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珍菇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龙 《甘肃农业》2005,(10):174-174
通过引进多个秀珍菇菌株所开展的品种比较试验,观察记载各品种杂菌感染数量,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出菇日期,产量等多项指标,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对稻白叶枯病不同菌系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3年,对5000多份水稻品种资源中经稻白叶枯病单菌株抗性测定后筛选出的208个水稻品种,用我国现行一套鉴别品种上分群的四个菌系的代表菌株,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对其进行了多菌株的抗性谱测定。根据品种与菌株相互关系的抗性性质,将这些品种分为四种抗性类型,即非分化性的抗或高抗品种、强分化性的高抗品种、分化性的中抗或中感品种,以及弱分化性的感病品种类型。另外还对各抗性类型的一些代表性品种,做了苗期抗性的人工接种测定以及自然病区诱发鉴定。这些研究结果表示,本研究筛选出的59个非分化性的抗或高抗品种可用作我省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育种或杂交组合的抗源材料,农艺性状兼优的可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成为中国最大的天麻主产区之一,为保障天麻、猪苓产业稳步发展,课题组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天麻种植区采集蜜环菌资源进行分离纯化,获得资源菌株18个,经过系统选育,筛选出优良菌株ZY-17,命名为“陕蜜2009”。该品种在秦巴山区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伴栽天麻产量高、菌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栽培试验表明,该品种伴栽天麻无性繁殖生产,比对照菌株(京-234)增产28.22%;伴栽天麻有性繁殖生产,比对照菌株(京-234)增产28.71%。  相似文献   

4.
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单饱分离的纯培养菌系10个有效菌株,分别接种在12个小麦品种和宁夏主栽小麦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系间存在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于不同品种其致病力不同,菌系和小麦品种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的70个单孢纯培养菌株接种在宁夏主栽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显示中致病力菌株占41.4%,弱致病力菌株占40%,强致病力菌株占18.6%。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竹荪属(Dictyophora)的三种竹荪优良菌株的选育与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2个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与出荪的产量、质量均有差异;长裙竹荪(D.indusiata)—S_2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短裙竹荪(D.duplicata)—FS~1菌株品质优,子实体个数多,但较小,产量低;红托竹荪(D.rubrovolvata)—BS_1菌株子实体虽大,但很少,产量也低。栽培试验表明,不同菌株的产量与栽培的生态环境、栽培季节及品种有关。筛选出优良菌株——长裙竹荪S_2,可作为今后竹荪大田栽培推广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套具有不同致病性的22个鉴别菌株,对我省115个水稻主栽品种采用叶片离体接种法鉴定各水稻品种的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98.26%的水稻品种均能够被稻瘟菌侵染,只是有的品种被多个稻瘟菌菌株侵染,而有的是被一个或者几个稻瘟菌菌株侵染;仅有2个品种未被侵染,占整个参试品种的1.74%。22个菌株的致病能力大多控制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7.
选取8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从产量和菌株特性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代料黑木耳品种。最终结果表明,雪梅1号和黑山这两个品种在产量等方面表现优异,适合作为本地代料黑木耳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303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为材料,采用剪叶法分别接种花生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HA4-1和PeaFJ1进行抗性鉴定.根据初次鉴定结果,剔除严重感病的191份花生品种,对剩余的112份花生品种进行了进一步的重复鉴定. 在接种HA4-1的花生中有高抗品种1份,中抗品种5份,中感品种44份,感病品种62份,接种PeaFJ1的花生中有中抗品种3份,中感品种26份,感病品种83份. 花生A165接种菌株HA4 1后表现出抗病反应,接种菌株PeaFJ1后表现出中抗反应, A282接种菌株HA4-1和PeaFJ1后均表现出中抗反应. 通过进一步的表型观察和数据统计,筛选到高抗花生品种A165和高感花生品种A281,以及对HA4-1和PeaFJ1病害程度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种A303和A189. 本研究所获得的抗、感花生资源以及对不同菌株显示不同病程反应的材料有利于加快花生-青枯菌的互作分子机制研究,为花生抗青枯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着适用性广、抗杂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管理粗放、符合消费者购买心理等原则,我们连续对60多个平菇菌种进行了一系列的出菇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富养水平试验和抗性试验等,并对选育出的13个菌株进行了强制性锻炼及驯化,优中选优,最终筛选出5个符合上述要求的平菇新菌株,经过先进的脱毒技术进行处理后,现已完成F.级菌种的培育工作,作为今年的当家菌种,向广大菇农介绍以上菌株的生物特性及其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7个猴头菇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栽培出菇比较试验。经鉴定,H3,H4,H5为同株异名,其他4个菌株均为不同的品种,根据子实体发生快慢,将H1,H7,H8划分为慢生型菌株;H3,H4,H5,H6划分为快生型朱。品种比较和不同温度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质量好的菌株有H1和H6。H1菌株适宜出菇温度范围为15 ̄28℃,最适出菇温度为20 ̄25℃,H6菌株适宜出菇温度为5 ̄28℃,最适宜出菇温度为5 ̄2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区引进平菇品种多,产量不高,品质欠佳,转代次数不明,适应性差等问题,我们从引进品种中选出表现较好的三个平菇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通过三种处理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孢子配对复壮得到的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抗性强,产量高,菇质好,但选育方法要求高,条件严格,操作技术就复杂;而上述组织分离去得到的菌株,产量虽比孢子选育稍低,但方法简便易行。结论:应定期对优良平菇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生育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适宜山东地区栽培的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地区推广的13个平菇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分析其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为灰、黑色,出菇整齐、朵大肉厚,子实体多为丛生,菌褶细白;菌柄软硬程度、子实体颜色、转潮期等性状菌株间有差异。各菌株头两潮的转化率为88%-133%,出菇集中,头潮菇的产量高于二潮,两潮菇间产量差异明显。锡平1号两潮菇的生物转化率最高,为133.33%。  相似文献   

