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原湖泊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刚性约束以及耕地面积狭小分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限,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文章以洱海这一典型的高原湖泊为例,基于洱海流域近年来生态环境数据和地域发展趋势,运用定性经济预测法,分析洱海流域生态农业在科技投入、产品生产质量和生态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的现状,把握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借助洱海流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以期更好地实现生态农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研究结论对促进与洱海流域相似的高原湖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洱海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禁养区;抓实生态隔离带建设;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抓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相似文献   

3.
正一、洱海流域生态安全及所面临的挑战洱海地处滇西北,是大理各族人民的母亲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具有调节气候、涵养生态、蓄水供水、灌溉发电、水产养殖、旅游观光、航运等多种综合功能,是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和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价值和地位难以估量。以洱海为核心的洱海流域2016年末总人口  相似文献   

4.
1洱海流域基本情况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全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洱海就是保护大理发展的根基。洱海流域具有城郊型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科学种田水平较高,区位优势突出,是大理州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主产区。流域辖大理市、洱源县的16个乡(镇)和大理经济开发区、大理旅游度假区,土地总面积2 565 km2。2009年末有农户16.71万户,农村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是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使农业、农村、农民和企业都处于一条共赢的利益链上,具有可持续性。这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与经营方式创新的新模式。一、洱海流域基本情况洱海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与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洱海流域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我省和  相似文献   

6.
依托银桥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项目,基于辖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立足发展优势、取得的成效,认真分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新路子,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思考推进洱海流域农村经济社会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更好解决高原湖泊污染。【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三大高原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从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景观多样性和均匀程度表现为抚仙湖流域最高,洱海流域次之,滇池流域最低;景观破碎化程度表现为滇池流域最高、抚仙湖流域为中间水平,洱海流域最低。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稳定性看,洱海流域最好,滇池流域最差或较差;从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稳定性看,抚仙湖流域最好,洱海流域和滇池流域较差;流域内稳定性最好的景观类型是水域,最差的是林地;景观整体稳定性表现为洱海流域最好,滇池和抚仙湖流域较差。【结论】通过研究,摸清了三大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结构特征,为研究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理模式”,是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主导的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政府治理模式。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与“大理模式”分不开,但现阶段仍存在着公众参与度不高、生态保护执法尚不规范、审判人员的环境专业素养不高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成本较大等问题。通过分析洱海流域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在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健全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州、市党委政府提出的"全面加强洱海保护治理"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大理镇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坚决打好、打赢洱海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现对大理镇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供参考。1基本情况1.1大理镇基本情况大理镇是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  相似文献   

10.
大理弓鱼     
大理弓鱼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罗正友(白族)“大理弓鱼肥,洱源乳扇香”。被誉为滇西高原明珠的大理洱海,是云南著名的淡水湖泊。弓鱼就是大理洱海中的特产。弓鱼又叫“公鱼”,因跳跃时能以口衔尾,形似弯弓而得名。弓鱼体形不大重约100—200克,肉质软而细...  相似文献   

11.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taliensis Regan),俗称弓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远近闻名,是洱海的特有鱼种和经济鱼类。据文献记载,上世纪70年代其捕捞产量占洱海渔获物总量的30%。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洱海大理裂腹鱼资源量剧减,从常见种变成濒危种,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43年间,在洱海流域已采不到活体标本,处于灭绝状态。对大理弓鱼自然种群的发现、保护现状及未来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与建议,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离我们远去的鱼类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耕地利用情况,为流域耕地保护、农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滇池、洱海和抚仙湖三大高原湖泊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流域尺度:滇池流域耕地等别以7~9等、13~15等为主,等级以中等为主;洱海流域耕地等别以6~7等、14~15等为主,各等级分布相差不大;抚仙湖流域耕地等别以8~9等、15~16等为主,等级以中等为主。(2)县域尺度:滇池、洱海和抚仙湖三大湖泊流域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主城、大理市和澄江县,平均等最高的区县分别为昆明主城(12.6等)、宾川县(15.9等)和江川县(11.8等)。【结论】三湖流域耕地等别都呈"双峰值"特征,峰值范围主要在6~9等、13~16等之间,谷值范围主要在10~12等之间,洱海流域低、中、高等地分布较均匀,其余两大流域均以中等地为主;中、高等地大多分布在流域内的缓坡丘陵或河谷平坝地区。  相似文献   

13.
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原湖泊洱海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开展主要种植作物牧草、烤烟、玉米、水稻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为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1项目背景在洱海流域实施主要农作物种植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试验研究,对保护高原湖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为测算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污染物排放总量,保障测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掌握种植业污染特点和规律,为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三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上周,中国农资传媒记者在大理接触到了当地从事生态农业的一些人士。最近对洱海治理所形成的声浪也触动了他们。记者回到北京后,他们与我联系,诉说他们对当地生态的关注,以及对洱海治理的设想。这是记者没有想到的。这背后其实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无处不在,以及日渐加深。据了解,为治理洱海,首先从沿洱海的餐饮服务业入手,其次也将深入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人们关于保护大自然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进步思想观念。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行为与意识都与旅游地生态保护息息相关。以大理洱海流域为个案,调查国内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基本情况。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利用平均数、平均方差等定量法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洱海流域国内游客生态意识普遍较高,生态意识与旅游行为吻合度较高,而生态意识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基于上述调研结论,提出有助于洱海流域旅游者生态意识形成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洱源县位于高原明珠洱海源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2009年列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因此,洱源不可能走"工业富县"之路,只能走"高源特色生态农业"之路,来实现强县、富县。而实施绿色防控是减少农药,保护环境,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保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安全的必由之路。为此,洱源实施绿色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如何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关键。以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条件,立足"最优化原理",运用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确定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寻求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等在资源环境指标约束下的最适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型增长方案是适合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案,既能使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又能保证近期、中期、远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流域实际,制定重点产业、行业调整规划,优化集成流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为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加强洱海周围的生态农业建设,切实保护洱海是大理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环洱海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环洱海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甘孜州生态环境优秀,旅游资源丰富,是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的理想地区。文章主要分析面对"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该州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发展的机遇和思路,为推进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大理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洱海流域大力推广应用高原粳稻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促进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友好目标迈进,为提升水稻生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保护洱海作出积极贡献的经验。该规程的关键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旱育带蘖壮秧、合理希植浅插、测土配方精确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