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般管理状态下的龙眼普遍都存在着开花结果难,产量低,产期集中,大小年明显等问题。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技术落后或树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造成的。有研究表明,只要技术条件适宜或施用某些氧化剂满足龙眼某些生理需要,就可以使龙眼在任何季节开花结果。本研究利用三  相似文献   

2.
龙眼高接换种是优化龙眼品种结构,淘汰劣质品种,实现龙眼良种化、区域化,提高龙眼品质和产量的快捷有效途径。只要加强管理,措施得当,一般1—3年即可恢复树冠并开始投产。现将龙眼高接换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龙眼属于亚热带常绿果树,寿命长,是同安区的主要水果。虽然近年来龙眼经济价值不断提高,但产量水平依然受到病虫的严重制约。多年来,同安区植保植检站坚持对龙眼主要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根据各病虫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划分为3个主要防治时段,进行综合防控科学指导。现就龙眼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减少龙眼“冲梢”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龙眼主栽品种有石硖等 ,由于管理技术跟不上 ,龙眼冲梢较为严重。龙眼花穗发育不完全称为“冲梢”,龙眼“冲梢”是丰年欠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防止“冲梢”是龙眼栽培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龙眼发生“冲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冬季树体进入休眠迟 ,使雏梢中轴发育过长、节间过多而形成真叶 ,同时由于树体休眠程度浅且不规则 ,致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去平衡 ,造成“冲梢”。二是龙眼花序迅速分化期 (2月下旬~ 3月上、中旬 ) ,这时 ,如气温高于 18℃时 ,花芽分化受阻并恢复了营养生长 ,造成“冲梢”。龙眼“冲梢”…  相似文献   

5.
龙眼丰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龙眼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高峰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但由于面积增加过快,建园基础差,管理水平低,使得龙眼生产只有数量的增加而没有质量的提高,且普遍存在着低产和大小年结果等问题。要解决龙眼低产和大小年结果等问题,除加强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正确掌握龙眼全年管理技术是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研究和技术推广经验,总结了一套龙眼成年树全年管理技术措施,在一些地区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市龙眼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受种种因素影响,增产不增收,挫伤果农生产积极性,放松了采果后的果园管理,出现了减产不管理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龙眼结果树的正常生长。因此,现在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龙眼结果期管理技术,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眼的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眼的贮藏保鲜技术张昭其庞学群(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生物技术学院广州510642)龙眼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特产果树,是华南地区珍贵的名、特、优水果之一。我国龙眼品种最多,种植面积最大,产量也最高,主要产区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海南...  相似文献   

8.
龙眼丰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从1996年开始种植龙眼,迄今龙眼种植面积达400hm^2。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结合实践反复摸索与改进,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本地的龙眼丰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龙眼园,缩短产出周期,开发早期效益,改变现有山地龙眼园栽培管理低水平状况,是促进龙眼生产走向“二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安溪县湖头镇湖一村琥珀龙眼园采取科学建园和有效管理措施,使山地新建龙眼园收到早产出、优质化的栽培效果,为龙眼园早期效益开发提供了一条好的经验。措  施龙眼品种为福眼、乌龙岭,种植地段是山坡等高熟荒梯地,坡向朝南,海拔120~140m,土质为山地红壤砂壤土,pH值为5-5-6-5,肥力中等,水土保持一般,龙眼栽培面积3-38hm2,其中福眼2-0…  相似文献   

10.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是优化龙眼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改造低产龙眼果园的有效途径,具有投入少、收益高等优点,其技术要点包括高接换种对象、良种选择、嫁接前管理、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选择、高接部位选择、嫁接方法等。龙眼高接换种后的管理对提高接穗成活率及树冠恢复有很大影响,因此需从及时抹除不定芽、挑芽留梢、水肥管理、去除抽水枝和解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管理,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引进的四季蜜龙眼新品种进行高接换种,简述了高接换种技术的具体操作及砧木选择要求,总结了嫁接后的栽培管理措施,主要是修剪、控梢促花、施肥,以及产期调节,并提出发展四季蜜龙眼栽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国城  刘国强 《福建果树》1997,(4):37-37,41
龙眼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名贵果树。九十年代以来,我省龙眼面积发展很大,为加快本所选育的“水南一号”、“松风本”、“龙优”等优良品种的推广,适应龙眼生产新形势的需求,我所在莆田县华亭镇下花村建立龙眼名特优新品种繁育基地,进行龙眼快速育苗试验。即实生龙眼砧本移栽后立即进行嫁接,加强接后管理,当年秋季基本达到出圃标准,次年春季出圃率达95%以上。且苗木健壮,大小一致,根群发达,定植后可实现早投产。现将快速的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圃苗地选择与处理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排灌方便,前作未有过…  相似文献   

