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体细胞抗盐突变体的筛选及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幼胚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用NaCl作选择剂,在含质量浓度10~20g·L-1NaCl的N6筛选培养基上连续筛选3代,再转移到无盐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3代,得到耐20mg·L-1的抗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对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测定表明,该愈伤组织变异体是耐盐的.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在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再生植株,在10g·L-1NaCl胁迫下耐盐变异体再生植株相对电导率小于对照再生植株,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植株.耐盐株自交得T1代种子,在不同质量浓度NaCl胁迫下测定其发芽率,耐盐变异体后代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种子发芽率,说明变异体的耐盐性是可遗传的.  相似文献   

2.
大叶蒲公英愈伤组织耐盐突变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大叶蒲公英耐盐突变体,以其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耐盐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 0.5 mg/L+2,4-D 0.04 mg/L与MS+6-BA 0.4 mg/L+2,4-D 0.02 mg/L+NAA 0.2 mg/L。将继代培养5次的愈伤组织接种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盐的诱导培养基上,经过4次耐盐胁迫,筛选出了耐盐的愈伤组织突变体。通过RAPD检测发现,在NaCl质量浓度为8、10、12 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扩增条带与不含NaCl的培养基(对照)有差异,证明耐盐的愈伤组织中确实产生了DNA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霉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穗)愈伤组织抗(耐)赤霉粗毒素的最佳选择浓度为(0.5~0.6)x10 ̄(-4)mol/L。在此浓度下,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穗)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对粗毒素的反应有差异,在10 ̄(-3)~10 ̄(-5)mol/L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经毒素处理后的耐毒素愈伤组织较对照稍小、略紧密、微黄色,继代于不含毒素的培养基上能很快恢复生长,与对照相当,但继代于含同样浓度毒素培养基上,存活率下降95.2%。经0.6x10 ̄(-4)mol/L毒素处理30d后,各基因型的耐毒素愈伤组织成苗率在20%~35%之间,多数耐毒素愈伤组织生理上受到伤害,失去分化成苗的能力,从抗(耐)毒素的细胞系中已筛选获得田间抗性优于原供体品种的R_1代植株9株,R_2代植株25株。  相似文献   

4.
一个籼稻推广品种优良组培特性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生产上主栽籼型杂交水稻亲本的组织培养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的恢复系父本R6547的组培特性与粳稻模式品种相似.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95%以上,其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和分化再生水平远高于绝大多数籼稻品种。该品种愈伤组织分化再生频率高达87%;继代4次仍有95%的愈伤组织保持胚性状态,表现出很强的耐继代能力;在用农杆菌介导法转移外源基因时,相对地保持了其优良的组培特性。进一步讨论了利用R6547建立高效转化系统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长健壮的花生根瘤在CL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的频率达到26.5-46.6%。瘤愈伤组织能多次继代,生长良好,在分化培养基D-57和D-59上已分化形成了根,其生根频率分别为56%和78%。显微观察表明,愈伤组织分化的具有正常根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6.
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筛选及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选用4个适于玉米组织培养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继代5次后,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5.5 mmol/L Hyp连续筛选3次,获得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分别称为rn变异体和rh变异体,以普通继代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为对照。经一代回复培养,分别在200,250和300 mmol/L NaCl胁迫下,分别测定了rn变异体r、h变异体和对照愈伤组织存活率,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K+、Na+含量;在30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了rn变异体、rh变异体和对照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rh变异体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高于rn变异体,Hyp的选择频率是NaCl的2倍左右;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rh变异体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存活率和K+、Na+含量;在300 mmol/L NaCl胁迫下,rh变异体的生长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最高,表现出了较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耐盐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个马铃薯栽培品种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耐盐突变体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耐盐性存在差异,东农303、鄂1号两品种在细胞水平对NaCl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8g/L,费乌瑞它为6g/L,夏波帝为4g/L。当继代次数低于10次,叶片耐盐愈伤组织在无盐胁迫诱导分化培养基上才有进一步诱导再生植株发生的能力;而在盐胁迫诱导分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超过8次即很难继续分化再生。  相似文献   

8.
杨树湿地松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耐盐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杨树无性系NL-80105,NL-80106,NL-80117和湿地松组织培养愈伤组织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4-D2.0mg·kg-1和KT0.5mg·kg-1,诱导这些树种愈伤组织效果好;在含氯化钠的培养基上,杨树不同器官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和耐盐程度有差异,外植体茎、叶比根强;杨树继代愈伤组织的耐盐能力显著高于湿地松,这与植株水平的耐盐性相一致,表明用愈伤组织鉴别这些植物耐盐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转mtlD基因早稻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mtlD(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导入旱稻。研究结果表明:旱稻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对抗性愈伤的筛选频率无明显影响;基因枪轰击后愈伤组织的恢复时间(≤7d)较长时,潮霉素B质量浓度应适当提高。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的PCR,dot blotting,southern blotting和nor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mtlD基因已整合到旱稻基因组中,并且稳定表达。在含1.096(质量分数,下同)NaCl的MS培养基上,转基因植株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在含0.75% NaCl的盆中,转基因植株能够生长。盐分对转基因植株质膜的伤害减轻,Na^ 向地上部运输受抑,转基因植株的Na^ 与K^ 比率低于阴性对照。T1代转基因旱稻耐盐和盐敏感以及抗潮霉素B和潮霉素B敏感的分离比例均大于3:1,说明基因枪轰击为多拷贝转化。  相似文献   

