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鄂恩4号丰产稳产和优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新品种鄂恩4号产量三要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鄂恩4号是一个集高产性,稳产性和优质性于一身的品种。其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最大,且可塑性强,因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了解小麦(TriticumaestivumL.)新品种云麦68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方法]对云麦68的2009—2011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麦68具有较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云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重,穗粒数的作用最小。增加有效穗,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结论]该研究可为云麦68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6)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宛麦19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回归系数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宛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稳系数法对1998 年审( 认) 定的两个小麦新品种晋麦58 号和太核5116 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估算,并与对照北京841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3 年区试中,这两个新品种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表明晋麦58 号和太核5116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相似文献
8.
9.
10.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周麦1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早、中茬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为了全面评估冀麦325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根据2012—2014年国家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017—2019年国家黄淮北片旱肥组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生产试验和2019—2020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北片旱肥组生产试验的资料,对小麦新品种冀麦325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环境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麦325在黄淮北片水地组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中比对照良星99增产6.89%,2013—2014年度比对照良星99增产6.45%,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中比对照良星99增产5.59%;在黄淮北片旱肥组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中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1.45%,2018—2019年度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7.60%,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5.70%。另外,冀麦325产量三要素协调,抗寒性好,抗倒,抗旱。综合分析表明,冀麦325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是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太714’的生产与育种价值,笔者根据2016-2018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和2017-201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对小麦新品种太714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714’在2016-2018年山西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9.1%,在2017-2018年生产试验中比‘长6878’增产7.3%,说明‘太714’是适应范围较广的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稳产性,是适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旱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小麦内乡182是我站以偃大7406与南阳75—6杂交育成的弱春性早熟型新品系。株高80厘米,长芒、白壳、白粒。1986—1989年参加地区和省级区试及省生产示范试验,表现高产、稳产、适应区域广泛。一、丰产性、稳产性分析1.丰产性:内乡182在1986—1989年的三年内共参加91个点次的12组试验。平均亩 相似文献
18.
19.
<正> 豫麦17(原内乡182)是内乡农业试验站用偃大7406与南阳75—6杂交育成的弱春性、早熟型小麦新品种。1987—1990年参加省、地区域试验,经三年36点次的试验,一致表现高产、稳产、早熟、品质佳。为了科学评价、合理利用豫麦17,我们对省、地两级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其它性状将其与大面积推广品种宛7107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