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了大米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性质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并联系这些变化阐述现有的陈化理论,展望了陈化机制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大米陈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工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储藏大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常温储藏过夏大米陈化程度比准低温高得多。在目前机械制冷低温储粮不易推广的情况下,准低温储粮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又易于实施的储粮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米米汤碘兰值与品尝评分的结果进行数理设计,讨论米汤碘兰值可作为大米食用品质鉴定方法和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稻谷的低温储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稻米的主要生产、消费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人民基本生活,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稻米储备。稻米储藏是关乎国家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而在储藏过程中稻米食用品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黏度降低、糯性下降、口感变劣、香味不浓等。流通环节也使稻米品质下降,特别是高温季节。因此,创造良好的储藏环境条件是延缓大米品质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持大米的食用品质和新鲜度,设想利用分子筛富氮机,制取比较纯净、干燥的氮气,定期或不定期置换与净化粮桩内陈、湿气体,借以达到大米安全渡夏。本试验在1982年3月~10月进行,历时7个月,经过夏季高温考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试验的水份16.6%的34万斤标一粳米,桩湿、气体均能控制在一定程度,既未发现袋皮白霉  相似文献   

6.
陈诗学 《粮食储藏》2005,34(1):41-45
用光触媒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包装小麦粉、大米和玉米粉。对经过不同陈化期的3种样品分别进行脂肪酸值、酸度、水分、大米粘度和降落值多项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光触媒材料包装的粮食(玉米除外)品质变化较小,在延缓粮食(玉米除外)品质陈化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稻谷是我国长期储备粮的主要粮种,在贮藏过程中,由于种子本身的呼吸氧化作用以及各种酶的作用,其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陈化,甚至劣变,为了摸清稻谷在长期贮藏中品质变化的规律,制定稻谷长期贮藏“推陈出新”的品质标准,以促进稻谷长期安全贮藏技术的发展,保证消费大米的食用品质。我们根据粮食部78—81年有关“储粮品质劣变指标”研究计划的要求,在“研究课题协作组”统一安排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下稻谷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稻谷的试验表明:稻谷的发芽率、粘度和脂肪酸值等指标均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不同。高温条件下稻谷的陈化速度最快,不利于粮食储存与保鲜;变温条件下品质陈化速度次之;而低温条件下的稻谷品质指标变化最小,都与原始数值相差无几,说明在低温下储存能够很好保持稻谷原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9.
荞麦收获经贮藏后,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褐变是最明显的品质劣变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加工和食用的品质及商品价值。围绕荞麦色泽变化、品质劣变、控制措施展开讨论,分析了国内外荞麦褐变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荞麦贮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CO2气调储粮启封后品质变化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CO2气调储藏后的不同水分、不同品质的籼米和粳米,在粮温30℃左右和20℃左右等不同条件启封进行室内试验和实仓试验。启封后不同时间分别取样进行品质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大米品质是启封后品质变化的关键。而大米的水分含量和启封时的温度是CO2气调储藏启封后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稻米食味品质检测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稻米的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稻谷的最终品质,因此稻米食味品质的检测与评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综述了稻米食味品质检测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新检测评价技术的进展,总结了现有检测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展望了基于电子鼻对稻米香味特性和食味品质检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e eating quality of cooked rice is important and determines its market price and consumer acceptance. To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eating quality in 183 rice germplasm accessions, we evaluated 33 eating-quality traits including amylose and protein contents, pasting properties of rice flour, and texture of cooked rice grains. All eating-quality traits varied widely in the germplasm accessions. 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 (PCA) revealed that allelic differences in the Wx gene explain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the eating-quality traits. In 146 accessions of non-glutinous temperate japonica rice, PCA revealed that protein content and surface texture of the cooked rice grains significantly explained phenotypic variations of the eating-quality traits. An allelic difference based 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which was located near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3, wa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eating quality of non-glutinous temperate japonica ri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ating quality is controlled by 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Wx gene and the QTL on chromosome 3, in Japanese rice accessions. These genetic factors have been consciously selected for eating quality during rice breeding programs in Japan.  相似文献   

