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皂荚和五角枫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动态顶空法收集和TC - TGC - MS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分析鉴定了两种绿化树种皂荚和五角枫茎叶的挥发物组分, 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植物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乙酸- 3 - 己烯酯和乙酸庚酯的含量在皂荚和五角枫中分别为最高的, 癸醛、苯甲醛、trans - 2- 己烯醛、壬醛、1 - 辛醇、正戊醇、3 - 己烯醇为二者共有的组分; 微生物试验表明皂荚和五角枫林地微生物含量明显低于空旷地。乙酸- 3 - 己烯酯、乙酸庚酯、壬醛、己醛、trans - 2 - 己烯醛、1 - 辛醇、正戊醇、3 - 己烯醇8种单体对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乙酸- 3 - 己烯酯的抑菌能力大于乙酸庚酯,因而揭示了皂荚和五角枫林带细菌和真菌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利王柚’果实黄皮层挥发性物质特征,利用GC-MS技术,以‘利王白柚’和‘金钱橘’为对照,比较了3个品种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共检测到10大类7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单萜、倍半萜、单萜醛、醛、醇、酸、酯等。‘利王柚’‘利王白柚’‘金钱橘’检测到挥发性物质个数分别为44、42、50个,其中三者共有的物质有19个。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个数与柑橘种类密切相关,种类差异越大差异代谢物个数越多,从而赋予不同柑橘独特的香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利王柚’与‘利王白柚’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更为接近,说明挥发性物质可能具有种质特异性,且这种种质特异性可以作为区分柑橘种类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对冷冻温度不同敏感性的三个柑桔品种(构橼Citrus medica L.; 粗柠檬C.Limon Burm. F;酸橙C. aurantium L.)进行了四周的寒冷锻炼。从寒冷锻炼和对照处理的实生苗叶片中分馏出类脂,并分析其脂肪酸。经寒冷锻炼的叶片甘油三酸脂及硫脂的绝对含量增加,且亚油酸总量也增加;(构橼增141%,粗柠檬增219%,酸橙增233%)。研究表明,甘油三酸酯、四种磷酯(卵磷酯、脑磷酯、磷酸酰肌醇、磷酯酰甘油)及中性类酯(比甘油三酸酯极性更大的)的亚油酸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野生葡萄酒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野生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由醇、酯、醛、酮等构成。其中,大复叶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种类最多,达79种,北醇酒的种类最少,仅44种;各野生种间香气成分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最高的秋葡萄酒(11439.81)为最低毛葡萄(白)酒(3410.19)的3倍多;野生种葡萄酒的总酸、干浸出物、单宁、总酚、花色素苷等滋味物质均高于相应栽培品种。野生种葡萄酒普遍具有青草、烟熏、肥皂、焦糖及酸涩等香味特征。根据香味成分将供试的野生种(或品种)分成了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龙牙蕉和香芽蕉叶片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永跃  梁碧玲 《果树学报》2006,23(5):711-714
应用GC—MS分析了龙牙蕉和香芽蕉叶片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2者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但各类物质含量比例不同。龙牙蕉叶挥发油主要化学物质为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叶绿醇同质异构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香叶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兰酮、戊二酸二丁酯等23种,其中酮类占50.648%,酯类占29.457%,酚类(主要是苯酚类)占11.475%,烷酸类(主要是棕榈酸)占4.775%,醛类占3.703%。香芽蕉叶挥发油主要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棕榈酸、丁二酸二异丁酯、戊二酸二丁酯、番红花醛、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23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酯类占41.011%,酮类占24.587%,醛类占10.3%,烷烃类占9.312%,烷酸类(主要是棕榈酸)占8.577%,醇类(主要是叶绿醇)占4.124%。龙牙蕉叶挥发性物质以酮类为主,其次为酯类和酚类;而香芽蕉以酯类含量最高,其次为酮类和醛类。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井岗红糯”荔枝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岗红糯”荔枝果肉共检测出香气化合物62种,主要包括醇、烯、醛、酯、酮、酸、烷烃及其他化合物。橙花醇、3-甲基-2-丁烯醛、β-蒎烯、α-衣兰油烯、(R)-(+)-β-香茅醇、3-甲基-2-丁烯醇、3-异丙基-6-亚甲基-1-环己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蘑菇醇、1-甲基-3,7-亚甲基-2,6-辛二烯等是“井岗红糯”荔枝果肉的关键香气组分。其中,橙花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8.79%,橙花醇是香叶醇的异构体,有玫瑰香气,略有柠檬香。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鉴定蒌蒿中的香气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莺  倪光远  陈清婵  孙智达  杨尔宁 《园艺学报》2009,36(11):1676-168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蒌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 - MS) , 鉴定了萎蒿中的香气化合物。