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择体重90~100kg的120头PIC育肥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300g/t的活酵母菌),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试验期为20d。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3.178kg和3.397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073kg和0.989kg;平均料肉比分别为2.96和3.44。试验组显著地(P<0.05)提高了90~120kg育肥猪的日增重,降低了料肉比。试验表明,活酵母菌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最适宜的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日粮消化能(DE)水平,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需求差异,试验分20~60 kg和60~100 kg两个阶段,测定日增重和料重比。试验结果表明,20~60 kg阶段,对照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都相对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不显著。60~100 kg阶段,试验2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相对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20~60 kg生长阶段,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的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4 MJ/kg;60~100 kg育肥阶段,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2 MJ/kg。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生长育肥阶段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采食规律,采用电子自动饲喂系统对24头长白猪和36头杜洛克猪进行生长性能的测定,比较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异,为育肥猪的精准饲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0~100kg生长育肥期内,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在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料重比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平均日增重先增大而后有减小趋势。长白猪在70~80kg阶段日增重达到最大,杜洛克猪在80~90kg阶段日增重达到最大。60奴前与60奴后的增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相同体质量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建议在育肥猪的饲养中以60k和80kg为转折点划分饲养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天然抗霉菌毒素饲料添加剂对民猪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90日龄民猪生长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3%、4%天然抗霉菌毒素饲料添加剂,测定其采食量和始末体重,分析其饲料转化率和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2组、3组、4组各项数据均优于1组,平均日采食量4组为1 506 g,优于其他各组;平均日增重4组为483 g,优于其他各组;料重比3组为3.11,优于其他各组。说明添加天然抗霉菌毒素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控制日粮中霉菌毒素,提高民猪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HMGA1基因的两个SNPs位点进行分析,研究了HMG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大白猪和民猪重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HMGA1基因的两个SNPs位点(g.-543 T > C和g.1356 C > T),利用Sequenom质谱测序平台对杜洛克猪g.-543 T > C和g.1356 C > 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杜洛克猪群体g.-543 T>C位点,CT与CC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2.15 kg(P<0.05),30 kg体重日龄降低了3.21 d(P<0.05),断奶重升高,剩余采食量降低,100 kg体重日龄减少,30~100 kg平均日增重、40~90 kg平均日采食量、40~90 kg平均日增重均降低。杜洛克猪群体g.1356 C>T位点,CC与TT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0.37 kg(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0.13 kg/d(P<0.05),100 kg背膘厚降低0.43 mm(P<0.05),剩余采食量降低了70.42 g(P<0.05),30 kg体重日龄降低了0.56 d(P<0.05);40~90 kg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0.17 kg(P<0.05),断奶重升高,100 kg体重日龄增大,30~100、40~90 kg平均日增重均降低;CT与TT基因型结果与上结果类似。结果初步表明HMGA1基因两个SNPs位点的突变有利于杜洛克猪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育肥猪适时出栏应考虑到屠宰率、肉质品质和经济成本3个因素。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增重慢,中期增重快,后期增重又变慢。据有关介绍,猪体重在10.0~67.5kg阶段,日增重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由383g增加到816g);体重在67.5~110.0kg阶段,日增重不再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而是停滞在日增重816g的水平。试验证明,体重超过100kg时,日增重开始下降;当体重达到200~250kg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0头丹系长白公猪30 kg至100 kg的生长测定数据的分析,该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为848. 5 g,达100 kg体重时的平均日龄为169. 5 d,其90日龄时的平均体重为32. 3 kg,170日龄时平均体重为100. 8 kg,其中在130日龄时,出现了生长拐点。该阶段数据不能用常规的生长曲线来拟合,只能用线性或可线性化的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8.
育肥猪是从20~25kg(9周龄)开始,一直到出栏(110kg)为止的猪.按生长和发育阶段,育肥猪可分为三个时期:体重20~35kg为生长期,35~60kg为发育期,60kg到出栏销售为育肥期.育肥猪管理目标:成活率98%,日增重800g,料肉比2.65:1,出栏日龄180d,出栏体重120kg.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猪肠道微生物对育肥猪增重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育肥猪增重提供有效的方法,为猪肠道微生物在育肥猪饲料添加剂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6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肠道微生物。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平均末体重提高了4.41 kg(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0g(P<0.05),料重比降低了0.08(P<0.05),表明猪肠道微生物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增重。  相似文献   

10.