13.
RVA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稻米的品质改良中,利用粘度速测仪测定稻米淀粉粘度特性作为估计稻米食用品质一个很重要指标。这种测定具有测定简单快速和用量小的特点。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水稻品质育种中应用。中国在近些年开始应用。对稻米淀粉RVA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稻米淀粉RVA谱遗传及在育种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研究利用方向。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品种的食味。RVA与稻米食味、米饭质地以及其它与米饭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均密切相关,已经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育种上应用。RVA谱主要受单基因(Waxy)加性效应控制,可在F4代及其以后种子进行选择。不同地点环境对RVA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品种稻谷在储藏过程中碾米品质、食用蒸煮品质和储藏品质的变化,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法,对3个优质稻品种和3个杂交稻品种在100%相对湿度和40℃条件下分别处理0、1、3、5、7天。结果显示,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稻谷的脂肪酸值含量均明显升高,但优质稻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杂交稻。稻谷糙米率、蛋白质总量和胶稠度的变化不大,优质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有所升高,所有稻谷的整精米率经老化处理后都有所降低,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储藏时间稻谷的安全性和品质的差异。稻谷在真空包装下品质变化速度小于网袋包装条件,说明真空包装可以适当延缓稻谷的陈化。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稻谷耐储藏实践中延缓稻谷陈化和品质劣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铨  唐亮  徐凡   《作物学报》2013,39(6):961-968
进入21世纪,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品质稳定改善,改良食味品质是今后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味品质鉴定方法,稻米淀粉种类和含量及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其他物质含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饭粒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育种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粳稻食味品质研究现状,认为结合东北粳稻实际深入开展食味品质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籼稻二次枝梗粒偏向穗轴上部分布、穗颈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多等有利基因,同时减少对食味品质的不良影响,是今后北方尤其是东北籼粳稻杂交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陆丹丹  叶苗  张祖建 《作物杂志》2022,38(2):28-891
稻米蛋白质是决定其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通常与米饭的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作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稻米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然而,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构成的决定机制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等方面还有诸多不明之处,其影响食味品质的机理也不清晰。本文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及其分布,稻米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过程以及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控制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优质水稻的品种筛选及调优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大邑、南部、射洪3个地点设置大田播期试验,利用米饭食味计和硬度黏度仪,研究了不同地点间播期对杂交籼稻米饭外观、口感、综合评分、以及硬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交籼稻的米饭食味品质是地点、品种、播期及其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2)不同播期间,米饭外观、口感和综合评分均表现为宜香优2115>川优6203>F优498,硬度值则以F优498最高,优质品种宜香优2115米饭食味品质明显较优;不同地点间,适宜推迟播期则可提高米饭外观、口感、综合评分,进而提高米饭食味品质。(3)相关分析表明,综合评分与播种-抽穗期的积温和降雨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抽穗-成熟期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全生育期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4)GGE模型分析表明,在大邑播期推迟10 d具有较好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好;在南部和射洪,播期推迟10~20 d具有较高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在四川盆地,播期推迟10~20 d可以使水稻灌浆结实期处于较合理的温光环境,进而有效改善杂交籼稻的米饭食味品质,提高综合评分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Chalk, an opaque area in the rice grain,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characteristic in rice and occurs most commonly when grains are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s during development. Chalky rice decreases the value of rice because of its undesirable appearance and eating quality for consumers.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cooking, texture properties of cooked rice, and pasting and gelatinization properties to evaluate the reason for the deterioration in eating quality of chalky rice.  相似文献   

19.
水稻食味品质形成影响因素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水稻食味品质已是全面提升稻米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鉴于当前稻米品质尤其是食味品质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水稻的优质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本研究分析了稻米食味品质与其密切相关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了影响稻米优质食味形成的主要栽培措施及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稻米食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全面提升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稻米食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地下仓长期储存稻谷的可行性,解决东北稻谷在我省储存难的问题,延缓稻谷储存期间的品质下降,延长储存时间,结合关中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对扶风杏林储备库现有地下仓进行准低温隔热改造,结合密闭管理,降低仓温和粮温,使稻谷常年处于准低温以下储藏环境中,保持稻谷的储存品质和食用品质,达到绿色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