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落叶松种和种源的试验,探讨了在两个水平上的与适应性和生长有关的一些性状的变异,讨论了种源内个体的分化状况,以及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在上述基础上从保存率、高、径生长和生长整齐度等方面对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分类,并选择出了优秀种源。认为在山西省中南部适宜地区可以发展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华北落叶松应在省内加强优良林分的选择和测定。  相似文献   

2.
对落叶松8个种33个种源的6年试验研究表明,落叶松种间性状差异显著大于种内种源间差异,发展区首先必须进行种的选择才能实行种源选择。长白、华北、兴安3种落叶松苗期表现与径度相关,其它性状各种间、种内均呈不连续的随机地理变异。日本落叶松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的特点,可作为我省中高山优良造林树种,其它种和种源无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7年生、6年生长白落叶松地理种源2次试验13个参试点、19个采种点生长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优良种源总平均村积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种源的2.5倍,最差种源的6.9倍。将参试种源共划分出四种类型,为各造林区选出了最佳种源及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结果,揭示了长白落叶松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主要特点是:呈现纬向为主,经向为辅,经纬双重正向的渐变模式。影响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温度,其次为水份。利用长白落叶松种源生长与其环境因子线性相关显著的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将长白落叶松划分成四大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大石头种源区编号(Ⅲ)、和白河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5.
应用趋势面分析油松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本溪试验地油松种源试验林各地理种源的形态性状、适应性状、生长性状特征的地理变异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出各性状变异受经纬度双重影响,且具有不连续性,而在局部也有连续性和随机性变异的特点。文中分析指出,油松全分布区的东北部、中部和东部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快,是辽宁省油松优良地理种源选择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承德县试点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八年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在河北省承德县所进行的落叶松属种和种源选择研究的结果。该试验用同一批材料在两种立地上造林,八年的数据表明,在供试的五种落叶松中,日本落叶松的生长优于其它几种。各种落叶松在生长力、物候期方面均表现有种内的种源间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无地理规律性,与国外报道的落叶松属种内遗传变异模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7.
在落叶松种和种源研究中,我们提出了日本落叶松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的特点,可做为我省中、高山造林树种推广。在种源研究的同时,我们根据我省山区特点,进行了部分对比试验。试验地设置在湘中安化芙蓉山林场,海拔1100米。试验的主要内容为:苗期对光照的要求;育苗地的坡位选择;不同苗龄苗木造林效果;不同抚育方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按不同要求设置2—3个重复。日本落叶松与其它对照种苗期对光照要求差异很大。华北、长白、欧洲落叶松  相似文献   

8.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的乡土树种,但种源不同,其适应性和生长状况也不相同。因此,选择遗传品质优良、稳定性强的种源用于生产是十分必要的。1试验方法试验地设在漠河县境内  相似文献   

9.
《江西林业科技》1994,(3):53-60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与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的失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座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绵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1983年营造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林,经6年的栽培试验,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均表现良好;兴安、长白两种落叶松表现均较差;日本落叶松的3个种源间生长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中的繁峙、龙江和承德3个种源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 (L arix olgensis Henry)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 ,具有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等优点。不仅适用于建筑、造船、桥梁、土木工程等行业 ,同时还是北方针叶树种中的一个重要造纸树种。我国落叶松林木改良工作始于 6 0年代 ,经过“六五”、“七五”科技攻关 ,在种源试验、优良林分选择及种子园营建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建立起一批落叶松良种繁育基地。落叶松材性改良在我国起步较晚 ,在“八五”期间将材性株内变异规律、种源及家系变异规律、杂种优势、早期选择、生长和材质联合选择等列入研究内容 ,使落叶松…  相似文献   

12.
<正>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Carr)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我区中、高山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是,由于种源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其发展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日本落叶松硬枝扦插试验。现将有关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秃杉种源苗期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贵州、湖北等10~11个秃杉种源,57个单株子代的两次苗期试验研究表明,种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子代间)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海拔高度的线性关系不密切,但有经向相关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产地日照和温度是产生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比偏西的云南种源种子质量好,生长最高,生物最大,成苗数多,封顶早,寒害轻,适应性强,湖北利用种源适应性优于云南种源,生长与其相近。这些地理变异为秃杉选择育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互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与速生阶段的秩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痤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锦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较宽。优良种源材积的选择效益为39.7%-134.5%。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纬41°—44°,东经118°—119°范围内对7种落叶松进行了多年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当地生长的最好落叶松是当地种华北落叶松,其次是日本落叶轮、兴安落叶松;种源选择结果以丰宁、涿鹿、宽城、围场、沁源、关帝山、龙江等种源为好,可以用于生产。以上各优良种和种源均具有生长量大、造林保存率高等特点。如华北落叶松丰宁种源7年生林分比繁峙种源树高大54.2%,胸径大229.1%,保存率高18.1%。  相似文献   

16.
对二批油松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适应性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搞清了油松种源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及在河南的变异规律。用座标综合评定法评出5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其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出了河南省油松造林的调种意见。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种及种源配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七个落叶松种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好,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次之,其它四种落叶松最差。不同落叶松内种源间在生长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落叶松以本溪、西丰和铁岭三个种源表现优良,造林可获得一定增益。  相似文献   

18.
<正> 落叶松,材质优良,耐腐蚀,适应性强,抗病等特性,引种到鄂西山区后,表现出生长迅速,已成为鄂西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我州过去引种的落叶松品种较多,种源不清,有些种和种源对不上号。由于分布范围广、种类多,生境条件各异,在自然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科自然地理生态类型。因此,如果  相似文献   

19.
柳杉地理种源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柳杉部分地理种源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早期生长较慢,在苗期和幼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生长量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林木的生长,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和适应性、抗逆性差异逐渐显著,至中成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经综合评判,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强且生长量高的优良种源有南京×黄龙寺、日本021、日本024、四川洪雅、日本精英后、安徽灰州和福建柘荣共7个种源.在Ⅲ类立地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的条件下,这些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均可达到较理想的程度,所选种源可以作为用材林树种在闽东沿海较高海拔山地引种栽培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几种酶活力及在种源早期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季节测定了 8个种源长白落叶松 4种酶活力 ,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长快的种源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弱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 ,4种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率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各种酶活力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且与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回归分析表明 ,过氧化物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生长的负相关性较低。初步研究表明 ,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可成为长白落叶松种源早期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