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氟对动物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氟中毒是一种世界性的地球物理化学性疾病,临床上以牙齿和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大量的研究报道氟中毒时成骨细胞活动明显增强,说明氟中毒时骨转换活动增强。另外,在临床治疗上氟化物是最早被推荐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促骨形成的药物之一,目前仍是惟一可供临床使用的有效的促骨形成药物。氟化物如何促进骨的形成呢?氟化物对成骨细胞有何影响呢?本文就氟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1发病机理家畜有机氟中毒是指其误食氟乙酸钠、氟乙酰胺等有机氟杀鼠药引起的中毒。有机氟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内活化为氟乙酸,经过一系列渗入作用使柠檬酸循环中断,组织细胞失去能量供给而发生损害。各种有机氟化合物经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破损皮肤被机体吸收后,经由血液运送到全身,在组织液中各种有机氟化物先进行活化,形成具有毒性的氟乙酸。  相似文献   

3.
由于氟化物工厂所排出的“三废”等工业污染而引起的绵羊氟中毒,国内已有研究和报道。但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因自然条件所形成的高氟地区,使动物长期摄入超过生理需要量的氟化物而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中毒病,尚缺乏研究资料。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和我国十余个省份,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1牛无乳氟中毒。氟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通过饲料或饮水连续摄入过量氟化物,会引起氟中毒。牛对氟最敏感,氟中毒早期会引起牙齿损伤,中毒牛牙齿在形态、大小、颜色和结构方面都发生改变,切齿磨损、不齐,出现黄褐色条纹,并形成凹痕。牛氟中毒后破坏甲状腺、甲状旁腺及乳腺等,泌乳期的牛中毒后出现乳汁分泌持续降低,直至停乳。乳房水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水肿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春蚕期氟污染治理系统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建材工业的发展,大气氟污染日益严重,每年除局部蚕区氟化物中毒从未间断外,大面积氟化物中毒事件也屡有发生。80年代湖州重点蚕区曾发生过两起大面积氟化物中毒事件,1982年春蚕期全市氟化物中毒蚕种8.8万张,损失春茧852t,经济损失456万元;1986年春蚕期全市氟化物中毒蚕种15万张,占总饲养量的73%,损失春茧2900t,经济损失1300万元,进入90年代,大气氟污染不仅对春蚕生产造成危害,而且对秋蚕生产也带来严重威胁,氟污染危害已成为制约湖州地区蚕茧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应用推广国内外氟化物研究成果与防治技术的同时,结合本市特点和实际状况,对氟污染成因、防治方法作了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春蚕期氟污染治理系统模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氟中毒对桑蚕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蚕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添食NaF的方法,探讨了氟中毒对天体重及中肠组织ALKP酶活性的影响,蚕品种之间的耐氟性存在显著差异,氟中毒后蚕体重显著降低,NaF对中肠组织ALKP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氟中毒后蚕体重变化与中肠组织ALKP酶活性的变化相关性密切,具有同步性,1%Ca^2 对氟化物抑制作用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化物对有机体影响较大,缺氟使动物的龋齿发病率增高,摄入适量的氟可以预防动物龋齿,有利于家畜的正常发育。氟过量可以引起家畜中毒,影响细胞酶系统的功能,骨质脆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家畜氟中毒主要通过饲料摄入,防治氟中毒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饲料含氟量。本方法能快速测定饲料中的氟化物。1试剂及仪器1.13M的乙酸钠溶液1.20.75M的柠檬酸钠溶值1.3IN的盐酸溶液1.4lug/ml的氟标准溶液1.5232型甘汞电极1.6标准氟电极极1.7PHS─2型酸度计1.8磁力搅拌器1.9聚乙烯塑料小烧杯2操作步骤取粉碎过40目的饲料0.50─2.00g于50ml的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一些蚕区的工业日渐发达,氟化物对蚕桑生产的危害也有日趋严重的倾向,由于蚕氟化物中毒而招致失收的事件常有发生。因而,氟化物污染问题已日益引起了蚕桑管理部门以及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不少蚕业工作者业已从预防措施的研究转向了对抗氟蚕品种的选育上,希望能育成抗氟的生产品种,以达到最经济又最有效地预防氟化物危害的目的。为从多角度去探明家蚕抗氟性的机理,作者在研究了家蚕抗氟性的遗传规律、蚕氟中毒后血淋巴中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氟中毒病在我国呈自然分布带,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华北、西北和东北,黑龙江省安达及三肇地区(肇东、肇源、肇州)处在我国东北分布带上,是我省氟中毒病的高发区。氟是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牙齿、骨骼的形成与构成,以及钙磷代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食用、饮水和空气介质吸入过量氟化物,而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氟中毒病是人畜共患病之一,也是我省畜禽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慢性氟中毒不仅造成病畜死亡,影响畜群生长发育,降低动物产品质量,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们多年从事畜禽氟中毒病的监测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家蚕解氟剂"为一种新型的缓解家蚕氟中毒的药剂,能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对家蚕的毒性,缓解家蚕氟中毒的症状,用于养蚕生产中防治家蚕氟中毒症."家蚕解氟剂"的剂型为白色粉剂,由2种化学试剂配伍而成.该药剂极易溶于水,故生产上使用时可将它溶于清水,喷洒在氟污染的桑叶上,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的毒性,避免家蚕的氟中毒.  相似文献   