10.
以从4个草坪型高羊茅品种成熟种子直接诱导获得的初始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研究3种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基中添加BAP和硫酸铜以及提高蔗糖浓度均能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提高胚性愈伤组织频率,其适宜浓度分别为:BAP0.1~0.2mg/L,硫酸铜2.5mg/L,蔗糖60g/L。这3种因素中,又以添加BAP的效果最好,添加硫酸铜次之。4个供试品种间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春小麦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及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宁春4号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诱导产生耐盐突变体。利用小麦成熟胚于MS+2,4-D2mg/L LH500mg/L的诱导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不加NaCl,继代、分化培养基中的NaCl浓度由低到高逐步增加。当NaCl浓度由0.3%增加到0.8%时,在含有0.8%NaCl继代培养基上的愈组逐渐变成褐色,最终枯死;将经过0.5NaCl继代培养存活的愈组转入含有0.5%NaCl的分化培养基MS+2,4-D1mg/L KT0.5mg/L LH500mg/L上分化出再生植株。将再生植株获得的种子通过大田盐地(含盐量为0.3%-0.4)种植,收获的种子(简称T细胞株系)再加盐水培,测15d后幼苗的生长量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以鉴定其耐盐性。结果表明;T细胞株系幼苗的耐盐性表现突出,超过对照(CK)宁春4号,说明细胞可以不同程度地诱发发生变异,这对探索春小麦耐盐育种新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愈伤组织的倍性、品种、外植体对野生型愈伤组织中耐盐细胞频率的影响。发现:(1)单倍体和二倍体愈僵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比较接近,四倍体愈伤中耐盐细胞频率一般比单倍体和二倍体愈伤组织的小;(2)不同品种的耐盐细胞频率差异大;(3)二倍体植株幼穗培养产生的二倍体愈伤组织和四倍体植株花药培养产生的二倍体愈伤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叶片为试材,对银杏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及褐变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银杏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均以MT附加BA1.0mg/L和NAA3.0mg/L的培养基效果最好;2.0.1%的植酸具有明显地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抑制褐变和,而活性炭和硫代硫酸钠效果最差;3.蔗糖浓度为5%的培养在,愈伤组织增长倍数最高,达13.77;4.继代培养40-45d愈伤组织增长倍数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枸杞耐盐愈伤组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浓度NaCl对枸杞无菌苗下胚轴诱导产生耐盐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为0.8%,继代筛选次数为6次时愈伤组织的存活率趋于稳定,且生长状态良好,耐盐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aGl对盐芥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盐芥山东生态型的种子,从幼苗诱导出愈伤组织,继代后转到含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研究NaCl对盐芥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盐芥愈伤组织的生长减缓,鲜重干重增加量减小。[结论]NaCl抑制盐芥愈伤组织的生长,并且抑制效果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发生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同一植株不同分蘖进行幼穗、花药培养,分别诱导双、单倍体愈伤组织。继代选出生长好的无性系用于耐盐变异体筛选,测定各无性系出现耐盐变异体的频率。计算单、双倍体无性系的变异体频率之比值(H/D)。据变异体发生机制的不同会导致单、双倍体愈伤组织出现变异体频率的不同,将几种可能机制的理论H/D值与实测H/D值比较分析,发现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的发生机制是具有显性作用的基因扩增,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基因显性突变。  相似文献   

17.
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筛选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离体筛选耐盐作物类型的新途径,特选配了4个适于幼胚培养的玉米杂交组合,以其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继代5次后,用200 mmol/L的NaCl和5.5 mmol/L的Hyp连续筛选3次,获得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试验确定了适于玉米幼胚培养的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比较了2种筛选剂的选择效果:用Hyp筛选得到的愈伤组织,其分化频率高于用NaCl筛选的愈伤组织;Hyp的选择频率是NaCl的两倍,表明用Hyp间接筛选玉米耐盐变异体,是一条较为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先分别在质量浓度为40,80,120,160,200 mg.L-1的MMS和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4%,0.6%的NaCl的MS增殖培养基中培养,确定愈伤组织的MMS半致死浓度和NaCl致死浓度,然后进行豫杂一号泡桐耐盐突变体的诱导及SSR分析.结果表明,MMS和NaCl处理对豫杂一号泡桐愈伤组织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愈伤组织的MMS半致死剂量为120 mg.L-1,NaCl致死浓度为0.6%,连续10次继代培养,从263株筛选出的16株豫杂一号泡桐耐盐突变体的DNA碱基序列在SSR水平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枸杞髓部细胞悬浮培养及胚状体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枸杞髓部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建立细胞系,诱导胚状体发生。结果在含不同激素的4种MS培养基上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在56.7% ̄95.7%,其中以MS+6BA0.1mg/L+NAA0.5mg/L+蔗糖3%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颗粒小,分散性能好,此愈伤组织在2-3次继代培养后,转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24h后获得大量单细胞,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建立稳定的单细胞悬浮率。悬浮细胞在液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以异源六倍体小黑麦幼穗作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内2,4-D浓度调节在2.0-2.5mg/l之间,其诱导效果最佳,接种后6天后的诱导率达70%,9天后达95%,在继代培养其中2,4-D浓度调到3.5-4.0mg/l之间,继代的愈伤组织发育良好,质量高,在分化培养基中6-BA,KT,IAA的组配比例为1:0.99:0.3时,能提高分化率,一般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