共检出21个呈香化合物, 基于其嗅感强度, 反式- 2 - 己烯醛、水芹烯、顺式- 罗勒烯、3 - 崖柏酮、樟脑, 黄瓜醛、( - ) - 龙脑和( - ) - 乙酸龙脑酯被认定为形成蒌蒿香气的重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用乙酸乙酯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进行提取,并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方法鉴定这10个化合物分别为拱状灵芝素A(1)、拱状灵芝素B(2)、对苯二甲酸正丁异丁二醇酯(3)、对苯二甲酸二丁酯(4)、α-羟基-24-烷酸(5)、棕榈酸(6)、硬脂酸(7)、N-苯乙基-苯甲酰胺(8)、原儿茶酸(9)和琥珀酸(10),其中化合物3、4、8、9和10是首次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两种施肥处理对红富士苹果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不同施肥处理的洛川红富士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了35种化学成分,其中酯类20种,主要有乙酸2-甲基丁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醇、乙酸己酯等;醇类6种,主要有1-丁醇和1-已醇等;醛类4种,主要包括正己醛和2-已烯醛。结果表明:分期施肥处理的苹果香气成分的含量和丰富度明显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的苹果。  相似文献   

10.
靳程  刘树英  刘洪章 《北方园艺》2011,(14):173-17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提取接骨木和东北接骨木果实脂肪酸和不皂化物,并用GC-MS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接骨木和东北接骨木果实脂肪酸中分别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5种为共有,即苯酚[2,4-双(1,1-二甲基乙基)]、n-十六烷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不皂化物γ-谷甾醇,但含量有一定差异;二者各有4种是不同的。其中接骨木中有9-十六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Z,Z)-、异丙基亚油酸盐和顺-9-十八醛;东北接骨木中有顺-11-十六烯酸、顺-9,17-十八碳二烯醛、Z-十八酰胺-9-烯和环丙烷十二炔。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别提取椴木银耳、袋栽银耳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法分析样品的挥发性成分,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判定关键风味物质。从椴木银耳中检出5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酸类、醛类、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乙酸,占比21.212%。从袋栽银耳中检出5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类、酸类、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正己醛,占比13.173%。采用ROAV法进行评价,得出椴木银耳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正己醛、辛醛、壬醛、蘑菇醇、庚醛、正庚酸、肉桂醛、正戊醛,共8种。袋栽银耳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壬醛、正己醛、辛醛、蘑菇醇、正戊醛、庚醛,共6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铁炮百合花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共分离出57个组分,确定了其中5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烯、醇、酯、醛、酸和烷类化合物。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多萃取出14种化合物,增加的化合物中低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成分较多。另外,2种方法共有的低沸点化合物中,气液相连续萃取法萃取出的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如α?萜品醇(0.40%、3.49%)、(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0.35%、2.60%)、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40%、19.76%)等。  相似文献   

13.
有机栽培红富士苹果芳香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孝娣  史大川  宋烨  翟衡 《园艺学报》2005,32(6):998-100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秋施有机肥后, 花前和套袋前分别均施有机肥栽培或均施复合肥栽培(对照) 的‘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Fuji’) 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 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从有机肥栽培红富士苹果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64种成分, 而对照中只有51种成分; 同时, 有机肥栽培红富士苹果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也比对照高。红富士苹果香气类型以酯类为主, 其中主要酯类为乙酸丁酯、2 - 甲基- 1 - 乙酸丁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己酯、丁酸- 2 - 甲基己酯, 后3种酯的相对含量有机肥栽培明显高于对照, 分别比对照高出62.51%、75.1%和40.57%; 检测到的醇类物质主要有1 - 丁醇、( S ) - 2 - 甲基- 1 - 丁醇、1 - 己醇, 而对苹果风味有贡献的( S ) - 2 - 甲基- 1 - 丁醇为对照所没有; 醛类化合物两种栽培方式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有机肥栽培的相对含量是对照的2.5倍, 且多检测出一种成分( E ) - 2 - 己烯醛。  相似文献   

14.
