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陆地棉种包衣剂的研制及其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2):23-25
研制了适宜石河子土壤,气候等条件的棉种包衣剂,经田间试验,表现出苗块,出苗率高,苗齐,苗壮,根系发达,防病保苗效果好,棉花产量可增加10%。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加速秸秆还田,定远县在小麦生产上开展了秸秆切碎覆盖催腐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秸秆催腐覆盖还田可以改善小麦经济性状,增加小麦产量,还能改善土壤,提高地力,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化肥用量,增强土壤保墒保肥能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稻耐冷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优异的耐冷种质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发掘其优异的基因源,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高效和精确地培育耐冷的水稻品种,是解决上述低温冷害的关键.加快耐冷性状的改良对促进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耐冷基因研究为核心,综合述评了水稻耐冷QTL定位、克隆和水稻耐冷转录因子调控,探讨了水稻耐冷相关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耐冷QTL定位的精度有限,很难在分子育种中应用;且已克隆的耐冷相关基因由于其耐冷机制的复杂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也很少.联合连锁和关联分析可以提高QTL检测的效应和定位精度.因此,利用联合连锁和关联定位方法,挖掘耐冷基因,构建高效的水稻耐冷基因精细定位的策略,并应用于分子育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米生物保鲜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魔芋精粉作载体,负载双乙酸钠、L-抗坏血酸混合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制出大米生物保鲜剂的最佳工艺参数配比A2B1C3,即:魔芋精粉0.6%,双乙酸钠0.5%,L-抗坏血酸0.5%。经感官评定和微生物检测,能够延长大米保鲜期,可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采用DNA重组技术和蚀斑技术获得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制备了鸡生长抑制因子(SS)免疫原,与鸡传染性IBD、ND免疫原共同高免健康产蛋鸡,使其卵黄中产生高效价的抗鸡SS、IBD、ND抗体,利用含高效价的卵黄制成鸡抗病促生长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人工感染的IBD鸡治愈率为97.5%,预防保护率98.4%;对流行区自然感染的IBD鸡治愈率96%,预防保护率97%。对健康肉仔鸡应用,可使其育成出栏时间提前3天,每只平均比对照增重135.7g;饲料转化率提高8.37%。 相似文献
12.
对常见生物材料进行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制片技术的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材料、不同的组织、选择不同的制片方法,可以提高生物显微制片的质量和效率,为生物显微制片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黄地老虎耐寒机理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地老虎个体发育期间各虫态的过冷却点,以卵期和蛹期最低,分别为-21.79和-19.2℃;成虫期最高为-5.75℃;幼虫期1~4龄随虫龄增大,其过冷却点升高,分别为-17.45,-16.29,-8.41和-6.51℃;5~6龄时又下降,分别为-12.72和-8.82℃.6龄幼虫在25,15,5和0℃4级降温锻炼下,抗寒力提高。主要表现为:①虫体过冷却点下降(从-7.58℃降到-17.41℃);②体内多种生化含量明显积累,0℃下处理的幼虫,其血糖、血脂、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质分别北25℃下处理时增加3.28,1.67,5.72,1.27,0.6和0.8倍。没有发现甘油和多元醇积累。 相似文献
15.
化控种衣剂提高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化控种衣剂调控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方法】以常规种衣剂(ND)包衣为对照,以化控种衣剂(HK)包衣为处理,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对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分析了上述指标在低温逆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温胁迫后,化控种衣剂提高了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调节了叶片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平衡,增加了IAA/ABA、GAs/ABA、CTKs/ABA比值,化控种衣剂处理的曲线变化平缓。【结论】化控种衣剂通过促进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及促进型内源激素的相对比例,提高大豆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连续多年试验研究表明 ,在相同的试验处理条件下 ,小麦品种的温度型不因年份、试验、栽培因素的改变而逆转 ;小麦冠层顶三叶各叶位的叶色消褪和失绿面积变化存在显著的温度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随叶位的降低和衰老的加剧而逐渐增大 ;小麦开花后芒的衰老程度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 ,不同温型小麦芒的衰亡状况从花后 2 0天开始有明显差异 ,冷型小麦芒褪色和衰亡的速度比暖型小麦慢。在育种实践中 ,可考虑将冠层温度、冠层叶片和芒等表观性状有机结合 ,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冷温材料 ,选择冷温后代 相似文献
17.
香樟耐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香樟在豫中北部城市的引种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驻马店市区和郊外栽植香樟,比较香樟的生长情况,观察香樟的耐寒性。[结果]香樟在市区与在郊外相比不易遭受冻害。香樟嫩枝易受低温冻害,根部则不受冻害。树龄相近的香樟,耐寒耐冻的能力个体差异很小;树龄差别大的香樟,耐寒耐冻的能力差别较大;树龄越大越不易遭受冻害。在最低气温低于-10℃时,野外幼树的枝干很容易遭受冻害,但截去冻死的枝干后可继续发芽,长成大树。在略低于-10℃时,野外大香樟树可能不遭受冻害或仅嫩枝嫩叶遭受轻度冻害。[结论]在驻马店以北的城市市区内可引种香樟,但野外和市区内的小香樟冬季需要采取防寒措施,以免发生冻害。 相似文献
18.
19.
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和有关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发现冷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重要性状表现出较暖型小麦为优的特点 ,表明了冷型小麦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将为小麦产量的提高和保持产量的相对稳定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