13.
采用8个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小种接种鉴定72个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能够同时抗这8个菌株的仅有鄂粳优775;能抗其中7个菌株的仅有广两优476;能抗其中6个菌株的有5个品种;14个品种能抗其中的5个菌株;9个品种能抗其中的4个菌株;还有33个品种只能抗其中的2~3个菌株;甚至有两个品种对所有菌株都感病。8个鉴定菌株表现的致病性差异大,Fu J的致病性最强,仅鄂粳优775一个品种对其有抗性;YN1也有很强的致病力,仅两个品种表现对其有抗性;16个品种表现对Sc Yc-6有抗性;其他菌株都有50%以上的品种表现出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普遍对白叶枯菌病的抗性不好,尤其是对Fu J和YN1菌株缺乏抗性,这种状况导致水稻白叶枯病构成了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潜在威胁,也是近两年湖北部分地区白叶枯病成片发生,造成水稻绝收的主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3×3双因子设计,研究发根农杆菌菌株和烟草品种对烟草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菌株在不同烟草品种上均诱导出毛状根,经PCR技术检测,确定了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不同烟草品种和发根农杆菌菌株均显著影响毛状根的诱导率;Sumxun毛状根平均诱导率最高,达到了53.4%,其适宜菌株为A4和ATCC15834;K326为34.2%,其适宜菌株为R1000;云烟85为25.6%,其适宜菌株为ATCC158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筛选抗病玉米品种及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喷雾接种法,以1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分离自福建省7个地区21个县(市)的298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先在感病玉米品种上品上进行菌株致病力测定,7d后调查病情指数,从中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采用同样方法接种其他玉米品种,分析菌株致病力差异。【结果】供试菌株对玉米感病品种上品均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介于13.50~80.95,平均值为49.49。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菌株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各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29.87%,63.42%和6.71%,中等致病力菌株占优势。不同地区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以福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高;同时福州地区来自玉米连作田的菌株比非连作田的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力。不同菌株、甚至同一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力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供试的298个菌株中MH141和JY142致病力较强,供试的11个玉米主栽品种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抗病性较好。【结论】来自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小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菌株对同一玉米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1 选育出耐低温新品种,填补了秀珍菇低温菌株的空白。应用生物学特性鉴别、农艺性状考察和DNA分子标记辅助杂交等技术选育出耐低温新菌株秀迪1号,2012年通过福建省新品种认定,填补了秀珍菇低温菌株的空白。该品种在低温环境下比当家菌株台秀57的菌包染菌率降低13.0%,生物学效率提高25.8%,将菇房年利用周期由1个增加至2个,大幅提高菇房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在多个生育期对多个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材料,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可靠抗源材料.[方法]以1100份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以高感病品种金刚30为感病对照,以5株强致病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为接种对象,采用针刺法进行多生育期、多个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重复接种抗性筛选鉴定.[结果]初筛获得14份抗病材料,占全部材料的1.27%.复筛获得9份具有中抗级别以上的材料,占全部材料的0.82%,其中有3份材料(RL6、RL9和RL14)在水稻的3个生育期对多株水稻细条病菌菌株具有抗性,尤其是RL6表现出对多菌株的广谱抗性,且抗性水平高;6份材料(RL2、RL4、RL5、RL8、RL11和RL12)在单个生育期对单株水稻细条病菌菌株具有抗性.[结论]获得3份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多生育期广谱抗性的材料,可作为重要的抗源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其中RL6可作为优质抗源优先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获得6份在特定生育期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抗性的材料,可作为候选抗源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种植蘑菇的主要品种是双孢蘑菇,多属中低温型菌株,不适合南方春、夏季栽培.我所从1998年开始对属四孢蘑菇Ag-H1、Ag-H2(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品种进行培养观察和栽培试验,表明这两个菌株子实体耐高温,出菇快(30~40天),产量高,平均单产7.5~10kg/m2,菇质优、耐储运,适合广西等南方省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出一种适宜于当地栽培的白灵菇高产品种,本研究以白灵菇1号菌株和2号菌株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白灵菇P3号杂交新菌株。白灵菇P3号杂交新菌株经过与两亲本的拮抗试验、品比试验鉴别,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的性状,平均生物学效率达57.44%。  相似文献   

20.
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遗传分析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用5个小麦叶锈菌株接种8个小麦品种得到的侵染型,按照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种和菌株的相互作用下,存在8个相应基因对显示限定性表现型,从而推导出品种的限定性抗性基因和菌株的限定性致病基因.供试的不同品种含有不同数目(1—4个)的限定性抗病基因,个别品种不含有限定性基因,文中并对为改进小麦品种的抗叶锈性,如何把限定性抗性基因结合进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