13.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是优化龙眼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改造低产龙眼果园的有效途径,具有投入少、收益高等优点,其技术要点包括高接换种对象、良种选择、嫁接前管理、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选择、高接部位选择、嫁接方法等.龙眼高接换种后的管理对提高接穗成活率及树冠恢复有很大影响,因此需从及时抹除不定芽、挑芽留梢、水肥管理、去除抽水枝和解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管理,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明忠  陈开端 《福建果树》1994,(1):40-41,65
福建省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何明忠,潘少林福建省连江县农业局陈开端,郑元宗龙眼是重要的亚热带果树,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近年来我省龙眼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龙眼品种选育及栽培研究进一步开展,但是,龙眼害虫对龙眼产量、品质影响至今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15.
氯酸钾在龙眼正造催花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 1999年龙眼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2 2 1万hm2 ,31 16万t ,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4 7 3% (居全国首位 ) ,产量占全国总产的 1/ 3。然而 ,按投产面积计算 ,广西龙眼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广大果农对龙眼开花结实的特性了解不够 ,对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二是龙眼需要适当的低温或者干旱诱导才能进行花芽分化 ,但近年来连年冬春气候反常 ,龙眼树成花率低或者有花无果或少果 ,致使部分果园单产低甚至连年失收。龙眼成花率低是导致龙眼低产的最主要原因。解决龙眼在冬春异常气候条件下成花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贵州、重庆及四川盆地的龙眼分布区,年均温在18℃以上,≥10℃的年积温为5500—5901℃,属我国龙眼经济栽培的内陆北缘区,与年积温达7600—8200℃的广东最适宜区相比,同一品种龙眼的新梢生长及开花结果物候期约推迟20—30d。8—10月正逢北缘区中晚熟龙眼果实迅速膨大期和成熟采收期,又是秋梢抽发生长时期,适时做好秋季管理技术工作,对于促进当年龙眼增产、增质、增效和秋梢健壮生长,培养优良结果母枝,争取翌年丰产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龙眼低温贮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是我国南方的名贵特产,除我国之外,泰国、印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植,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的是我国。主要产区在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龙眼果实属核果状浆果,含糖量达12.38%~22.55%。加之采收时气温高,使采后的果实呼吸作用旺盛,代谢强,使果实迅速衰老,缩短贮藏寿命,因此为龙眼贮藏技术提出了新课题。本试验对龙眼的冷藏适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四季蜜龙眼属于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其花芽分化不需要低温诱导,而且能一年多次开花结果,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同一株树中新梢、花、幼果及成熟果同时存在的现象,不利于栽培管理,也难以获得高产,导致四季蜜龙眼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内许多单位通过引种并对其栽培管理和产期调节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综述的四季蜜龙眼包含四季龙眼、四季花龙眼、双季龙眼等一类一年多次开花结果的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的栽培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龙眼早结丰产优质栽培》本书由金盾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龙眼栽培概述,龙眼生物学特性、良种、育苗、建园定植、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技术。侧重介绍了近十年来龙眼早结优质丰产栽培的科研成果。内容新颖,技术实用,可操作性强。定价7.50元。  相似文献   

20.
杨建家 《现代园艺》2007,(11):41-42
<正>龙眼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主栽果树之一,全市栽培面积3.3万hm2,但由于近几年来,龙眼价格一路下滑,严重挫伤果农管理果树的积极性,果园失管严重。现介绍比较实用的龙眼恢复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