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五八年九月下旬本市宝山县先鋒人民公社八大队母猪場突然发現有一头苏北礼士桥种母猪发生气喘症状,食慾减損,精神不佳,几天后病情迅速蔓延,一週后先后有三头猪发生死亡,对全場健康猪只及附近猪場進成严重的威胁,经我們进行了治疗,取得一定成果,今报导如下: (一)临床观察及实驗診断病史追溯八大队母猪場全場共有母猪300余头,过去本場未見有以气喘为主的疾病发生。八月份由安徽購进一批猪,飼于同一場内,九月廿五日在4号舍中有头礼士桥种母猪突然发現气急,减食等症状。一、二天后四号舍三号舍中的安徽种,礼士桥种的母猪都迅速感染本病,一周后即有三头猪因本病而发生死亡,三周后,三、四猪舍内85头  相似文献   

2.
生物信息学及其在猪业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猪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在20世纪50-80年代初经多次普查,对原有的100多个地方猪种经整理归纳,目前有76个地方猪种[1],其中已列入<中国猪种品种志>的有48个[2].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却不是第一养猪强国,中国拥有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品种猪--太湖猪[3],但同时每年都有些地方优良猪种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3.
张伟力 《猪业科学》2010,27(10):108-111
<正>1中国地方猪种不整齐,需要向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方向选择?中国地方猪种的品种结构是以类型复杂为特点的。同一品种的不同类型可以适应一个特定地区不同生产条件的农户,所谓不同生产条件包括猪舍硬件的档次,户主资金周转的速度,精料和粗  相似文献   

4.
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及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林云 《猪业科学》2007,24(12):86-87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大批外国猪种的引入和提倡发展瘦肉型猪,我国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的数量日益减少,有的濒临绝迹.  相似文献   

5.
正体长性状是猪的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也是猪常规育种中的主要测定指标,猪体长性状的长短直接影响屠宰后的胴体长度,而胴体长度则关系到猪场生产的经济效益。民猪是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1],按体型可分为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民猪几乎绝迹,现存的民猪主要是中民猪,俗称二民猪,主要在  相似文献   

6.
1新病不断出现 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这17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2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血清蛋白多态性探索江西地方猪种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清蛋白多态性探索江西地方猪种的系统分类罗明,林树茂,黄路生(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李玉谷(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江西地方猪种资源丰富。1964年江西农业厅等单位编写的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中,把地方猪种(包括赣州白猪)划分为13类型共47个猪...  相似文献   

8.
<正>沙子岭猪是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猪种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禽遗传资源。与其他地方猪种相比,沙子岭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仔数相对较高等特点,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畅销于湖南及周边地区。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进养猪业飞速发展。沙子岭猪在大量引进"洋猪"和饲料技术不断革新的初期,市场需求量骤降,导致其濒临灭绝[1]。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小梅山猪品种资源保存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威  邢军  凌天星  陈军  李静  谢庄 《猪业科学》2008,25(12):96-97
小梅山猪是梅山猪三大类群之一,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肉质鲜美等优秀种质特点闻名世界,但受传统养猪方式的影响,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已近灭绝。本文以江苏省最大的小梅山猪保种基地——江苏省小梅山猪育种中心的小梅山猪保种核心群为研究对象,对小梅山猪的保种情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猪人工授精始于20世纪50年代,曾形成较大的规模,但由于普及中技术粗糙,在很多地方被良种公猪本交所取代。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在大力发展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猪精液的冷冻保存与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国内研究始于1970年左右.至今猪冷冻精液在生产中的应用远没有其他家畜(如牛、羊)冻精使用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猪的多胎性,使用冻精其受胎率、产仔率等低于鲜精及自然交配产仔率,成为制约我国地方猪种改良和肉品质量提高及相关猪胚胎工程大面积推广的瓶颈.此次研究主要目的是筛选猪冻精适宜稀释液配方,探讨适宜的解冻程序,为猪冷冻精液生产工艺及冷冻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的人工授精是利用优良种公猪的优秀生产性能,通过与母猪杂交来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同时也可减少疾病的传播。我国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但猪人工授精的规模和效益较低,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江苏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县设站开展县级生猪统一供精,规模和效益有一定的提高,加快了全省猪品种改良的步伐。但近年来随着苏南地区城市化进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养猪业不断萎缩,现有以县设站供精的模式受到冲击,供精量急剧下降,影响了规模及效益,也影响着新猪种、新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4)
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几种由副黏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猪病。这些疾病包括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墨西哥的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90年代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梅那哥病毒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出现的尼帕病毒病。此外,我国从90年代末开始,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猪源性副黏病毒感染的报道。目前,国内尚无有关蓝眼病、梅那哥病毒病、尼帕病毒病等猪病疫情的相  相似文献   

14.
郑小明  林克团 《猪业科学》2021,38(3):122-123
玉山黑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像国内其他地方猪种一样,都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家庭养猪以饲养地方猪种为主,以玉山黑猪为例,1981年调查时有生产公猪52头,生产母猪9700头,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大量引进外国瘦肉型猪后,为追求高产肉量和短期经济效益,养猪户纷纷转向养殖外来品种猪只,地方猪种饲养数量急剧下降,同样以玉山黑猪为例,除保种场(现有存栏玉山黑猪生产公猪32头,生产母猪121头,后备公猪16头,后备母猪36头,共有8个血缘)外。  相似文献   

15.
连林生 《猪业科学》2008,25(4):102-104
云南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这些地方猪种都具有肉质好、适应性强以及能利用农家饲料资源的优势,但其生长慢,瘦肉率低,类型复杂,性能差异大,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对云南地方猪种选育及改良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地方猪种类型及其主要性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畜禽品种资源的整理和研究,对发展畜牧业有重要现实意义。我省养猪历史悠久,猪只头数居全国之冠,地方猪种资源很丰富,如荣昌猪、内江猪在国内外早负盛名。但是,由于以前对全省地方猪种的类型缺乏系统的研究,致地方猪种长期存在着种群名称繁多,不利于猪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我们根据育种工作和近年全省猪种资源调查研究资料,对四川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及其主要性状进行以下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业面临着严重的市场问题我国猪种类型大致分为3种:地方猪种、培育品种、引入猪种。猪种改良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840年前 ,几乎全部是地方猪种 ;●1840年后 ,在少数大城市附近出现了外国猪种 ,主要是中约克夏猪与巴克夏猪及其与我国地方猪种之间的杂种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引进了更多的外国猪种 ;●除上述2个品种猪之外 ,还有苏联大白猪、大约克夏猪、克米洛夫猪等 ;●各地出现了许多以外国猪种为父本 ,地方猪种为母本的“二元”杂种商品猪 ;●在杂种猪群的基础上 ,通过选育相继培育出了上海白猪、哈白猪、北京黑猪、新淮猪等…  相似文献   

18.
1原因疫近年来,由于病种类逐渐增多,导致猪只携带病原的现象增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猪病流行情况较为稳定,仅限于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猪气喘病等几种疫病的流行。而在20世纪90年代大型养猪兴起,随着优良种猪的引入,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新的疾病。如猪中后期蓝耳病、猪  相似文献   

19.
1苏太猪的由来 太湖猪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繁殖力猪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等很多国家引进太湖猪,以改良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有关于本病的报道,近几年来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市亦有本病暴发流行的报道,而且流行特点与以往有所不同,危害更为严重,防治较为困难,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