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县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带来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产生了;1994年以后,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使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明显突出出来;“县政危机”的加剧,加快了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王恩惠 《种子科技》2020,(8):99-99,102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而县域经济要想得以有效发展,关键还是在于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就县域经济视角下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与措施进行了研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本研究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地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GDP、第二三产业比重等12项相关指标建立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ESDA法对1995—2015年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的评测。结果表明:1995—2015年,甘肃省经济明显增长,但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差异明显,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县域在20年间变化不明显,省会兰州及河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地区县域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低值聚类的显著性更强;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很小,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洁 《华北农学报》2004,19(Z1):116-120
文章对"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提出了几点看法,对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研究县域经济差异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地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GDP 、第二、三产业比重等12项相关指标建立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ESDA法对近20年来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评测。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20年期间,甘肃省经济明显增长,但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差异明显,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县域在20年间变化不明显,省会兰州及河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地区县域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低值聚类的显著性更强;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很小,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陇县作为一个农业县,是陕西省内渭北旱塬粮、油生产区,曾经是全省农作物种业强县,种子产业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种业体制改革的开展,种业在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所减弱,为了进一步推动陇县种业创新发展,提升种业在县域经济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调研全面掌握陇县种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桂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461-464
摘要: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意义重大。制约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寻找其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关键在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理清发展思路,立足当地实际,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走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变当前中国县域农业经济粗放型发展的现状,实现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寻求一种适合县域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为依据,以山东省东阿县为例,探讨了农业循环经济思想在农业上的应用;从该县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条件出发,论证了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初步构想了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关对策和建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构建循环型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转型的必然发展趋势;笔者所做的初步研究期望为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符合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应农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从"三农"的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优势等方面概括了发展现状,并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搞活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推进特色农业转型跨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指出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阻碍,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协调人口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内的不同指标与人口结构间的加权关联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社会发展指标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普遍较高,经济发展指标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相对较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农产品生产是推动中国热带地区(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究作为保证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对热带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此文分析了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究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Coordinated growth in regional economies is fundamental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the space-time dynamics of GDP per capita for 2,303 countie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5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n exploratory space-time data analysis (ESTDA) framewor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here was significant and increasing positive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among county-level economic growth; (b) local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pattern demonstrated a high–high cluster at the eastern coast, and low–low dispersion in the vast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c) changes in LISA time trajectory revealed tha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astal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nner Mongolia was more dynamic, indicating the emergence of a local spatial structure locking feature and trajectory dependence; and (d)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were the two primary contributors to county economic growth.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construct network channels linking the central region with eastern China, cultivate economic growth poles and growth axis, and focu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unlock path dependence i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5.
It is crucial for corporations to select a proper development mode in competitiv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evelopment modes that corpor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pursued since 1960'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also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the research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China listed corporations and designs the measure index system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Moreover, it adopts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rough the approaches such as regression model, variance analysis. It attempts to seek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mode fit for China corporations so as to enha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也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支持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资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根源,并从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秀丽白虾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了生命周期较短的秀丽白虾渐趋小型化,其种质资源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关于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秀丽白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同时育种工作没有得到社会重视,进展缓慢。本文从基础生物学、遗传学、资源变动等方面对秀丽白虾利用情况及现有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保护策略,以期为保护以及合理利用秀丽白虾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0条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后的社会经济效应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反映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影响好坏的首要因子,此外,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土地利用率、人均水土保持投资、农业总收入以及基本农田面积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这些单项指标效益均较好时,整体的社会经济效应才会处于良好状态,水土保持要采用系统工程原理,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三农”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文章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浙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规模呈增长趋势,但财政支农水平还处于低水平,总量不足,因此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结合经济数量模型,探讨了浙江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20.
The allocation MSW disposal measure, which would occupy large quantity of land,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rea and economics and the great yielding of MSW. The author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ost suitable disposal measure for MSW is incineration. The allocation and the life cycle evaluation are both focused on.The principl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llocation in relation to these system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 conclusion is that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and envronment policy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