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93-195
征地拆迁是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过程,它涉及到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博弈。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以期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在利益表达中仍处于劣势。部分失地、被拆迁农民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引起了集体上访或者暴力冲突,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冲突愈演愈烈。在分析农村征地拆迁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表达及现实困境基础上,探讨完善农民利益表达途径的多元化对策,以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对我国被征地拆迁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征地拆迁居民总体满意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对安置房不大满意、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本身及其执行不满意、以及认为家庭收入水平下降等,并提出了审慎合理实施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征地拆迁补偿费和社会保障标准,建立健全征地拆迁法律法规及争议纠纷受理机构等措施,以切实保障被征地拆迁居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矛盾纠纷问题,通过文献查阅和实证考察的方法,我们分析了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四个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分别是当地政府、开发商、村委会、被征地农民。并且利用系统理论中的优化模型,提出了两个解决征地冲突的建议,一个是引入市场机制,创建合作模式;另一个是明确自身定位,实现互助共赢。  相似文献   

4.
周飞  姚俊  陆跃进  李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29-2132
在概括分析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问题的基础上,以市场化的征地拆迁补偿为目标,以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以协调国家、集体、村民各方在土地增值中的利益为落脚点,提出了南京市集体房屋拆迁补偿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扩张和工程建设使农村征用土地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征地拆迁中的拆迁不合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致使社会风险事件频发,社会风险管理在农村征地拆迁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以G除险加固水利工程征地拆迁为例,分析征地拆迁中的有效措施及不足,提出了加强农村征地拆迁中社会风险管理的对策,旨在对其他地区征地拆迁中的社会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农地征用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不利于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完善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法快讯     
《当代农业》2009,(12):52-52
严处用暴力手段强占农民土地 中央监察部近日表示:各地当前要认真治理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不履行征地审批手续、征地补偿不到位.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强行侵占农民土地等行为。县级监察机关要以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政法快讯     
严处用暴力手段强占农民土地 中央监察部近日表示:各地当前要认真治理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不履行征地审批手续、征地补偿不到位.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强行侵占农民土地等行为。县级监察机关要以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通过对吴忠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各项数据及政策,分析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针对吴忠市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吴忠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12,(7):5-5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务例》实施后,不少市、县对集体土地被征收后的拆迁工作感到有点难以适从。以往.集体土地上的拆迁也是按照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拆迁做法,由建设部门发放拆迁许可证。但现在,建设部门已经不再发放折迁许可证.那对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在该土地被征收后如何“拆迁”就产生了争议。一方面是与被征地农民协商拟“拆迁”房屋补偿时。被征地农民一般都会要求出示拆迁许可证.另一方面建设房管部门又不再核发拆迁许可证;此外,即使按照《土地管理法》和《行政强制法》实施强制交地的,也不好在强制交地通知书中要求“腾出房屋”。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户征地拆迁中利益冲突的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我国征地拆迁中农户利益冲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从征地拆迁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征地拆迁配套机制的建立;征地拆迁中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以及征地拆迁中冲突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建立等方面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选取贵州省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的33个实施征地拆迁项目的村集体为样本区域,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了贵州省的征地补偿安置途径,主要是以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辅以社保安置、留地安置和房屋安置等安置方式,统计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民期望进行的安置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省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途径存在的不足之处,如长效安置途径缺乏推广、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低等.针对调查分析结果,结合国内先进经验,提出完善贵州省征地补偿安置途径的建议:大力实施可持续的安置模式,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推进土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加大帮扶力度;缩小征地补偿标准的区域差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郊区集体土地不断被征收,本文从征地收益分配利用及失地农民生活、就业保障现状出发,分析了征地收益分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土地征收收益分配利用机制的创新思路和法律保障的完善建议,以便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与社保等方面,保护农民的长久利益。  相似文献   

14.
贫困山区被征地的农民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点问题。本文从调查F省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即贫困县Y县被征地农民的心态入手,了解被征地农民心态的动向及其变化原因,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公平正义原则,通过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加强对被征地农民教育、加强社会控制、坚持依法征地等措施,积极调整引导被征地农民的心态,预防征地过程中不稳定事件发生,从而实现安全顺利移民。  相似文献   

15.
政法快讯     
《当代农业》2009,(3):52-52
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日强调,各地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刖是基本农田确实无法避让耕地的,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落实补充耕地。通知特别强调,各地要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严格履行征地程序,要认真做好征地告知和征地调查结果确认等工作,切实维护破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依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及时足额补偿到位。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被征地拆迁的农户视角出发,构建了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拆迁集中安置社区农民福利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3.210 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拆迁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玲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6):194-195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制度改革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土地政策的改革过程中,切实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并且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应引起重视。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土地的征用拆迁在推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农村征地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代言、补偿标准单一、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应采取地方政府重视、依法监管、媒体学者监督、公众参与等措施,保证农村征地工作的稳步推行。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04,(3):1-1
为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我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最近,浙江省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明确了保障对象、保障形式和资金筹措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确定公平性的征地安置补偿方式,为有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优化中国的征地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基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构建政府与被征地农民在征地安置补偿方式选取过程中的成本收益模型,并以浙江省诸暨市A、B两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当A村被征地农民距离保障年龄小于3年时,社会保障安置是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最优策略;当大于3年时,留用地安置是最优策略;对于B村而言,留用地安置是始终是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最优策略.[结论]建议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加大实施参与力度、合法规范征地行为,以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4年到2006年掀起土地开发的热潮,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要保障失地农民利益,首先要改革征地制度,使征地程序更加合理化,其次要积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同时还要创新征地安置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要消除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度性排斥,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最后政府要规范土地征收行为,避免乱征地,还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