11.
春蚕桑叶氟化物中毒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历年来桑叶含氟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找出春蚕期桑叶含氟量日均值变化规律,并对规律成因进行探讨研究,为春蚕防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稻虱净对家蚕毒性和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稻桑混栽区,施用浓度约1000ppm稻虱净时,将被污染的桑叶饲蚕,或在实验室用约1000ppm稻虱净从一龄蚕连续添毒,均能对家蚕造成慢性中毒,发生迟眠蚕,多营下茧和烂茧,全茧量、茧层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家蚕组织中钙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锑酸盐沉淀技术研究家蚕中肠和马氏管的亚细胞钙离子分布,其螯合试验和电镜观察证明,用本试验方法产生的锑酸盐沉淀是锑酸钙,沉淀分布有规则,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是研究蚕体组织亚细胞钙离子分布较为有效的方法。作者应用这一技术观察了家蚕5龄幼虫中肠及马氏管组织的钙离子亚细胞分布,并发现氟中毒后马氏管组织的钙离子亚细胞分布有显著的变化,认为这一技术可为家蚕氟毒理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敌敌畏农药对家蚕“两广二号”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敌敌畏农药对“两广二号”家蚕(3龄)进行急性中毒的试验中,使用微量呼吸仪(SKW-2型)调查和研究家蚕中毒后呼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家蚕呼吸强度对敌敌畏的反应敏感,随农药浓度的加大,家蚕短期内耗氧量急增,最高达3.24μl/mg·h,但马上又迅速下降,直至最低的0.43μl/mg·h。随即出现耗氧抑制率升高,最高达73.81%;高浓度农药中毒后,家蚕呼吸强度比低浓度衰弱快,死亡也快。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家蚕五龄幼虫氟中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感染后血淋巴中几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变化.为研究家蚕氟中毒和CPV感染的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氟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毒害作用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氟中毒的家蚕胚胎培养细胞(BmN4细胞株)进行了超微形态和组织学研究。结果中毒细胞的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均严重损伤。氟中毒影响了细胞生物膜的透性和细胞呼吸体系。  相似文献   

17.
肖龙云  程嘉翎  王俊  王春华 《蚕业科学》2010,36(6):1047-1051
为了探究氟化物对家蚕的毒理作用,通过给家蚕5龄期幼虫添食NaF,检测氟化物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脂质过氧化物质丙二醛(MDA)、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变化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正常家蚕幼虫和氟化物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的MDA含量在5龄期均逐渐下降,但氟化物中毒家蚕的MDA平均浓度比正常家蚕升高了83.77%;GSH含量变化趋势为5龄第1天和第5天较高,第3天较低,但氟化物中毒家蚕5龄期的GSH浓度平均比正常家蚕下降了47.81%;氟化物中毒家蚕5龄期的GSH-Px和GST的平均活性分别比正常家蚕升高63.49%、39.22%,5龄第3天达到最高峰,5龄第1天和第5天较弱。初步分析认为家蚕幼虫血淋巴中MDA和GSH的含量变化以及GSH-Px和GST的活性变化,与家蚕氟化物中毒后体内氧自由基含量上升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家蚕氟化物中毒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氟中毒对家蚕幼虫中肠组织糖原分解代谢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顺霖  臧荣春 《蚕业科学》1994,20(2):110-114
用酶偶合系统测定了氟中毒对家蚕幼虫中肠组织糖原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其结果人氟中毒使中肠糖原磷酸化酶a型和b型的活性均明显下降,特别是b型的活性下降幅度较大。由此时以认为,氟中毒抑制了家蚕幼虫中肠组织内糖的分解代谢,使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  相似文献   

19.
氟化物对家蚕幼虫中肠(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添食NaF抑制家蚕幼虫中肠(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Mg~(2+))-ATPase]的活性。该抑制作用随添食NaF的浓度提高,或添食日数延长而增加,有累积效应。添食适量的CaCl_2或CaCl_2和Na_2ATP能降低NaF对(Ca~(2+),Mg~(2+))-ATPase活性的抑制。试验结果说明,应用Lee的(Ca~(2+),Mg~(2+))-ATPase动力学模型可获得满意的解释。氟化物抑制家蚕幼虫体内组织细胞膜上(Ca~(2+),Mg~(2+))-ATPasc活性,致使Ca~(2+)在蚕体内平衡失调,是家蚕氟中毒的一种重要的毒理学上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血淋巴中含有一定量的谷胱甘肽(GSH),它随着蚕体的生长发育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5龄前期较高,中期下降,到后期又迅速升高。同时,在一定程度的氟化物中毒以后,GSH含量也呈同样的变化趋势,但其含量比正常蚕少。因此,家蚕血淋巴中GSH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了解家蚕氟中毒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