选取初始体重为25kg的杜×大×长三元健康生长猪176头及初始体重为50kg的杜×大×长三元健康育肥猪144头。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中日粮按照NRC(1998)营养需要量推荐配制,试验组在NRC推荐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上降低4个百分点探讨低蛋白质日粮对生长猪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猪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了46g,提高幅度为6.82%:料肉比比对照组低10.96%:增重成本节约0.89元/kg体重。育肥猪试验1组日增重较高.比对照组增加23g.提高幅度为3.09%。试验2组与对照组日增重相当;试验1组、试验2组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15%和3.2%;试验1组、试验2组增重成本分别比对照组节约0.44元/kg体重和0.49元/kg体重;试验组瘦肉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从各指标的趋势上看.试验组的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三元育肥猪,分高水平饲养组与低水平饲养组2个试验组,各组30头。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经156d饲养管理后,末重高水平组29头育肥猪平均体重为84.27kg,增重为73.95kg,日增重540.19g;低水平组22头育肥猪平均体重为78.45kg,增重为72.67kg,日增重496.5g,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全期每头多增重5.82kg,日多增重43.69g。头均耗料高水平组为237.87kg,低水平组为314.34kg;饲料转化率低水平组比高水平组高出1.62。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除饲料、管理费用外,其他费用完全相同,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多育活育肥7头,共多收入纯收入7264.12元,头均利润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多收入197.54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育肥猪的实际效果,将日龄和体重接近的10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发酵床和普通猪舍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猪舍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达100kg体重日龄、30-100kg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170.67±3.31)d、(731±28)g和2.94:1,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缩短3.61d(P〈0.01)、提高26g(P〈0.01)和降低0.17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体重约15kg左右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将生长育肥猪分为仔猪(15~30kg)、中猪(30~60kg)和大猪(60~90kg)3个阶段。在仔猪、中猪和大猪阶段饲料中分别添加中草药添加剂2.0、1.5和1.0g/kg。结果表明,中草药制剂对仔猪日增重、耗料量、料重比、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无影响(P>0.05)。对中猪的日增重、耗料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提高了中猪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P<0.05)。对大猪的耗料量无影响(P>0.05),但提高了大猪的日增重、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P<0.05),降低了料重比(P<0.05)。可见,本研究所用的中草药制剂能改善育肥猪尤其是大猪阶段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育肥猪通常是指猪只体重为25-120kg这个阶段,该阶段是猪群饲养周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日增重达到750-900g,养猪能否赚到钱,育肥阶段不容忽视。下面笔者从饲养、防疫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养好育肥猪关键两步,以供养猪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钟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云山  任守文 《养猪》2003,(6):19-21
苏钟猪是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为亲本,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及先进的育种手段,历时10余年精心培育的优质高产瘦肉猪母系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该猪全身被毛白色,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25~14.35头,乳头数7~8对,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5~177天,胴体瘦肉率54.32%~54.49%;以苏钟猪为母本的二元(大约克×苏钟)杂优猪,育肥性能好,达90 kg体重日龄为160~163天,日增重702.67~727.23 g,料重比3.11,胴体瘦肉率58.79%~58.9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效果.方法选择30头奶仔猪和30头育肥猪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种猪随机抽取其中的15头共30头作为实验组,另外30头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断奶仔猪喂仔猪基础日粮,对照组育肥猪饲喂育肥猪基础日粮;实验组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喂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比较两组猪的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每头断奶仔猪每日增重约390g,40d后增重约15.60kg,实验组每头断奶仔猪每日增重520g,40d后增重约20.80kg;实验组每头断奶仔猪比对照组每头断奶仔猪40d后增重高出5.20kg.实验组断奶仔猪出现轻度拉稀,对照组断奶仔猪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对照组每头育肥猪每日增重约680g,40d后增重约27.20kg实验组每头育肥猪每日增重约840g,40d后增重约33.60kg;实验组每头育肥猪比对照组每头育肥猪40d后增重高出6.20g.实验组育肥猪出现轻度拉稀,对照组育肥猪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结论: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更加快速健康地发育、生长,增重速度更快并改善腹泻情况.  相似文献   

17.
该文旨在研究利用净能体系配制低蛋白质日粮对商业条件下生长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生长阶段(试验1)与育肥阶段(试验2)分别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生长猪(30~55 kg)和育肥猪(50~100 kg)各216头,随机分为正常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试验2结束后每组选30头育肥猪进行屠宰.结果表明,低蛋白质组生长猪和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长猪增重成本降低6.80%/kg(P<0.05),育肥猪增重成本降低9.49%/kg(P<0.05);除失水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质组外(P<0.05),低蛋白质组育肥猪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商业化条件下,利用净能体系配制生长和育肥猪低蛋白质日粮可获得与传统日粮相近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增重成本能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养猪业中如何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以提高日增重、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及增加养猪经济效益为目的。将体重12~12.5kg的无病、发育正常的仔猪选出32头,随机分成4组,日粮中以25%、50%、100%添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增重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检验,试验结果表明,50%添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增重效果明显,100%添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增重效果最佳,平均个体增加收入185.1元,可见,应用发酵饲料喂育肥猪经济效益较好,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民猪与巴克夏杂交后代生长肥育与胴体性状测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试了巴民杂种1代黑猪和丹系大白猪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结果表明,巴民杂种1代黑猪生长期平均日增重562 g,育成期平均日增重804 g,生长肥育全期平均日增重685 g;丹系大白猪生长期平均日增重710 g,育成期平均日增重968 g,生长肥育全期平均日增重841 g。巴民杂种1代黑猪90 kg体重屠宰,屠宰率70.1%,平均背膘厚3.03 cm,肌肉pH 6.2,眼肌面积31.26 cm2,腿臀比例32.07%,胴体瘦肉率50.65%;丹系大白猪100 kg体重屠宰,屠宰率72.8%,平均背膘厚1.71 cm,肌肉pH 6.7,眼肌面积46.27 cm2、腿臀比例38.07%、胴体瘦肉率6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