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粮食安全储备预警理论进行了探讨。我国粮食安全储备指的是国家能够控制的储备,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粮食安全储备预警的逻辑过程有: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防警度。我国粮食储备预警的警源包括粮食生产,粮食消费等六个重要因素。警兆指标有粮食供给警兆,需求警兆等三类警兆,警情指标用粮食安全系数来测定。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粮食生产警情的测定及其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系统化方法讨论了湖北省粮食生产警情划分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无警、轻警、重警和巨警的警限区间,并对1978~2003年间湖北省粮食生产警情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湖北省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粮食生产、消费、价格和供需平衡的角度,设立粮食产量增长率、粮食自给率、玉米自给率、大米自给率、小麦自给率、粮食实际价格指数和粮食消费波动系数等7个指标,组成粮食生产数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标的警度对中国历史各年综合警情进行分析得出,1984—2015年,有无警年份21个、轻警年份4个、中警年份4个、重警年份3个。最后,利用指标体系,对2020年和2025年的综合警情进行了展望,得出了无警的结论 。  相似文献   

4.
广西粮食总产量警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变化幅度大,稳定性差,粮食供给长期处于有警状态即粮食长期短缺,成为影响广西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预警分析表明:广西粮食总产量平均年增产率R≥2.5%无警(供需求基本平衡)1.3%≤R〈2.5%的轻警(稍缺);-2.5%≤R〈1.3%为中警(短缺)-9.9%≤R〈-2.5%为重警(严重短缺)R〈-9.9%为巨警(粮荒)。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粮食供求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预警原理建立了江苏粮食供求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粮食供求处于无警状态,但粮食生产警情出现频率较多,稳定粮食生产是今后农业政策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预警是对未来粮食产量状况做出评估和预测,并提前发布预报,因此,筛选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生产预警指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包括警情指标和警兆指标在内的粮食生产指标体系,是建立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有效地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分类,恰当地选择预警模型和设置模型变量,才能很好地对模型结果进行处理并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7.
福建粮食单产风险预警的马尔科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粮食单产风险的涵义,给出了测度粮食单产风险的方法,并用马尔科夫预测法建立了福建粮食单产风险的预警系统,得出了未来年份福建粮食单产风险的警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生产力的降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生产及其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一个难题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预警模型测算了江苏省在1991-2009年的耕地安全警度,结果显示,2000-2005年江苏省耕地安全警度为巨警,耕地数量和质量均明显下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关联度排序、分析,由此选出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指标构建回归模型,预测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为3.320 12×107 t,耕地资源安全度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江苏省耕地资源警情为中警.本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与保护、区域粮食安全监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以徐州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警是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和排警决策的过程.以区域粮食总供求比率等为警情指标,建立了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目标预警系数的方法,同时考虑人均粮食占有量作为约束条件,确定预警系统警度.并以徐州市为例,进行粮食安全预警实证分析,得出徐州市2010年的粮食安全预警将呈现出短缺轻警警情.运用土地复垦等手段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造中低产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加大投入力度,培育优良品种是排除徐州粮食安全警情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省粮食生产能力现状作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江苏粮食安全的数量界限,提出用科学的粮食发展观指导江苏省粮食生产,以食物生产观念涵覆粮食生产,合理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和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实现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等发展江苏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学》2004,(9):15-16
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西省召开了粮食产业化座谈会,农科院、粮食主管部门负责人、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龙头企业等的主管人士认为,在新的粮食生产供需情况下,今后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将出现八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粮食生产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近些年,各种特殊环境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金寨县粮食生产实际,对制约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和建议,以期为稳定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1978~2003年粮食生产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回顾、分析,说明中国已经具备667m2产出300kg、总产5亿t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国人对粮食丰欠和粮价波动的承受力大为增强,但是粮食生产进一步取得新突破的难度增加,粮食生产效益下降的趋势不可忽视。同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的四条对策,即以年人均380kg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线,立法保护足量、优质的耕地,逐步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粮食生产者要自强自立争取平等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粮食出口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粮食进口国(如日本、印度)的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的一些启示,主要包括:(1)健全粮食价格保护政策;(2)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建立高效的粮食储备机制;(4)加强粮食国际贸易;(5)建立粮食安全顸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按照省上的部署,今年全省要继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好中央和省上有关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在稳定去年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和特色粮食生产,进一步扩大优质小麦、专用薯和优质小杂粮等种植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稳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使今年粮食生产有个好收成,全年产量实现800万吨,确保省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韧性,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客观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全局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6—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贫困、粮食生产脆弱性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农业水贫困程度降低了30.45%,南方降幅高于北方,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粮食生产脆弱性降低了71.99%,北方降幅高于南方,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水贫困与粮食生产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了21.99%,区域差异趋于缩小,但始终保持北高南低的态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提升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芜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有着重农种粮的传统,2021年芜湖粮食生产呈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三增”局面,粮食生产综合水平总体稳定。本文从芜湖市发展粮食生产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粮食生产顶层设计、责任落实、试验示范、加强基建、科技创新、提质增产等有效措施,结合当前面临的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种粮大户经济效益降低、农村劳动力缺乏且素质偏低、灾害因素频发等问题,从稳定粮食生产水平、补贴农资规范市场、做好示范提高积极性、加强粮食产能建设、提升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紧握粮食产能安全主动权。把握好中国特色粮食产能安全的科学内涵,着力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应突出抓好国内区域重点。本文在阐释粮食产能安全内涵的基础上,聚焦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现实问题,分析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在结构问题、资源约束和环境风险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思路转向和突破路径。研究表明,生产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生产的资源要素约束逐渐增多、生产环境风险隐患正日益凸显是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主要障碍。未来亟需推动粮食生产从“多产粮、保产量”转向“稳产粮、优结构”,从“拼资源,高消耗”转向“拼科技,披绿色”,从“被动调整和响应”转向“主动预见和适应”,并从持续调优生产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强粮食生产活力,引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区域气候韧性,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粮食生产则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温岭市是浙东南的工业强市,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必须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生产总量的相对稳定。为此,对全市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0.
我区自1983年秋试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以来,经历了发展、巩固、提高三阶段,至2000年,粮食规模经营面积6.85万亩,占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的1/3。以后,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减少。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为提高我区粮食生产的产量、质量,为我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