丰水梨、砀山梨、南果梨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用SPME/GC /MS联用的方法, 对丰水梨、砀山梨、南果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分别分离出52、27、67种成分, 这3种梨共有的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醛、棕榈酸异丙酯等。其它醛类等物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相似文献   

15.
草莓5个品种的果实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草莓品种红颜、章姬、枥乙女、甜查理和卡姆罗莎等5个品种为试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分析不同草莓品种挥发物种类中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 为草莓香味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5个品种中酯类均占了约一半的比例(40% ~62.5% ) , 酯类在草莓香味中起重要作用。红颜的香味主要由香味醇(沉香醇、橙花叔醇和1 - 辛醇) 、香味酯(丁酸甲酯和丁酸乙酯、己酸甲酯和己酸乙酯) 构成; 枥乙女主要由香味醇(沉香醇和橙花叔醇) 和5 - 辛基- 二氢- 2 (3H) - 呋喃酮构成; 章姬主要由香味醇(沉香醇和1 - 辛醇) 、香味酯(丁酸甲酯和异戊酸己酯、己酸甲酯和己酸乙酯、辛酸甲酯和辛酸乙酯) 、4 - 甲氧基- 2, 5 - 二甲基- 3 (2H) - 呋喃酮及青叶醛构成。甜查理和卡姆罗莎的酯类类似, 主要有丁酸辛酯、乙酸辛酯和己酸辛酯, 辛基酯类含量非常多, 前者达到15.26% , 后者高达22.49% , 而辛基酯类在3个日本品种中没有发现。甜查理含有橙花叔醇、1 - 辛醇和5 - 己基- 二氢- 2(3H) - 呋喃酮, 而卡姆罗莎这3种香味物质含量少, 这可能是卡姆罗莎香味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枇杷花开放过程挥发性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艳  鲁周民  樊美丽  白卫东 《园艺学报》2013,40(11):2245-225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 分析技术,对花蕾期、露白期、初放期和盛开期的枇杷 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富集、分离和鉴定,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84、90、69 和73 种,各占总挥发性 物质的93.84%、97.74%、92.56%和92.67%,都含有酮类、酸类、酯类、醛类、烃类、醇类和其他少量化 合物。从花蕾到盛开过程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醛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呈快速下 降趋势,烃类和酮类先上升后下降。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甲氧基苯甲酸乙酯、二–(2–苯乙基)– 草酸酯、苯甲醛、甲氧基苯甲醛、反式二己烯醛、苯乙醇、十三烷、二十一烷等成分是枇杷花香的主要 赋香物质,它们在枇杷花开放不同阶段的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5.03%、59%、72.68%和 70.71%。枇杷花从露白期到初放期具有较丰富的香气组成,应以此时为较佳的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17.
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杀螨活性追踪、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紫外吸收、颜色反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抑制作用,并分离和鉴定其杀螨活性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牛蒡子组分L1-2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最高,触杀毒力高达0.002 5 g.L-1;组分L1-2中含有共轭双键或三键化合物,主要包括十六碳烷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三十烷酸甲酯、三十一烷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等9种主要成分,总含量达到85.32%,还有少量醛类、烯醇、烯烃类物质。【结论】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元宝枫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季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SPME–GC–MS)检测了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叶片春、夏、秋季挥发物的释放,同时利用CIRAS-Ⅱ型光合仪测定了其主要光合参数,分析了元宝枫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元宝枫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是酯类,其次是醇和醛类及萜烯类物质,主要物质有3–己烯醛、3–己烯醇、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和β–石竹烯。挥发物总峰面积为春季 > 夏季 > 秋季,主要物质的释放规律不同,挥发物总峰面积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