱水后遭遇酸雨,除pH 5.6处理1h组经过24 h恢复,可基本达到原有的光合能力外,pH 4.5组24 h内不能恢复。而pH 4.0组藻体变红死亡。如干燥后酸雨处理3 h,pH 5.6和pH 4.5组均受到严重伤害,而在24 h内不能恢复正常光合能力,pH 4.0组趋于死亡。说明干燥脱水和酸雨的双重胁迫,严重危害条斑紫菜的生存,可能造成条斑紫菜养殖的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3.
水体环境因子对波吉卵囊藻亚硝酸盐氮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光照度、盐度、pH、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Ocystisborgei)亚硝酸盐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度、pH和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亚硝酸盐氮吸收率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25℃、光照度4 500 lx、pH 7.5、藻浓度4.5×105个/mL时,波吉卵囊藻对亚硝酸盐氮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0.106μg N/(g.h)、0.118μg N/(g.h)、0.129μg N/(g.h)和0.129μg N/(g.h),显著高于其他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此为波吉卵囊藻吸收亚硝酸盐氮的最优组合。通过对藻浓度的调控,可以提高波吉卵囊藻对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改善虾池养殖环境,促进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4.
刘婷  马增岭  李慧  徐智广 《海洋渔业》2019,41(2):197-205
为揭示铜藻(Sargassum horneri)对无机碳利用的基本特性及铜藻在漂浮过程中生物量迅速累积并最终发展为金潮的生理生态学机理,以我国近海金潮原因种铜藻为研究对象,在不同pH (6.5、8.0和9.5)条件下研究了添加TRIS缓冲剂、碳酸酐酶抑制剂(AZ、EZ)和阴离子交换蛋白抑制剂(DIDS)后藻体的固碳速率、光合作用-无机碳响应曲线(P-C曲线)及pH漂移曲线。结果显示,TRIS缓冲剂对铜藻的固碳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3种抑制剂均显著(P<0. 05)抑制铜藻的固碳速率且抑制效率从大至小依次为DIDS> EZ>AZ。藻体的固碳速率随着外源无机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渐趋饱和。此外,藻体的最大固碳速率(Vmax)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而半饱和常数(K0.5)则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藻体的pH补偿点为9.0左右。结果表明,铜藻既可以利用海水中的CO_2也可以利用HCO_3^-进行光合作用;并且铜藻对HCO_3^-的吸收存在通过阴离子交换蛋白直接转运吸收和利用碳酸酐酶将HCO_3^-转化为CO_2后再吸收两种方式。对HCO_3^-的高效吸收利用能力可能是铜藻保证维持较高光合作用、快速积累生物量并最终演变为金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饵料及其组合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人工配合饲料、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下称江蓠)、江蓠 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江蓠 肠浒苔(Enteromorpha intesinalis)、江蓠 裂片石莼 肠浒苔共5种饵料搭配方式对黑鲍幼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进行35d,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组之间的幼鲍的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试验处理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江蓠 浒苔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大于其它饵料组(P<0.05);饲喂混合海藻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单一海藻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和干重增重率亦呈相似趋势。(3)幼鲍对不同饵料组合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较高时用江蓠、石莼和浒苔组成的混合饵料代替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幼鲍,同样可以达到高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6.
硼胁迫对龙须菜生长及其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硼(B)浓度对龙须菜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375 mmol·L^-1)相比,缺B组(0 mmol·L^-1)和高B组(3.75 mmol·L^-1)龙须菜呈红褐色,日特定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缺B组龙须菜第6天的叶绿素a与第9天的别藻蓝蛋白显著下降;高B组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叶绿素a和可溶性糖显著下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上升。B过量组(37.5 mmol·L^-1)的龙须菜在第6天完全变绿,日特定生长速率出现负增长,光合色素(藻胆蛋白、叶绿素a)、可溶性糖、PPO和CAT酶活力均显著下降。因此,龙须菜养殖中要确保海水中的B浓度适宜,缺乏或过高都会造成龙须菜的减产。  相似文献   

17.
在以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为养殖基质的养殖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亲体成活率、变态率、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和性腺系数(GSI)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蓠为基质的养殖条件下,温度对双齿围沙蚕亲体的成活率、变态率、绝对繁殖力、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温度为22℃、24℃时,双齿围沙蚕的成活率达82.0%~86.0%,变态率为44.0%,体重为5.22g,绝对繁殖力为23.17万粒,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双齿围沙蚕相对繁殖力在4.27万~4.44万粒/g之间,性腺系数在64.06%~67.04%范围之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以江蓠为基质的养殖条件下,22~24℃是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以光系统Ⅱ最大荧光产量(Fv/Fm)为指标,结合形态显微观察,研究了GeO2在海带幼孢子体培育过程中菱形藻污染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菱形藻,当GeO2浓度在5mg/L以上时,对其Fv/Fm值有显著影响,达到或超过15mg/L时菱形藻趋于死亡。2)对于海带幼孢子体,GeO2浓度在20mg/L以上时,对其Fv/Fm值有显著影响,达到或超过30mg/L时其趋于死亡。3)对于受到菱形藻污染的海带幼孢子体,GeO2浓度在15mg/L以上时对其Fv/Fm值有显著影响,达到或超过20mg/L时其趋于死亡。综合来看,当GeO2浓度为5~15mg/L时,菱形藻光合作用受到较强的抑制,而对海带幼孢子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