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世界农业》2001,(11):43-44
技术简介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机械进地次数和耕翻次数,减少耕作对土层表面的破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深耕翻、深松、垄沟种植法、水平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蓄水聚肥改土耕作、秸秆覆盖保墒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等。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减小因耕翻次数多而造成的对土壤表面覆盖的破坏,提高土壤抗风蚀…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提高土 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也是解决传统机械化耕作与自然矛盾的新型耕作技术,达到既要 耕作为种子发芽创造条件,又保护环境、保护土地的目的,实现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双赢。文章主要就玉米 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阜新地区普遍采用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研究对象,借助定点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保墒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微生物含量超出传统耕作模式,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平均贮水量较大。表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保墒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科学、先进、成熟的一种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措施,保护性耕作不仅能起到增产,而且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2013年尖扎县被列入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实施面积80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以机具为主,而机具的质量又是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7.
问: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情况咋样?答:内蒙古保护性耕作发展很快,全区实施面积已达1400多万亩。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在部分作物农田杂草发生密度增大、发生频度增加,防治难度加大,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效益的发挥。农田杂草危害问题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农作物病虫的发生为害和演变大多与耕作制度及其耕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启示农业科技工作者去研究和应用耕作防治。耕作防治即农业技术防治,它的措施是通过改进耕作制度,正确地应用一系列耕作技术,如轮作倒茬、调整播期、利用抗病品种、处理越冬寄主等等,来控制病虫的发生为害,而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可优化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目的,因此,耕作防治也叫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9.
在覆盖与耕作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覆盖与耕作技术对水分利用效率,培肥地力,和作物产量产生的效应。明确了合理的覆盖与耕作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高旺盛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02-2708
 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为了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少耕免耕技术、农田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技术,其技术原理是达到农田“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以及“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的耕层土壤状态,保持可持续的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区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垦区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耕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改变了顺坡起垄、盲目开发的旧式耕作方式,建立起适应干旱气候类型的、稳定的、立足于抗旱减灾的耕作技术,充分发挥了垦区资源优势,提高了粮食产量。根据垦区坡耕地的特点和水土流失成因,结合对原有和现有土壤耕作方式的调查,阐述垦区坡耕地耕作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阜阳市保护性耕作现状,针对阜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及农机具应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阜阳市保护性耕作的一些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等。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及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性耕作技 术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转变为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一种系统科学的特定性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在农田阶段的排放及吸收方面的作用逐渐 凸显,有效地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及水分,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效益的科 学化发展。本文立足于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探讨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主要问题,并指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 区推广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思路,为黄土高原的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系统 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姜海 《吉林农业》2011,(10):101-10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黑风暴”,农田由于掠夺式经营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引起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反思,对水土保持新方法的探索,美国农业部于1937年以研究秸秆覆盖作用为切入点,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系统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总结出了以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始在美国大面积推广。我国的保护性耕作研究近几年才真正开始,通过一些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项技术较常规垄作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新式保护性耕作,必将带来一场耕作制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机械深松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目前我市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引进试验及示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保护性耕作也存在着增产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研究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已在北京具有较好灌溉条件。田间机械化水平较高和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平作热量不足的地区生产试验3年,生产试验表明,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框架可行,尚待继续完善。此项目还在研究试验阶...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47,自引:0,他引:147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3种类型,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达到保土、培肥、节水、增产、增效。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未来国际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区域匹配差、规范性差、配套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要正确认识保护性耕作,加强联合攻关等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保护性耕作高质量发展,基于14省2 127户粮食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方法和多元Probit模型,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化表现。结果发现:决策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风险偏好、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和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显著抑制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经营规模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之于技术采纳决策差异的贡献度逐渐降低。不同经营主体类型中,受教育程度、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和在外务工人数为共同关键因素,年龄、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和是否调整过耕地为群体差异性因素;不同兼业化水平类型中,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规模为共同关键因素,年龄、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耕地细碎化程度和是否调整过耕地为群体差异性因素。此外,多项保护性耕作子技术采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鉴于此,一方面应当结合不同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与生产实际需求,选择性制定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案;另一方面需要优化配套条件,减少技...  相似文献   

19.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保持耕作的发展与内涵,分析了保持耕作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高留茬深松技术的原理,并组装集成旱作农业保持耕作技术体系,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与利用效率为核心,实施动态的田间管理技术,做到以种节水、以肥调水、以耕蓄水、以材料保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向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和广大农民推荐先进、适用、可靠的机型,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部委托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组织有关农机试验鉴定站,开展了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